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论语》,领悟职场智慧

 沐沐阅览室 2018-08-13

本文系京博国学编辑自网络

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起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不得不说起《论语》这本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这本仅有一万字的书籍,却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俗话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可以说是国学经典中的一块瑰宝。它的语言言简意赅、含蓄隽永,却记录着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这些话语里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正是这么一部内涵丰富的经典之作,也隐藏着十分精辟的职场智慧。


1.不说错话,不做错事


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论语》


晋升,无疑是每个职场人士所盼望的一件美事。而晋升之道就两条——不说错话,不做错事。其实就是要学会不犯错。很多时候,说一百句对的话也抵不上做错一件事的后果大。对的收获和错的损失原本就不对等。不犯错就是对,比做对事重要。


正因为此,程颐才会说:“修天爵则人爵至,君子言行能谨,得禄之道也。”说话最好慢半拍,做事之前也多想一想。这样说话少过失,做事少后悔。



2

先认真办事,再领取俸禄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论语》


孔子说,事君之道,先当敬那职事,守那职责,把食禄的心放在后。


这句话仔细体会内涵丰富。平时工作中,领导说怎么干我就怎么干;客户说怎么改方案就怎么改。但其中已经渐渐把自己的原则、职责、价值都丢掉了,自己不尊重自己的专业,不尊重自己的职责,不尊重自己,也不尊重领导、客户的托付。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把求禄之心放在先了。


3

保持对上级的敬畏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必熟而荐之;君赐生,必畜之。”

——《论语》


孔子的儿子出生的时候,鲁昭公送来一尾鲤鱼,表示祝贺。孔子视为莫大荣耀,将儿子取名为孔鲤,以伯鱼为字。这就是以君赐为尊、为荣了,到今天我们还知道这鲤鱼之赐的故事。后世孔氏子孙讳鲤鱼,称为“红鱼”,祭祀也不杀鲤鱼,用鲫鱼,这就是仁君之赐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大人,就是对上级保持敬畏。敬畏什么?任务,职责,使命。



4

努力工作,等待被开除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论语》 


一次,子张问孔子:楚国执政,令尹子文,三次被进用为令尹,别人都羡慕他的尊荣,他却并没有沾沾自喜。同样,三次被罢官,别人都替他惋惜,他却毫无愠怒之色。而且每次都认认真真搞好工作交接,把旧日自己所安排的政事,一一仔细地告诉接任的新令尹。您怎么评价他这个人呢?


孔子说,这个人算是一个忠臣!一般人,都为自己升官发财,患得患失,嫉贤妒能。子文真是实心为国,不贪念自己的名爵,只要有利于国家的政事。国君用我,我就认真干,国君不用我,我就认真交接,帮助继任者顺利接手,总之不能因为我,把工作耽误了。


子张问,那这子文,他够得上您说的仁的标准吗?孔子说,那可不晓得,不能这样就算仁吧!


子文的态度,其实在我们今天各个公司里面很普遍,有的人为了自己的待遇患得患失;而另一些人却不留一点余力的努力工作。或许,最好的员工便是始终站在老板的立场上。这就是儒家的君臣之道:“君待臣以义,臣待君以忠。”


是读经典,传承文化。这本《论语》外观上不同于其它的书籍,是由真丝装帧而成,趣味性更强,亦有收藏的价值;精致设计,古法装帧,给你古朴典雅的阅读体验感;中英双语,文化无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播。



  孔子学堂 · 真丝论语  

经典典藏,艺术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