分享

《问诊》

 时代警钟 2018-08-12
      一问寒热
寒有恶寒畏寒分
寒冷加依总觉寒
外感引起多恶寒
身寒怕冷加依被
寒冷缓解是畏寒
多有机体阳虚致
身热体温正常热
高于正常体温热
      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同时见
多见外感邪袭表
正邪相争之表现
寒热症状轻重分
外感风寒恶寒重
一般来说发热轻
发热重来恶寒轻
多是外感风热病
寒热感邪之轻重
正气强衰皆有关
感邪轻者发热轻
正不虚者感邪重
恶寒发热也较重
正气虚者感邪重
恶寒重来发热轻。
       但寒不热
病人怕冷不发热
冷而不热里寒证
寒邪较重伤脏腑
郁遏阳气里实寒
突然恶寒肢不温
腹部冷疼是此证
阴寒内生久病虚
体失温煦里虚寒
畏寒肢冷温可缓
脉搏沉尺舌淡嫩
        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里热证
轻重时间和特点
病理情况分三种
壮热潮热和微热
        壮热
高热不退不恶寒
反恶热者称壮热
里热亢盛蒸腾至
烦渴汗多洪脉大
        潮热
发热如潮有定时
阳明潮热热势高
每至日晡热较甚
申时下午参五点
兼见腹满和便秘
属于阳明腑实证
邪热结干阳明致
阳明经气当旺时
时间日晡参五点
      阴虚潮热
午后入夜多低热
五心烦热多常见
骨蒸颧红或盗汗
此病阴虚内热证
阴虚不能制约阳
夜间阳气人体内
阳气失敛散肌肤
      湿温潮热
身热不扬此特点
午后甚热身困重
胸闷呕恶头身困
便溏苔腻湿温病
湿遏热伏热难透
扪辶不热久灼手
       微热
热势较低时间长
稍比正常体温高(37~38)
气虚发热多常见
阴虚发热也常见

      寒热往来
恶寒发热交替现
半里半表正邪争
互为进退来出现
临床两种类型出
寒热往来无定时
口苦咽干和目眩
此主半表半里证
外感病邪此病情
半表半里正邪争
如果邪盛则恶寒
如果正盛则发热。
寒热往来有定时
口渴汗出兼头痛
此病常见于疟疾
疟邪侵入人体内
伏藏半表半里间
入与阴争这是寒
出与阳争这是热
寒热交替身出现

           二问汗
汗是阳气蒸发生
正常汗出调营卫
问汗应问有无汗
出汗时间及部位
汗多汗少要问清
       表证辩汗
      表证有汗
发热恶风表有汗
表证有汗脉浮缓
外感风邪表虚证;
兼受热重恶寒轻
囗干咽痛脉浮数
外感风热表热证
风性开泄热升散
腠里开强津液泄
        表证无汗
表证无汗恶寒重
头项强痛发热轻
此病多见脉浮紧
外感风寒表实证
寒为阴邪性收引
玄腑闭塞致腠理

         里证辩汗
        自汗
病人白天常出汗
活动更甚为自汗
气短泛力神疲惫
多属气虚阳虚证
阳气虚弱不护表
不固肌表津液泄。
          盗汗
睡后汗出醒后止
兼见潮湿颧红证
此病属于阴虚证
由于阴虚生内热
虚热迫津外泄致
         大汗
汗出量多为大汗
蒸蒸发热汗不停
面赤口渴脉洪大
此病属于实热证
里热亢盛津外泄。
冷汗淋漓面肢冷
脉微欲绝亡阳证
阳气暴脱津不固
阳气外泄是危证。
        战汗
病在外感过程中
恶寒战栗继汗出
正邪相争更剧裂
剧裂相争是战汗
汗出热退康复象
脉静身凉病好转
汗出身体热不减
烦燥不安脉来急
邪盛正衰是危证
        局部辩汗
         头汗
头茎汗出称头汗
多因上焦邪热致
中焦湿热上蒸致
虚阳浮越之所致
        半身汗
病人半身有汗出
或左或右汗水出
或上或下半身汗
无汗半身病变位
风痰风湿阻经络
营卫失和闭经络
气血运行不周致
中风痿证偏瘫病
         手足心汗
手足心汗汗较多
阴虚内热多有关
中焦湿热也常见。
由于脾主体四肢
阴经所布手足心
所以阴虚内热致
脾胃湿热熏蒸致

       问头痛
病体部位有虚实
感受外邪和食职
气滞瘀血或食滞
痰浊阻止是此证
阻止脏腑辶经络
气血运行则不畅
闭塞气机则不通
不通则痛因实痛。
气血不足阴精亏
脏腑经络且失养
不荣则痛因虚痛
性质部位时长短
痛疼元因问仔细

       痛的性质
新病痛疼痛剧裂
持续不接痛按之
此利情况属实证
久病痛疼痛时缓
时痛时止喜按之
此邪病情属虚证
        胀痛
气滞痛疼属胀痛
胀重疼轻位不定
脏腑气机且阻止
运行不畅之所致。
嗳气矢气能减轻
胁肋胃脘胸腹部
       刺痛
刺痛特点是瘀血
血行不畅阻血脉
血脉经络脏腑阻
离经之血且不能
及时消散排出外
瘀积体内显刺痛。
痛疼部位定不移
多见少腹和胸胁
小腹还有胃脘部。
         隐痛
虚证痛疼是隐证
痛时不剧绵不休
阳气不足精血亏
脏失滋养和温养
气血运行滞涩致。
痛处走窜游走痛
或为气滞和风胜。
胸胁脘腹痛固定
多为瘀血之所致
见于关节为痹证
寒邪阻络冷痛者
阳虚失于湿煦致。
邪热亢盛灼痛者
有形实邪阻气机
阴寒之邪滞气机
此种情景绞痛者。
湿邪困阻重痛者
气机不畅之所致。
酸痛肢体多受阻
见于腰膝多肾虚。
        
       病的部位
        头痛
头为诸阳会
手足三阳经
循环于头面,
厥阴经   上头顶
五脏六腑之精气
上注于头
故六欲外袭
内伤诸疾
均可导致  头痛
太阳经头痛
后头部  下连于项。
阳明经头痛
多在前额   眉棱骨。
少阳经头痛
头两侧
一直到耳部。
瘚阴经头痛在顶部
或连目系   。

不同性质辩虚实
病程短来发病急
痛无休止头痛剧
外感头痛之实证
发病缓慢病程长
时痛时止痛较缓
内伤头痛属虚证


       身痛
患者新病身骨节
外感风寒肌肉痛
风湿之耶滞经脉
多属表证和实证
久病卧床周身痛
气血虚衰脉失养
肌肉失去濡养致
多是里证和虚证

         四肢痛
四肢痛疼在关节
或在肌肉和经络
风寒湿邪而侵袭
阻止气血运行致
此情多见于痹证。
游走窜行位不定
风邪为主之行痹。
痛疼剧裂湿可缓
寒邪为主之痛痹。
沉痛重着的痹证
湿邪为主之着痹。
关节红肿又热痛
寒湿郁而化热痹。
足跟独痛腰膝酸。
        胸痛
胸部心肺居住处
胸痛多见心肺病。
胸痛憋闷痛引肩
多为胸痹阳不振
气滞瘀血心脉阻
痰浊内阻脉不畅。
面肢清冷胸背痛
痛疼剧烈真心痛
心脉急骤闭不通。
壮热面赤喘促鼻
胸痛属肺实热证。
潮热盗汗之胸痛
咳痰带血肺阴虚。
胸痛身热咳吐痰
咳吐脓血腥臭痰
此种病情属肺痈。
胸胀痛疼见走窜
太息易怒气滞病
胸不剩痛定不移
瘀血内阻夜更甚

     胁痛
胁部且为肝胆处
肝胆经脉分布处
胁痛多见肝胆病。
太息易怒胁胀痛
多为肝气郁结病。
胁部刺痛痛有定
跌仆瘀血阻肝经。
胁肋胀痛身目黄
肝胆湿热蕴结致
此病乃是黄疸病。
肋间饱满咳唾痛
饮停胸胁悬饮病。

        胃脘痛
中焦属于胃脘部
它是脾胃辶所居
气机升降之枢纽。
胃脘冷痛得热缓
寒邪犯胃此病情。
消谷善饥胃脘灼
口臭便秘多胃热
多属胃火炽盛致。
喜暖喜按胃隐痛
脾胃虚寒吐清水。


胃脘灼痛     嘈杂
肌不欲食    舌红
少苔   多为胃阴虚。
胃脘胀满    痛疼
嗳腐    吐酸
多为    食滞胃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