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宝档案 全力打造中国魅力城】大阳汤帝庙:一座将减柱造工艺发挥到极致的建筑

 雲泉 2018-08-12

大阳汤帝庙正殿成汤殿。(资料图片)

大阳古称阳阿,相传夏商之时即为 “典祀”之地,当地拥有众多古建筑及民居,其中,外表朴实、周身溢出游牧民族粗犷性格的汤帝庙最为著名,也是在晋东南原有200多座成汤庙宇中,名气最大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明三暗七”的罕见建筑

汤帝庙位于大阳镇西大阳村,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南北长64.95米,东西宽46.75米,占地面积约3036.41平方米。戏楼、山门、中门及两侧东西掖门、成汤殿,由南至北依次顺坡而建。

成汤殿(正殿)是汤帝庙最为精华之处。两根粗壮的檐柱之上,架起一根分三段粗约3米、长20多米的原始形态的大额枋(大梁),下面形成一处阔绰的前廊。这根大梁材质为荆木,形态仍保持原生态、自然弯曲,上绘有黑白相间的回形图案。

成汤殿还是一座运用减柱、移柱造工艺建造的“明三暗七”的前廊宽阔、廊大于殿堂的特殊建筑。建在巨大台基之上的成汤殿,由于前廊的两根檐柱的分割,前廊乍看明阔为三部分。其实,正殿还有两根暗檐柱,将大殿分为七间,正中的三间明间为汤帝殿,东西的两间次间分别为佛祖殿、老君殿。

 祈雨最灵验的汤帝庙

作为农耕大国,被视为雨神化身的汤帝广受大众崇拜。历经千年沧桑的大阳汤帝庙,至今留有大小石碑22通,多与祈雨有关。

大阳祈雨过程既严格又复杂。在元代时,大阳汤帝庙设有求雨水擎,明清两代还专设“水官”来组织管理祈雨活动。

祈雨时,必须择黄道吉日,人数为48人。更为苛刻的是:这48人必须是“水命”。求雨当天,选好的48人均头戴柳条扎的帽子,光脚、怀抱48只空水瓶。祭祀完毕后,48人再到指定地点取水。空水瓶被雨水灌满之后,48人将装满雨水的48只水瓶供奉成汤殿48天,以感谢汤帝降雨福泽众生。后来因围观群众甚多,当地村民就将祈雨仪式逐渐演变成庙会。

斗拱间曾长出灵芝

在正殿荆木大梁下的压梁板上,有“大元至元拾柒年(公元1280年)重修正殿”的字样。这根已历经风霜雪雨的大梁,似乎告诉后人,成汤殿最少也有732年的历史。

然而,从一些保存下来的史料看,成汤殿的历史绝非仅限于此。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我祖刘公之所建也,寥寥数百载,风雨浸坏……遂命工匠重加修崇……时宣和元年岁次己亥九月十一日。”从文内可至,成汤殿始创于宋乾德五年(967年),并在宋宣和元年(1119年)重修,后在金初为兵火所毁。在汤帝庙的虫王殿西院墙上,有块刻于明万历七年的《重修汤帝庙东廊房记》碑载:“殿悬匾额大元至正四年并脊有记”。结合其脊刹吞口间题牌上的“至正”字样与主体风格等分析,可确定其应为元代遗构。

在长达20多米的荆木大梁之上,外置斗拱13处,内置斗拱11处。据当地村民回忆在宋代时,这斗拱上还长出过灵芝,这一奇闻还收录于《山右石刻丛编》中的宋代刘泳《汤王殿芝草碑》、《泽州府志》《晋城县志》等书籍中。本报记者 张鹏飞 整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