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日说案 X 血液肿瘤|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分享

 开心100mm05xkw 2018-08-14

金日说案

 

活动背景

由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全程协办指导,金域检验、《医悦汇》联合推出的2017年“金域杯”造血系统肿瘤全国病例大赛已历时八个月,自启动以来,大赛委员会已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优秀的参赛作品,经顾问团专家评选,其中40位医生荣获临床优秀借鉴奖,10位医生的病例脱颖而出,分别荣获一、二、三等奖,获得一、二、三等奖的病例将能获得顾问团专家亲自点评,并在金域杯病例集册中发表等殊荣。


本次我们将赏析临汾市人民医院高国荣医生带来的《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一例分享》,此病例荣获2017年“金域杯”造血系统肿瘤全国病例大赛三等奖,特邀专家顾问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李建勇教授进行精彩点评,以供各位同行参考!

点评专家简介

李建勇教授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江苏省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

CSCO中国淋巴瘤联盟常委

获奖医生简介

高国荣

临汾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医学硕士

临汾市医学会血液病分会副主任委员

发表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文章多篇;





(点击观看专家点评)

01

病史资料

男性,59岁,72 K

主诉:乏力1月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于2016年6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无发热、咳嗽、咳痰、腹痛、腹泻、鼻衄、牙龈渗血、骨痛等不适,未予诊治。近1周乏力进行性加重伴面色苍白、活动后心慌、气短,来我院化验血常规示白细胞59.9×109/L、血红蛋白79g/L,为进一步诊治收住院。

既往史:确诊“糖尿病” 4年,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 2片/次,2次/日,格列齐特1片/次,2次/日,平素间断监测空腹血糖波动于7-8mmol/L。预防接种史不详,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输血史。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未到过疫区,无烟酒不良嗜好,否认长期放射性物质及毒物接触史。

家族史:家庭成员无遗传性疾病及传染性疾病等特殊病史记录。

02

体格检查

体温:36.2℃,脉搏:76次/分 呼吸:20次/分 血压:108/62mmHg,神志清楚,中度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肌紧张,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无浮肿。


03

影像学检查


上腹部64排CT可见脾大,脾实质内可见多发片状低密度影。考虑:脾大,脾梗死,右肾小囊肿。

腹部B超:肝大,脾大,脾内混合回声(8.7*4.7cm),出血可能,建议进一步检查,右肾囊肿(0.8*0.6cm)。

胸部CT示:双肺结节,考虑为陈旧性病灶,心包积液,脾大,脾内低密度影。

心脏彩超示:二尖瓣少量反流,三尖瓣少量反流。

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 63.4 10^9/L、红细胞 2.08 10^12/L、血红蛋白 83.0 g/L、血小板 221 10^9/L早幼粒细胞1%、中幼粒细胞2%、晚幼粒细胞10%、杆状核粒细胞12%、中性粒细胞 57%、淋巴细胞9%、单核细胞7%。


入院后的化验结果

凝血六项:D一二聚体 1264.0 ng/ML。 

免疫球蛋白:IgG 16.70 g/L。 

甲功五项:甲状腺素 3.60 ug/dl、促甲状腺素 14.51 u-IU/ml。 

肝功能:白蛋白 37.0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62.0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1.7 U/L。 

降钙素原(干片法):降钙素原 0.28 ng/ml,红细胞沉降率:血沉 48.0 mm/h

C反应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 19.50 mg/L, G试验、GM试验阴性。


形态学诊断


流式细胞术

可见约0.1%的髓系原始细胞;另见较成熟粒系细胞比例增多


融合基因检测

BCR-ABL融合基因p190及p210均为阴性。


染色体检查

正常核型


骨髓活检结果

骨髓增生较活跃(80%),粒红比例增大,粒系以中晚幼粒及以下阶段细胞散在分布。网状纤维染色(+),铁染色(+)


04

治疗情况

由于患者骨髓穿刺结果无法确定,入院后多次监测血常规变化不大,患者行腹部彩超提示脾脏可见大块病灶,进一步行上腹部增强CT。

于2016-07-29转入普外科行脾脏切除术。2016-8-11行手术。术后可见脾脏实质内有干酪样坏死、缺血灶及实性病灶。

术后患者白细胞一度上升到125*109/L, 

分类:中幼粒细胞2%、晚幼粒细胞5%、杆状核粒细胞4%、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单核细胞3%、嗜酸性粒细胞1%、嗜碱性粒细胞0%。 

随后患者白细胞逐渐下降,目前为术后2周白细胞下降到85*109/L,术后恢复良好。

患者术后病理检查考虑恶性,到上级医院会诊后结果如下:

随后患者监测血常规白细胞仍持续增高,合并有贫血。 患者转至北京协和医院予监测CSF3R突变阳性,诊断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后一直予羟基脲及输血支持治疗。目前该患者随访中,一般情况尚可。


05

分析总结

CNL是一个罕见疾病,目前尚有许多不明之处,尤其对于本病的诊断尚存在不同的意见。新的特异的分子生物学标记的确认,特别是CSF3R和SETBP1的研究成果,有望成为诊断CNL和判断CNL预后的重要的分子标记。在今后工作中遇到不明原因的白细胞增高、脾大的患者CSF3R和SETBP1基因监测应作为常规检查可提高诊断。

专家点评

该患者为一名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乏力、面色苍白、贫血,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增高、贫血,白细胞分类显示存在幼稚细胞,影像学检查发现患者肝脾淋巴结肿大。通过染色体分析、融合基因检测后,确诊为慢性中性粒细胞白血病。

该患者在诊断过程中,CSF3R基因突变阳性这一检测结果对确诊疾病情况具有决定性作用。一般情况下,这类型检测需要去大型医院完成,但随着金域检验等诸多检验公司的快速发展,目前该类检测已经可以覆盖至地市级、区县级医院,且第三方检测公司能够提供规范、清晰的检测报告,这使得基层医生的临床诊疗更加方便。

CNL的产生往往伴有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如果我们对该患者进行免疫蛋白电泳检测,可能会更好的方便确诊。此外,如果能够确诊CSF3R基因的具体突变位点,对接下来的治疗将会具有指导意义。从精准诊断的角度而言,我们需要考虑该病人是否已经发生了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病变,可以通过流式诊断等检测方式对此进行进一步确认。随着基因检测方式的逐步发展,未来该类患者的精准治疗将会成为可能。

——李建勇 教授

来源:医悦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