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皇庙正殿——玉皇殿。(资料图片) “八棱青石檐柱,侧角生起明显,方形柱与地面平,斗拱简洁,转角辅作昂尾结构机能显著……”正是由于至今完好保存着原汁原味的宋代建筑风格,北义城玉皇庙于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形制规整的古建群 玉皇庙占地3500平方米,庙宇坐北朝南,二进院落。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依中轴线分列两端。 正殿——玉皇殿1.2米高的台基,是用巨型砂石岩条石砌成。前立面正中设台阶,四周出檐,形成围廊。玉皇殿高高的挑檐,如展翅大雁的双翼,分向东西两端。平面正方形的大殿,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大殿内柱仅两柱,内柱以前作为殿之前廊。斗拱四铺作,但施于柱头,无补间铺作。华拱后尾及檐袱,压于上一梁头之下,结构至为简洁。殿内砌上露明造,所有梁架斗拱,结构毕露,条理分明,柱梁及其他节点处多以斗拱联结,平梁之上加以粗长的叉手以承脊椽。 其中,最让人惊奇的为正殿明面的四根青石质八棱檐柱,东西两根并非笔直而立,而是东西内倾,视觉上呈上窄下宽的“八”字形;而中间两根却又给人前仰后合的仰视之感。据专家解释说,这种效果在古建筑上称为“侧角”、“收分”。宋代古建筑都是木质框架结构,而所用的柱子上下两端的直径不是相等的,任何柱子都不是上下等径的圆柱体,而是根部(柱脚、柱根)略粗,顶部(柱头)略细。”虽然在视觉上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让整个的木质框架结构更稳固。 创建时间成谜 从考古角度来讲,对一座古建筑的断代,向来注重以物为主,石刻记载等均为辅助。可在玉皇庙中竟没发现一块与其有关的石碑,让文物专家感到遗憾万分。 如今,惟一能证实玉皇庙为宋代建筑的文字,就出现在正殿的两根中间檐柱上。“泽州晋城县莒山乡义城村重修玉皇殿宋大观四年岁次庚寅二月十五日甲申……”刻于东面的檐柱上。西面檐柱则刻着出资重修庙宇者及工匠的姓名等。 宋大观四年,为公元1110年,而重修题记只能说明,在此之前,玉皇庙已经修建。如此来看,玉皇庙至少有902年多历史。 从建筑风格上看,玉皇庙确为宋代建筑遗构无疑,并有重修题记加以佐证。现存建筑的风格来看,除正殿外,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等均为后世风格。 本报记者 张鹏飞 整理 宋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