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李佃贵说到“点''上了

 大医精诚任锡祥 2018-08-14

聚焦健康中国 国医大师(第一健康报道北京 记者康梅)

“目前我们的医疗行为主要是治已病,这不仅给患者造成很大的身心损害和经济负担,也使得医疗资源遭到极大浪费,今后我们应加大对治未病思想的宣传普及工作,各医院设立治未病专科,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医疗资源,保障人民身心健康。” ——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

用中医方法治病调理的观念深入人心

日前,河北省中医药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国医大师李佃贵(第三届)发表演说指出:前几年有人叫嚣取消中医,消灭中医,这是对中国历史的无知,对中国文化的无知,对中医的无知。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医,出台了若干助力中医发展的政策措施,群众对中医的认可度日益提高,用中医方法治病调理的观念深入人心,只要我们中医人自信自强,未来中医的发展大有前途,中医复兴指日可。

李佃贵说:中医学历经数千年经验积累,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智慧结晶,有独特的科学理论体系和切实的防治疾病功效,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从事中医工作50余年,重点研究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浊毒理论指导下治疗了3万多例患者,尤其西医认为出现肠化、增生等癌前期病变,用药物疗法不可逆转的,我们逆转过。

任何理论创新都不能脱离中医本来面目

理论是用来指导临床的,但是理论也来源于临床,随着社会、历史等等原因的改变,我们所面临的临床也发生了变化,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人类的年龄谱、饮食、体质等都发生了变化,这就要求我们在新形势下,把中医理论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只要是临床证明有效的新理论新学说,就应该大力支持和发扬,前提是任何理论创新都不能脱离中医本来的面目,否则就谈不上是什么中医理论创新了。

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颇具影响的理论之一。

“未雨绸缪”凡事预防在先是中国人谨遵的古训

中医治未病理念的形成,正是根植于中国文化的“肥沃土壤”。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至今仍对人民健康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国家提出了从“治疗疾病”向“预防疾病”重点转变的“前移战略”,这种健康维护理念的变化与中医治未病的主导思想息息相关。

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与西医不同,它的理论主要来源于临床实践,而非动物实验,它是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经过许多代人的研究整理不断发展完善起来的,因此它比西医更具科学性。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医学正逐渐为全世界所重视,古老的文明又将焕发新的光彩,这是我们新一代中医工作者的神圣使命。

李佃贵最后表示:因此,我们首先要充满自信,医学的最终目的是治病救人,延年益寿,我们在某些方面要比西医做得更好,一定要自信,没有谁能打败自己,只有自己打败自己。自强不息,奋勇拼搏,这是对我们自己负责,也是对绵延数千年的中医文化负责,更是为了全世界人民的健康负责。(据燕赵中医网公号)


(责编 郝健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