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出家, 也是需要考试的!

 学国学网 2018-08-14

《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西天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然而唐僧原型——玄奘法师西行的故事,却少有人知道。


今天,就由小书就来给大家解解密,说说这历史上的“西游记”。


玄奘法师出生于河南洛阳,俗家姓名为陈袆。除了“玄奘”这个法名外,他还有个国人耳熟能详的外号“唐三藏”。

不过这个外号,单用于形容一个人其实是不妥的,“唐三藏”实为两种说法的杂糅——

“唐”是我国当时的国号,“三藏法师”则是对精通佛教圣典之中经、律、论三藏(即熟知所有佛教圣典)者的尊称。


 

图片源于影视剧《大唐玄奘》


玄奘的家人从曾祖开始都是官吏,他的二哥陈素则是最早遁入空门之人,法号长捷法师,以讲经说法闻名于世。

家人去世后,陈素将玄奘带入了佛门。


彼时的朝廷严格控制僧侣数量,出家,也需要通过一定的选拔。

13岁时玄奘本没有资格参加洛阳的僧侣选拨,却因受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赏识,被破格剃度。

当时郑善果问他:“出家意何所为?”

玄奘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正是这句话,让玄奘从众多选拔者中脱颖而出。而后的人生里,玄奘也时时刻刻在践行这句话——继承释迦摩尼的佛法,将佛教发扬光大、普度众生。


剃度后的少年玄奘刻苦研习佛经,十几岁时,佛学造诣已经非常了得。

为了求得佛学的真谛,他更是开启了自己的游学生涯,下四川,上长安,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名望也因此大增。


然而在学习佛学的时候,玄奘感到各派学说纷繁复杂,没有定论,于是便决心到天竺取经。

奈何天不遂人愿,当年朝廷施行禁边政策,严禁百姓外出,玄奘的西行计划眼看要泡汤。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第二年关中地区发生饥荒,朝廷允许百姓外出寻找食物,玄奘趁机混在难民里,离开了长安城。


 

图片源于影视剧《大唐玄奘》


一个月后,玄奘到达凉州,凉州都督李大亮听说他要西行,勒令他返回长安。

玄奘却趁夜离开来到边陲重镇瓜州。可好不容易到达了瓜州,他所骑的马却倒毙了。

这时李大亮捉拿玄奘的公文也到了,万幸州吏李昌认为玄奘的宏愿是罕见的,不仅没有扣留他,反而把公文毁掉,还催促玄奘赶快上路。

 

只是躲过了初一,没能躲过十五。

行进到玉门关外的第一个哨口之时,玄奘还是被边境的守卫发现了。

不过校尉王祥是虔诚的佛教徒,得知玄奘的宏愿后,同样选择了偷偷放行,并且告知了玄奘自己亲友的位置,让他前去第四个哨口。

 

玄奘依言出发,顺利地通过了第四个哨口。然而在一路西行、深入戈壁之后,玄奘携带的饮水告罄。

因为发过誓“不求得大法,誓不东归一步”,所以他没有原路返回寻水,执着地继续西行。


 

图片源于影视剧《大唐玄奘》


五天四夜滴水未进,玄奘近乎奄奄一息,到第五个夜间,半夜忽然刮起风来,令人清醒,他勉力爬起,挣扎着上马。

马却忽然不按路行走,拉也拉不动,玄奘这才发现他们走进了绿洲,马儿贪恋水草,所以不愿离开。

一人一马在绿洲休整了一天,补满了饮水,玄奘又继续上路了。


走了两天,出了流沙,到达伊吾,随后到高昌。高昌王热情款待了玄奘,希望他留下传播佛教。玄奘志不在此,于是婉言谢绝。

高昌王不甘心,不惜强行扣留玄奘。

玄奘选择了绝食相抗。

最后,国王深为他的精神感动,放他离开不说,更是拨给玄奘一笔丰厚的路费和随从,甚至贴心地给沿途各国准备了厚礼和国书,以助玄奘西行。


后来行至层支国,因大雪封路,玄奘一行人不得不停留了两个月;

走到葱岭后,终年不化的积雪,更是让玄奘他们行进艰难……

 

 

图片源于影视剧《大唐玄奘》


遍历千难万险,公元628年秋,在离开长安一年多后,玄奘终于踏上了印度的土地。

他非常珍惜这次机会,走遍了印度各地,趁此良机搜集和学习了各种佛学经典。

等到玄奘求学的目的实现了后,他便带着佛经取道回国。

 

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携带梵文经书657部回到长安。

谢绝了唐太宗提供的高官厚禄,玄奘没有从仕,而是选择了潜心翻译佛经,这一译,就译了19年。

后来,玄奘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口授了《大唐西域记》一书,记述了自己西行一路的见闻。

“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这八个字,是玄奘用一生,为自己名字写下的注脚。


学国学网&ID:lexueguoxue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欢迎关注学国学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