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做人不要那么刚

 渐华 2018-08-14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与君试言之,却道心中痴。

5.11【原文】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申枨:枨,音chéng。姓申名枨,字周,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强的人。”有人回答说:“申枨就是刚强的。”孔子说:“申枨这个人欲望太多,怎么能刚强呢?”

【评析】

申枨,字周,春秋时鲁国人,精通六艺,孔子七十二贤之一。唐开元二十七年(公元739年)追封为“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封为“文登侯”,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封为先贤。

据说申枨早年随孔子学习,每次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师兄弟们认为他和子路都很率性正直。既然大家都这样说,还有什么说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如是说申枨率性正直还有什么不对的。和别人辩论,从不轻易让步,只能说明他真理在手,不愿意委曲求全,还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缺点。还据说申枨学习也很刻苦,被后人亲切称为申子。后来避战乱,在文登隐居讲学为生,与那里的黄老学派的士人打得火热,并且是当地很有名望的士人。据此一切都应该明白,申枨有知识,有学问,又德高望重,可能还是信奉老黄之学。说来说去,大概是因为申枨信奉黄老的实用哲学,在孔子看来属于与自己不同的异端说,因此不被他看好。

尽管本段对话中,孔子说申枨有欲望,并其实没有什么史料证明申枨是一位私欲太多的人。实际上,孔子说的“欲望”则是指会违背周礼,违背孔儒学说里提倡的“仁德”。有欲望,就容易被针对,继而落入利益的争夺中不可自拔,想硬都硬不起来了。就像我们平时说话办事,如果我们无所求,那么,看谁不爽,自然可以硬刚到底,可是,如果是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的人呢?或者说,是我们需求的满足者呢?你还能刚么?除非你是只“杠精”。

但是我想说的是,有欲望,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谁还没点小需求是怎么的。每一个人,不仅仅是有物质欲望,也有精神欲望。不管是追求什么,所追求的,就是所“欲”的。就比如说,如果你是一国诸侯,这时候你对孔老师说:“老孔啊,你来我这里当丞相吧,我把国家行政大权交给你,让你施行你的理想和抱负,让你施行仁政。”你觉得孔老师会不会去?恐怕,不去才是不正常的。所以,欲望,其实是促使我们进步的原动力。欲望,实际就是一种生活目标,一种人生理想。是活的东西就有欲望。

老子说:“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意思是: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逞刚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刚强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刚强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所以你孔老先生说没有见过刚强的人应该是正常的事情。而对于申枨一以贯之的为人和名望看,他应该不是太过自私自利的无德者,他的确很率性正直,但不一定要做到刚,所以你也不必强求人家刚强,人毕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是万物孕育出来的精华,不是毫无生气的死东西。按老子的说法,死东西才是下位者,活东西是上位者,这就太正常不过了!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