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要让别人觉得你的帮助只是种施舍

 恰恰365 2018-08-13

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人,说着这样的话?“MD,跟他借点钱,你看他那样儿,我跟你说,他这样的人……”

还有这样的话,“别理他,我上次找他帮忙,结果他忙是帮了,却……他这样的人不值得交往。”

还有些时候,我们明明帮了别人,结果对方却并不领情,还变成了彼此感情的负担。

一个功成名就的女企业家,在走进大楼前看到了一个穿着破旧的老流浪汉。流浪汉眼神迷茫,面色灰败,似乎很久没有好好的吃一顿饭。她打开皮夹,取出20美元,走到流浪汉面前,递给他说:“在街角后边有一家食品店。”流浪汉下意识的接过钱,迷茫的抬起头,这时女企业家已步履匆匆的走向大楼正门。

几个钟头后,当她再次经过大楼门前准备走向自己的专车时,一团纸球击中了她的肩膀。她低头一看,一张被折成纸鹤的20美元掉在地上,她抬起头往向纸鹤飞来的方向,刚才那个老流浪汉依旧站在楼前,面色灰败,却目视远方。此后,她爱上了折纸,并把这些折纸送给需要的人。

——《纸牌屋》第一季

对女企业家来说20美元不算什么,甚至在她繁忙的一天中,她根本不会记起这件小事。但是对于一名流浪汗来说,这可能就是决定今天是否继续挨饿的大事。可是,给予者没有得到感谢,被给予者也没有任何感激。在纸鹤落地的一刻,我似乎能听见老流浪汉在说——嘿,小姑娘,你是想要礼物么?20美元还给你,我只是想继续站在这里。

你给予别人帮助的态度,很大程度决定了别人怎么回报你的帮助。

曾经困扰您的问题有答案了么?

为什么帮助了别人却反倒得不到应有的报偿?

现实点说,可能每个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都希望得到些反馈,这并不可耻。因为有可能我们希望得到是赞赏;有可能是心灵上的安慰;还有可能只是一声“谢谢”而已,不一定就是物质或者其它方面的利益。

既然是这样,受助者不说感恩戴德,起码应该拿出应有的姿态才对,为什么不知回报,有时还要恶语相向,甚至累世成仇呢?

且不论被帮助者的心态问题,单就我们自己来说,不管是给予别人帮助或拒绝,我们是否注意了自己的态度呢?

不管您是否有能力帮助别人,但是被要求提供帮助时,受助者首先是认为您应该具备相应能力的。这时候他的心中就会有所期许。但是对别人提出要求,心中多少会有尴尬或自卑,而如果您给予或拒绝的方法有偏差,对方就会认为这是施舍,不吃嗟来之食的情绪会伴随着自尊和尴尬而爆发。

看看这些事情是否发生在您的身边——

1

猴子和狒狒同是“动物城”灵长类办公室公务员。猴子自诩急公好义,并且在狒狒闹离婚的事件中,成功帮助狒狒挽救了婚姻。自以为有功于狒狒,平时聊天时经常向狒狒提起这件事,并在一次酒后当众要狒狒因此致谢,弄得狒狒很是尴尬。事件导致狒狒君在竞选灵长类组长时直接将票投给了猩猩,猴子最后以一票落败。

2

“动物城”草原区经历了数年不遇的大旱,食物短缺。长颈鹿利用身高优势可以获得充足的食物,并将食物分给了羚羊一家,整个漫长的旱季都坚持如此。当旱季过去后,低处的草丰茂起来,羚羊带着食物回馈长颈鹿时,看到长颈鹿自己就可以低下头吃到青草,并为羚羊一家准备了更丰盛的食物,羚羊无以为报,只得带着一家不辞而别。

3

老虎和豹子同为“动物城”警察局的警员,平时关系良好。在一次饭局上当老虎得知上司水牛在对豹子的工作状态不满意时,悄悄向豹子透露口风。本以为豹子得知后会改变工作状态,重新得到上司的青睐,结果豹子却没有领情,两人关系疏远,并且再也没有出现在上司的饭局上。

故事1中的猴子似乎是大家经常会遇见的人。有这样一种人,朋友之间的帮助他怕别人会忘记,总是在“不经意间”不断提起,不分场合、不分地点。这样的助人者,往往会让受助者很受伤。狒狒在受到帮助之初本来可能是心怀感激的,可是因为没有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本就有些心有不干,再被别人反复提及就更是不开心,何况猴子帮助的原本是别人的家丑,即便不去到处宣扬,别人还想封你的口。多种情况下,导致狒狒怀恨在心,在关键时刻出手一记暗箭,射落猴子前程。三国时,有个叫许攸的人。他本是袁绍的谋士,后在曹操与袁绍的关键战役中投奔曹操,并设计帮助曹操打败了袁绍。因为自持有功所以屡屡口出狂言,有一次甚至叫着曹操的小名说道:“阿瞒啊,你能有今天的风光,可全都是我当年的功劳啊。”曹操表面嬉笑,心中却十分愤恨。不久他就被曹操寻个由头杀掉了。该闭嘴时不闭嘴,帮助别人一次之后,就自以为有功而希望不断的获得好处,单是有这样的心态,“猴子们”自有取死之道。

故事2中的长颈鹿是助人者中最无辜的。他本来是一颗诚心待人,却换来了不辞而别。当您给予的帮助超出受助者所能回报的量级时,很可能将无法获得别人的回报,而是仇恨。嫉妒本就是人类不可克服的原罪,受助者看到帮助自己的人拥有超越自己数倍的财富或能力时,那种失落和嫉妒有时甚至可以抵消救命之恩。古时候有两家邻居,一穷一富。因为大旱,穷人一家没有收成只好等死。富人送给他们一升米,穷人一家很感激。熬过旱灾,穷人去富人家致谢时,富人得知穷人次年的种子没有着落,又送了一斗粮食做种子。回家后,穷人的兄弟却说富人太过分了,这些种子在他那里本来就不算什么,既然他这么有钱,一开始就应该多给我们一些粮食,现如今这斗米除了吃以外,根本就不够我们播种,他真是坏的很。富人得知这件事后,也心中怨怼。从此本来和睦的两家人,老死不相往来。富人对此一生不忿,临终时仰天长叹:当他快饿死的时候你给他一升米他会报恩;可你现如今给他一斗米,却成为了他的仇人。这就是所谓“升米恩,斗米仇”的故事。聪明的羚羊看出了彼此身份的差距,不愿事件继续升级,最终用成全长颈鹿名声的方法来报答恩情。选择不告而别,其实是无奈之举。

故事3应该是我们在职场中经常遇到,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谁个背后不说人,哪个背后无人说?”讨论不在场的人,似乎是职场上工作之外最多被提及的话题。老虎的问题在于情感上的错位,他自以为做“传话筒”可以增加自己在豹子心中的地位,可是他忘记了,你在告诉别人上司与你的谈话中提及他人,其实相当于告诉对方你比别人跟上司走的更近,你的可信度本来就存在问题。别人会想:你在我和上司之间会选择帮我,你将会得到什么?你是要拿我当枪使?你是上司派来试探我的么?当你的身份都受到质疑时,你的话就更没有分量了。况且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若真是无欲则刚尚且罢了,倘若真的在事业上有所求,就不怕遇到只正义或耿直的豹子拉着你去与水牛对质?而故事中人情练达的豹子只是向外透了点口风,他便成功的与老虎对调了身份,化解了与水牛矛盾的同时,将老虎送到职场权利中心的千里之外。“传话筒”的身份在国际上统称“双面间谍”,他们身败名裂的例子太多就不举例子了。

猴子应该学会闭嘴,在帮了别人后,切勿反复提及,若对方有心,自会回报;若对方无心回报,提的多了只会招致报复。

长颈鹿应该学会闭眼,在帮了别人之后,切勿将别人的责任全部承担,并适当接受别人的感谢,让对方的感激之情有所释放以平衡心态。在对方不需要帮助的时候,适当的闭上自己的眼睛。

老虎应该学会诚心待人,在帮助别人的时候,想想别人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帮助。若真心待人,在上司提及同事的缺点时,说几句好话,在有机会的情况下化解双方矛盾方为上策,别人也会真的感激你。切勿将传话当作帮助,真心帮助别人,受助者才有可能真心感激。

以上。

总之,闭嘴,闭眼,走心,受助者才不会把我们的好心帮助当作无谓的施舍。话梅熊言尽于此,望诸君职场搏杀中屹立不倒,若不愿勾心斗角,那就守住本心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