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国治,声名狼藉的贪官污吏却以赤胆忠心而青史留名

 雲泉 2018-08-13

朱国治,声名狼藉的贪官污吏却以赤胆忠心而青史留名

朱国治,辽东抚顺人,清朝汉军正黄旗人。顺治四年贡生,授固安知县,擢至大理寺卿。顺治十六年,任江苏巡抚,上疏献策抵御明郑成功。国治疏言:“欲破狡谋,先度形势。贼众负险,我师远涉风涛,其劳逸不同。贼众熟识海道,我师弓马便捷,其素习不同;水师舟楫,较之贼船大小悬殊,其攻取不同。臣谓宜以守寓战,凡海边江口,多设墩台,待贼势困援绝,乘间攻之,自能擒渠献馘。”朝廷采用其策略,成功抵御郑成功对明朝内陆的反击。

朱国治在任江苏巡抚期间,搜刮无度,人送外号“猪白地”。喻其所到之处,搜刮过后只剩白地。除此之外,朱国治还克扣江苏粮库的粮食,倒卖私商。朱国治将从百姓中搜刮的钱财更多应用在打理朝廷高级官员,故此朝中对其一片赞誉之声。

朱国治,声名狼藉的贪官污吏却以赤胆忠心而青史留名

当时,清政府为了裁抑缙绅特权和压服江南地主,制造了奏销案 。 根据巡抚朱国治的造册上报,清廷将欠粮者,不问是否大僚,亦不分欠数多寡,在籍绅衿按名黜革,秀才、举人、进士,凡钱粮未完者,皆被革去功名出身;现任官概行降两级调用,计共黜降 1.3 万余人。在此次奏销案中,朱国治对士绅的追查十分严酷,有的人只因为欠了一厘而被降级,有的人只欠了七丝就遭到罢免。任翰林院编修的叶方蔼,因欠了一厘被降调二级,于是这位清初的探花郎便被民间戏称为“探花不值一文钱”。还有其他9名欠粮士绅被冤枉,他们根本没有欠粮,而是被人冒名顶罪了,但是他们都受到降级调用的处分。吴伟业、徐乾学、徐元文、韩炎、汪琬等江南缙绅著名人物几乎全部罗织在内。此案使江南缙绅豪强受到沉重打击。直至三藩叛乱时,清廷才放松对江南士绅的高压政策。

顺治皇帝驾崩后,全国各地府衙皆依照礼制设立灵堂进行哀悼。吴县县令任维初贪污营私,且不顾百姓死活强征赋税,金圣叹等借哀悼活动,起草了《哭庙文》,与百余名文人前往苏州灵堂,向巡抚朱国治控告任维初不法行为。朱国治却当即下令逮捕了倪用宾等五人,后又将金圣叹作为首犯逮捕,加之以惊扰灵堂,意图谋叛的罪名。最终,金圣叹、倪用宾、沈琅、顾伟业、张韩等十八人被判处死刑。此即为清初著名的哭庙案。著名才子金圣叹就此殉命。

朱国治,声名狼藉的贪官污吏却以赤胆忠心而青史留名

因为朱国治的上下打点,让康熙皇帝也觉得朱国治是一位能臣干吏。康熙十年,朱国治补云南巡抚,加太子太保兼少保,让他监视吴三桂。可朱国治在任期间依旧四处搜刮。

朱国治到云南上任后,按手下各级官吏职位高低,明码实价的收银子。见面礼,一等州府的知府每人都得三千两银子,其他州府每人两千,县令一级,一等县每人一千,二等县八百,三等县六百,许多不许少。当时的大理知府比较清廉,因为拿不出这笔见面银子,被“朱白地”逼得都哭了,最后还是吴三桂替他垫了三千两银子,这才勉强对付过关。

朱国治,声名狼藉的贪官污吏却以赤胆忠心而青史留名

康熙十二年,吴三桂起兵造反,杀朱国治祭旗。身体内脏为吴三桂将士分而食之,骸骨无一存。三藩平定后,清廷将朱国治列入“忠义”死难臣子之列,加以褒扬优恤,并且铸造庙宇,可是没有百姓前来拜祭。

朱国治,虽然搜刮百姓、贪赃枉法、滥杀无辜却青史留英名,难道就是因为死的惨烈么?吴三桂杀朱国治,并分而食之,只是为了表明与清廷决裂,却间接的制造出一个名不副实的“忠义之臣”。

“此文章为 笑料坛子 原创,特此声明!”所用资料引自《清史稿》《甲申朝事小纪》《滇事总录》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