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胸痹缓急,薏苡附子散小议

 鉴益堂 2018-08-15

     胸痹是病因,重则产生心痛是症状,轻则出现短气症。

     这均属三阳中的太阳与三阴中太阴之为病逢三则合的病态,按易是说,乾阳不宣,离火不虚,太阳与太阴相对称衡互补,乾阳离火与坤阴坎水形成相对局势,太阳与太阴处阴与阳病态中的第三位,也就是最大的数,数是量,太阳太阴属其位,由于邪气的储蓄处于不断的递增,是逢三的阴阳,多处于实症病机的阶段,那就是量变的阶段,所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症并治"开篇就把"胸痹"定性为"痹",定位在"胸",定脉则"脉阳卫阴弦",定方药则为"栝蒌薤白白酒汤"系列。

    全篇除了用理中汤(丸)疗虚痹,整篇连甘草都不在涉及到的主治范畴,说明此痹多为阴性与实症之性较为偏多。

    关健论是胸痹病中出现的"缓急"二字,我们知道论中很多有此类并列词组,如"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卫弱者,此无阳也,不可更汗"此"脉卫弱"是指脉浮滑紧的程度,在邪气的作用下,表阳痹(闭)滞较重,甚至"脉阴阳俱停",并非指脉处于少阴病,阳虚范畴的"脉卫弱"。

    故此胸痹者,在主症的基础上出现了"缓急"二字,那此"缓"者,是治疗中处于紧"急"的症状,必须要求"缓"解,否则急症导致加重致危,况胸痹在前,心痛在中,短气在后,但是发生"心疼"时,则是刻不容缓的。

       如果按此,何必用散型剂量呢?故此"缓急"者,当指胸痹所受的邪气,表示出来的症状而言,况《内经   生气通天论》曰:"因于湿,首如裹,湿热不攘,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萎",测知此"缓"当属胸痹中的湿热之为病,胸中受二太邪气之约束压迫,不能宽松和缓,导致胸闷,心痛,短气,是以缓弛则萎的表现,筋络软短处于拘挛的状态,就是急。

    临床中常以筋络血脉过急,或过缓,缓极则急,急极则缓的症状,称为"缓急"。

    古医书中多以"缓急"连用为"缓急"词组,属偏正并列,如《神农本草经》载"川芎"治"寒湿经脉缓急","狗脊"疗"项背强机关缓急",古人还有"缓急"者,缓冲"是也,"麻黄"主"五藏邪气,缓急"。

    况附子,薏苡一阴一阳,一湿一热,《神农本草经》曰薏苡"主筋脉拘挛,不可屈伸",附子主"寒湿,踒躄拘挛,膝痛,不可行走",正是主症下的"胸痹,脉络缓急"的临床表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