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馆藏明正德瓷器精品欣赏(二)

 姜吕有崔 2018-08-14

相遇是美的开始,人民瓷坛与您一起品瓷赏画、识人知物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 底部


素三彩缠枝莲纹高足碗,明正德,高12cm,口径15.9cm,足径4.6cm。

 
靶碗撇口,深弧腹,下承以中空高足。足与碗底系釉接而成,在碗外底与足相接处明显可见有修整痕迹。外壁绿地素三彩缠枝莲纹装饰,其上结有一黄、二白、二孔雀蓝共5朵莲花,2朵孔雀蓝莲花为黄心,其余3朵均为孔雀蓝色心。碗内及圈足内均施青白釉,釉面莹亮。无款识。此碗色彩搭配协调。给人以沉静素雅之美感。


青花缠枝花卉纹出戟尊


青花缠枝花卉纹出戟尊,高21.7cm,口径15.3cm,足径10.6cm。


尊撇口,长颈,圆腹,圈足外撇,颈、腹、足两侧分别出戟。内口沿绘蕉叶纹,外颈及腹部绘缠枝牡丹,足部上饰变形蝠纹,中间饰如意云头纹,底层为缠枝花瓣纹。


出戟尊仿铜器式样烧制,宋代钧、官二窑均有此类制品,明代青花承袭这一传统造型,自明中期至万历时期烧造数量大为增多,造型变化也最明显。


青花婴戏纹碗


青花婴戏纹碗,高13cm,口径22.1cm,足径7.5cm。


碗敞口,瘦底,圈足。里口沿画青花双线,外口沿饰青花勾云纹,碗外壁以婴戏为主题纹饰,20个婴儿游戏于庭园中,姿态各异,空间衬以山石、松竹、柳树、栏廊等。足外墙绘回纹,足内无釉无款识。


据文献记载,正德青花使用的是江西乐平所产的“陂塘青”,又称“平等青”,在适当温度中能烧成柔和、淡雅、透澈的蓝色。


此碗之造型色调、釉色、纹饰等方面均反映出正德青花瓷独特的风格特征。构图层次清晰,青花色泽明快,釉质莹润。这一时期的人物绘画犹有宣德、成化朝之遗风,笔意浑厚和纤细工丽兼而有之。正德官窑青花器处于明中后期的转变阶段,从此碗的造型及纹饰可见其中的转承。


黄地绿彩云龙纹尊


黄地绿彩云龙纹尊 底部


黄地绿彩云龙纹尊,明正德,高11.2cm,口径14.6cm,足径8.4cm。


尊撇口,圆腹,圈足。内施白釉,外黄地绿彩绘云龙纹,近底处绘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署楷体“正德年制” 四字双行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黄地绿彩瓷器始烧于明代永乐官窑,以后各朝多有烧造,但以正德官窑制品评价最高。


青花飞龙炉


青花飞龙炉 底部


青花飞龙炉,明正统,高27.5cm,口径27.9cm,足距28.3cm。


圆腹,3兽形足,腹部有对称两兽头耳,耳上部残缺。腹部青花绘有3条飞翔于云海之中的应龙,颇有气势。炉内与3足对应处有3个大钮。器底有一圆孔。


此器造型古朴庄重,胎体坚致,画风豪放,青花呈色蓝中泛灰,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艺术风格。


青花穿花龙纹碗


青花穿花龙纹碗 碗心


青花穿花龙纹碗 底部


青花穿花龙纹碗,明正德,高10.3cm,口径23cm,足径9.3cm。


碗撇口,深弧腹,圈足略高。内外青花装饰,里心与外壁均绘穿花龙图案,圈足外墙绘如意云头纹。外底青花双圈内署八思巴文四字双行款,译文为“正德年制”。


此碗造型端庄,釉面莹亮,釉色白中闪青,青花呈色蓝中泛灰。


故宫博物院还收藏有与此碗造型、纹饰完全相同的正德官窑青花碗,外底署青花楷书 “正德年制”双行四字款,外围青花双线圈。


孔雀绿釉碗


孔雀绿釉碗,明正德,高6.6cm,口径16.2cm,足径6.5cm。 


碗撇口,弧壁,瘦底,圈足。无款。碗内壁及圈足内施青白色釉,外壁施孔雀绿釉,近足处暗划仰莲瓣纹。此碗虽未署款识,但其典型的正德宫碗式造型和器足内施淡青白釉的特征表明其为正德官窑器


鲜红釉盘


鲜红釉盘 底部


鲜红釉盘,明正德,高4.9cm,口径20.3cm,足径13.1cm。
盘敞口,弧壁,圈足。俗称“窝盘”。内施白釉,施红釉,无纹饰。圈足内施青白釉。无款识。


此盘作工精细,胎薄体轻,底心微下塌,釉质细润,红色鲜艳,是罕见的明正德瓷器中的精品。


自宣德以后,高温铜红釉产品渐少,传世的正德红釉瓷器颇为少见,说明当时高温铜红釉瓷器的生产渐入困境,可能技术已经衰退。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