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铠甲是怎么练成的?3个爱追梦的老男孩誓将中国甲胄带向世界

 冷兵器研究所 2020-06-09

函人堂

能将自己的梦想展示给喜欢我们的人,是我们最理想的生活。


金戈铁马、鲜衣怒甲,弯弓开箭、取敌首级,相信这是每一个有英雄梦的人遥想的场面。

铠甲,即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穿上铠甲,驰骋于万军之中,多了分保护;穿上铠甲,行走于队阵之间,更洒脱英姿。

而三个看似完全平行的人因为铠甲而走到了一起。“函人堂”名字的来源取自函人,这是古代专门对制作铠甲的工匠的称呼。它的创办者陈长荣,萧何,还有陈斐孺三人,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三人,在相遇之前,一个是制甲匠人,一个经营着自己的运动品牌,一个则做了十多年的西点。

回想起三人刚刚认识那会,扯扯艺术扯扯人生,茶酒几巡后,三人不约而同地说自己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金戈铁马,醉卧沙场的梦境。

从左至右:陈斐孺,陈长荣,萧何

有着共同梦想的三人一拍即合,成立了铠甲工作室“函人堂”,他们的理想是依靠现代科技辅助,再现古代冷兵器传统甲胄之美,来还原一个真实的古代甲胄风貌。

这段旅程是如何开始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三人的故事吧。

陈长荣

有人说,陈老是一个为中国古兵器的研制燃尽青春的怪老头。

早年间,毕业与伊利诺大学东亚硕士,东亚古代武备研究專业的陈长荣。在1996年开始上任海某运动器械有限公司总经理。这是一家专业摹制中、日、中亚及西洋艺朮古兵器的公司。在陈老出任公司总经理的这些年,一直沉浸在中国古兵器的研制和复原这项领域。

陈长荣

2017年的时候,陈老遇见了制甲匠人萧何,以及多年痴迷于古兵器爱好的西点师陈斐孺。三人爱好相同,都有着一个关于冷兵器复兴的梦想,可以说是翻版的彼此。

陈老提议三人一同成立一个品牌,以期对古代灿烂辉煌的中国甲胄文化艺朮的研发有所绵薄贡献。于是也就有了现在的“函人堂”。

函人堂作品

萧何

萧何是一名职业甲胄师。年纪轻轻的他沉迷在盔甲的世界里早已多年。萧何是典型的客家人,小时候的萧何,就和别的小朋友不太一样。小朋友们都喜欢叫大人买变形金刚类的玩具,而他就喜欢自己制作一些枪剑之类的玩具。

真正让他痴迷的,是古代战争故事的连环画、画册。《杨家将》系列、《大闹天空》……至今,他还保留着这些连环画和画册。尤其是画册里面画着的盔甲,更是让萧何沉迷。曾经在读小学的时候,他曾经就照着画册用纸做出了人生中第一套的纸质盔甲。


萧何

初中毕业后的萧何上了职校,按照父亲的意思学了计算机专业。

在读中专期间,他还自考了大专文凭。他在美术方面很有天分,当年读初中时,曾经以美术生的身份免试被当地的一所学校录取。但是由于父亲的反对,萧何最终没能如愿。但是这些学习的经历,对他日后制作盔甲给与了很多帮助。

萧何作品

后来中专毕业之后,萧何去了父亲的工厂上班。

父亲想要让他慢慢安分下来,不再去想那些关于金戈铁马而又不切实际的幻想。

2009年,电影《日本的最后武士》的上映,再次将萧何心底的梦想激发出来。影片里的日本盔甲让他热血澎湃。萧何发现,一直以来,他对古代盔甲的热情从来没有随着时间和生活的消磨而改变。

萧何作品

从那天起,每个月萧何都要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2000元来满足自己的爱好。每天下班,萧何就把自己关在工厂里,在厂房里敲敲打打,此外还到处寻找和学习古代盔甲的历史知识,每天乐此不彼。

有时候就连晚上11点,他还不肯“下班”。这样敲敲打打的日子久了,他手上的老茧也开始越来越厚,同时技艺也随之越发的熟练......

萧何头盔作品

就这样敲敲打打的日子过了3年,萧何又萌生了更大的想法:辞掉在工厂的工作,成立盔甲工作室,专心复制古代盔甲。

可是当萧何的这个想法一说出口,就遭到了家人的激烈反对。他们原先看他平常当爱好也就忍了,可是如果当事业来做,家人是断然不会同意的。为此,萧何和家人“拉锯”了一年,家人才终于妥协。

萧何

2014年5月,萧何在自家工厂3楼成立了自己的盔甲工作室,开始全职从事盔甲制作。从那时候起,萧何的名声也渐渐远播。除了盔甲爱好者向他定制,一些博物馆也知道了他,请他帮忙复制出土的文物盔甲。

湖北的随州博物馆,就曾有一次请他复制了8套清代甲衣。由于清代甲衣有不少是需要缝制,萧何要自己一针一线缝了出来。有时候缝到他头昏眼花,心神交瘁。

萧何清甲作品

其实复制古代盔甲,看似简单,却是一个复杂而繁琐的工程,其中涉及到很多古代技艺。也有许多现代的科技辅助才能完成。

而曾经在美术方面的学习经历,则给了萧何在制作铠甲的方面帮了不少的忙。

萧何作品

在他制作一件盔甲时,一般在了解到形制之后,先用电脑进行设计,同时计算出所需的甲片。

中国的铠甲的甲片数量繁多,又时候一套古代盔甲复制下来,甲片少则3000至4000片,多则7000到8000片。而在设计好甲片的外形和数量之后,甲片的取模,串线,贴皮、包边等一系列20至30套工序下来,耗费的精力和心力更是让人疲惫。

萧何作品

有时候,在盔甲制作的工作上,萧何常常做到一半,才发现制作方面出了问题,而就是这一点小小的失误,就有可能让手中的东西就变成了一堆废铁。

古代盔甲工艺到现代,不是所有的工艺都传承了下来,不少时候,萧何还要去研究破解古代工艺。他曾经破解过最难的一种工艺是古代的山纹甲。

古代造像上的山纹甲图片

这种铠甲的图片记载,只存在于绘画和雕塑里,它的甲片结构很特别,是三角嵌合式,其制作工艺当时在国内无人能解。

萧何复原的山纹甲嵌合式工艺

萧何为了复原这种山纹甲,他先是到明十三陵进行现场拓片。回来后,又经过两三年的试验,和无数次的手工制作。其中光是山纹甲的甲片模具就失败了六七套。”

终于在2014年的10月,萧何和北京的工艺美术大师李辉先生共同成功破解了山纹甲的甲片制作工艺。这种甲片一经破解,就在国内的盔甲圈子中引起了轰动。订单络绎不绝。在那一年,就连西藏的一个寺庙也向萧何定制两套山纹甲甲片制作的大汉将军甲。

函人堂制作:天武将军甲

那一个多月,萧何每天都在穿针引线,敲敲打打,手指受伤是常事。

刚开始还会觉得疼,后来渐渐也就失去了知觉,因为指肚上的那层茧子,早就不怕疼了。

因为这条路,根本没有捷径可以走。

陈斐孺

现任国际知名高级西点师的陈斐孺,同时也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铠甲及军事重演资深爱好者。

这便是陈斐孺的日常生活写照

如果说,陈长荣和萧何是“函人堂”的里,那么陈斐孺便是“函人堂”的表。

作为国内资深铠甲军事重演爱好者,陈斐孺曾代表“函人堂”多次参加了各项中国古代铠甲的赛事和活动。

“函人堂”盔甲展示

函人堂

将中国盔甲带向世界

这就是函人堂的故事,这三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但有着相同爱好的三人。最大的理想就是再现古代冷兵器传统甲胄之美,将中国古代的铠甲带向世界的舞台。

他们忠于历史,不随波逐流,也不被世俗限制,静下心给喜欢他们的人带来最真实的铠甲。

“函人堂”三位主创合影

他们说:“能将自己的梦想展示给喜欢我们的人,是我们最理想的生活。

在现在这个早已无需刀剑相向的时代。像函人堂这样。依然有着一群人,在不断地去追寻与挖掘祖先们曾经的历史和工艺。也正是在他们这些人的努力下,祖先穿戴铠甲戎装的雄姿重新展现在当代人眼前,也让华夏先人的尚武灵魂在当代有了具象的承载。


函人堂系列作品赏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