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谈论直接的经验,而非抽象的观念。

 天地虚怀xia 2018-08-13

我们谈论直接的经验,而非抽象的观念。


我们谈论直接的经验,而非抽象的观念。声音是一种经验,接触是一种经验,移动是一种经验,所有这些经验当下生起,当下消失。 
Anidhanagata bhagga pubjo n' atthi anagate,                   Nibbatta ye pi titthanti aragge sasapupama. –Vsm 625
    他们无所从来,亦无去处。Anidhanagata bhagga指当他们消失时,他们无有去处,亦无所住,不在任何地方。Pubjo n ' atthi anagate︰指在他们生起前,他们不在仓库里,不在任何地方。Nibbatta ye pi titthanti:指当它生起时,它不会停住。Aragge sasapupama意指:就像你放一颗芥末种子在一根针尖上,能放多久?它会立刻掉下来。 
    
    有许多类似的偈颂,非常美,非常深奥,而他们的意思全都相同。即使是业,也一样生起、消失。能量也是很难谈论的;能量不是一件事物,它总是在变迁。  

    谈论「业」是非常困难的,这是为何佛陀说:最难谈论的是业。在生死轮回里,我们也谈到「没有人」,那么怎么会有人经历生死轮回的过程?你说:「没有人」,然而又说:「人们在生死轮回中流转。」我想把这作为单独的问题来讨论,这是非常有趣的题目。
    
    在这个阶段,禅修者观察到身、心生灭的过程,身心皆有生灭现象。观察感觉和意识的生灭,这叫做「两者俱观法」:观察两者的生灭过程。刚开始,禅修者认为:「我在禅修。」这是非常真实的感觉,「我正坐在这里禅修,我非常认真禅修。」当观智越来越深时,他开始观察这个意识(我称为禅修的意识)。
    
   什么是禅修?它是一种意识。这种意识是剎那生灭的,它有时在那里,有时消失,意识是剎那剎那生灭的。观察「意识是无常、苦、无我」,没有「我」在禅修,只有这时,禅修者培养真正的「无我随观智」。以前,他可以观察所缘境的生灭,和其它念头的生灭,而不是观察这禅修的意识。谁在禅修?是意识,是一系列的意识。然后观察:只有一系列的正念,一系列的禅修意识,没有人,没有「我」,完全了知无我,了解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当禅修者了解这点,他才能去除邪见。我没有在禅修,我所谓的禅修只是一系列的意识。除非禅修者能了解这点,否则他无法沉入内观,培养观智。我希望今天能讲完两个观智,但是我一个观智也讲不完。我想要给你们非常清楚的、基本的了解,因为如果你不了解前几个观智,将无法谈论更高的观智;一旦你完全了解前几个观智,其余的将十分容易。这是为什么我说:我会深入谈论前四个观智,我会简短的谈论其余的观智。这一点也不难,只是主题改变。前四个观智是最重要的。 
   
   另一点是:禅修者因为他们在禅修上的进步而变得非常骄傲:「我知道,我了解,其它人所知道的没有我知道的多。」这是一种自满。观察这种心态:「我善于禅修,我是个好的禅修者,我能持续专注于相同的所缘境很久。」这是一种骄傲,也是自满,骄傲和自满同时生起。

   当这种念头生起时,去观察它;如果你能观察它,你就能克服它,甚至变得更自在。「我」、「我知道」、「我会」等念头会限制你。如果你想要越来越自在,观察这些念头,他们会消失。我们会对任何成就感到自豪,我们会认为:我比以前更好。有时候,这种自豪是一种「自恋」。这是为什么mana(慢,骄慢)只有在证得四果阿罗汉时,才能完全根除。「慢」是比较,你和别人比较:「我是较好的禅修者,我会,我知道。」,观察这些念头的生起。如果你能观察它的生起和消失,这种念头将逐渐消失。
    
    我们认同所生起的一切事物,这种认同被称为邪见。当你持续禅修时,如果你能克服这些事情,它将使你更容易禅修,否则它会成为一种妨碍、障碍。
    
   另一件事是执着。我们执着于「坐得好」、有好的体验;我们执着于「清楚的观察」。「清楚的观察」真好,一旦你曾清楚的观察,当你失去这种能力时,你会感到非常泄气,因为「清楚的观察」给你极大的满足感;无法「清楚的观察」是令人沮丧的。我们执着于「清楚的观察」,这是一种贪。观察任何执着的生起,观察这个念头:执着于「清楚的观察」和好的禅修经验。---焦迪卡禅师【禅修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