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有欲则明辨是非,无欲则体悟大道

 时宝官 2019-07-21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其实老子的《道德经》经过几千年流传下来之后,很多内容是有争议的。比如这句话,有的会将标点放在故常无的后面。虽然只是一个标点的间隔,但是意义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如果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那么就可以翻译为,保持无的状态,是为了观察世界的奥妙。但是如果将标点放在欲的后面,那么就变成了没有欲望,和有欲望。

其实我更倾向于有欲望和没有欲望的解释。

道德经:有欲则明辨是非,无欲则体悟大道

真正的道,是在无欲的状态下才能够真正体悟的。但是在无欲之前,又必须经历过有欲的人生,才能够真正明白什么是无欲。

一个婴儿,如果刚刚来到这个世界。还没有任何欲望的开始,便丧失了生命。从此离开了世界。那么他的一生虽然无欲无求,但却并没有体会到真理。真正的无欲,是看透了事物的本质,并且体悟了生命中的道,从而大彻大悟,产生了无欲的智慧,这种无欲才是最高境界。

有一句成语叫做“无欲则刚”。这个成语出自《论语·公冶长第五》: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有一天,孔子在向学生们讲道,忍不住感叹道:“我还没有见过真正刚强不屈的人啊!” 那些年轻的弟子都觉得申枨就是很刚强的人啊。申枨虽然年纪很轻,可是每次在和别人辩论时,都能够坚持己见,不向对方的观点低头。即使在长辈面前,申枨也总是摆出一副非常强硬的姿态。所以学生们都认为,申枨就是非常刚强的人。学生们对孔子说:“如果要论刚强,申枨应该是可以当之无愧的吧!” 孔子回答说:“其实刚强并不是指争强好胜。真正刚强是无欲的。简单的说,申枨想和别人争的私心就算是‘欲’。所以他怎么可以称的上是刚强不屈呢?” 孔子又说:“真正的‘刚’,并不是指逞强好胜,而是一种克制自己的欲望的能力。无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始终如一,不被欲望所折服,这才算是真正的‘刚’。”

道德经:有欲则明辨是非,无欲则体悟大道

所以想要达到“刚”的程度,也先经过欲望的洗礼。我们要经历过有欲望之后,才能够体会到世界的奥妙所在。经历了无欲之后,才能够真正的体悟到之间的真理。

所以我们平常的生活中,有欲望,并不是什么缺点。无论是对衣食的享受,还是对名利的追逐。都是我们探索智慧的过程中,必须要体验的感受。能够在有欲的世界里,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欲望,才能够体会出无欲世界的奥妙所在。

道德经:有欲则明辨是非,无欲则体悟大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