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第九章 第7条

 医贵仁心 2019-09-01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第九

第7条

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

导读:《金匮要略》编辑按照刘渡舟编著《金匮要略诠解》中分类方法,按照第几章第几条标注。注释多选清代、近现代医家著作,受个人认知所限,不免有所偏颇,读者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临床,注重自我理解。欢迎大家留言补充名家论述或者发表自己的注解!

子恒试注

缓,缓和;急,急迫。胸痹缓急者,即胸背痛、喘息咳唾等症状时而缓和,时而急迫,类似于现在医学所述阵发性心绞痛。

另有一说,胸痹病情急迫,可选用薏苡仁附子散缓之。

《神农本草经》记载薏苡仁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附子主温中,寒湿,拘挛。二者配伍可用于缓解心阳不足,寒湿困阻,心肌拘挛所致的胸痹心痛。

清·尤怡《金匮要略心典》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痹不用,则筋失养而或缓或急,所谓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者是也。故以薏苡仁舒筋脉,附子通阳痹。

清·吴谦《医宗金鉴》


缓急者,谓胸痹痛而时缓时急也。当审其缓急而施治。若缓而不急者,以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今时缓时急,故以薏苡附子散,急通痹气,以迅扫阴邪也。

集注

李彣曰:缓急者,或缓而痛暂止,或急而痛复作也。薏苡仁入肺利气,附子温中行阳,为散服,则其效更速矣。

魏荔彤曰:薏苡下气宽胸,附子温中散邪,为邪盛甚而阳微亦甚者立法也。

清·黄元御《金匮悬解》

胸痹缓急者,水土湿寒,浊阴上逆,肺气郁阻,胸膈闭塞。证有缓急不同,而总属湿寒。薏苡附子散,薏苡泻湿而降浊,附子驱寒而破壅也。

清·曹颖甫《金匮发微》

胸痹缓急,仲师以薏苡附子散为主治之方。薏苡去湿,附子散寒,此固尽人能言之,但「缓急」二字,毕竟当作何解,病状未知而妄议方治,恐亦误人不浅也。盖胸为太阳出入之道路,湿痹则痛,平时痛缓,遇寒则痛急,故谓之缓急,方用薏苡以去湿,大附子以散寒,欲药力之厚,故散而服之,病不可以急攻,故缓而进之。方中薏苡用至十五两,大附子十枚,以今权量计,大附子每枚当得一两半,则十枚亦得十五两矣,谁谓古今权量之不同耶。

清·沈明宗《张仲景金匮要略》

此寒湿痹于经络,即寸口脉沉而迟,虚寒之方也。胸中阳虚,风寒湿阴之邪混合上逆,痹着胸背经络,筋脉不和,或缓或急而痛,曰胸痹缓急。所以附子补阳驱寒,同薏苡舒筋燥湿,俾邪去则不缓急矣。

清·陈修园《金匮要略浅注》

又有本脏病,而殃及他脏者,不可不知。胸痹为手少阴之君火衰微,以致足少阴之阴气上㳽,势盛而及于肝,肝主通身之筋,今筋时见缓急者,乙癸同病也。以薏苡附子散主之。

此方胸痹之兼证也。

刘渡舟《金匮要略诠解》

本条论述胸痹急痛证的治法。由于阳气衰微,阴寒痰湿壅盛,阳气不伸,胸阳痹塞,故胸中痛剧;阳气不达四肢,故见四肢厥冷。

治以薏苡附子散,温阳化湿,开痹以缓急痛。方中薏苡通络利湿,开结缓急;炮附子温阳通络,以散阴寒。二药相须,温阳开痹,阳气伸则痛缓。因为病情急迫,故用散剂,取其药力迅速而收效极快,此方有缓解血脉拘急和扶阳抑阴之效。

胡希恕《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

这个缓急者就是时缓时急的意思,这个胸痹痛只是痛,有时轻有时重,可是久久不愈。苡仁这药是个解凝性的,能够祛湿排脓,如果再有些湿饮,薏苡仁配附子治疼更好,这个就是痹痛偏有湿、偏有水,甚至偏于脓液型,但是在这里不是用来排脓,不过事实上这个方子主要是排脓用的,我们后面要讲的薏苡附子败酱散,我们讲到疮痈证就有了。

一般治我们所说的岔里疼、肋骨神经痛,古人认为疼遇寒则重、遇温则解,所以无论是心疼还是肋骨疼,大概都是偏寒的多,光用凉药不行,我们从上边讲到这里,只用凉药的没有,里面都是加上温药,这个附子更是温的,这是古人的一种看法。

这是胸痹疼痛时缓时急,有用薏苡附子散的机会,这个药很简单,苡仁十五两、大附子十枚,这是配成面的药,别看分量这么重,每次吃的其实并不多。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匕,日三服。方寸匕合现在的分量也就是一钱上下,多也多不到哪去,所以量并不多。我们也常说这苡仁和附子也可以作汤剂,作汤剂附子量不要大,顶大量不要超过 6 克,现在我们用克说了,附子可以搁半两到一两,就是3克、15 克,这也挺好使。这方剂我也用过治过旁的病,用作治皮肤病用的机会挺多的,加上败酱草更好了,等到讲到薏苡附子败酱散时候再详细讲这个方子。

那么它治痹痛类似附子粥,但它偏于牢固,所以苡仁这个药不像菖蒲,菖蒲是温,它偏寒,是解凝性的,是一种祛湿祛水的药,就是身体有时凝结,像关节炎,苡仁一般治关节疼,有时特别顽固就可以用它。这上面都是胸痹,底下就要讲到心痛了。

其他医家

《金匮玉函经二注》:“胸痹缓急者,痹之急证也。寒饮上聚心膈,使阳气不达,危急为何如乎?故取薏苡逐水为君,附子辛热为佐,驱除寒结,席卷而下,又乌不胜任而愉快耶。”

继承和发扬中医,是我们的责任!

版权说明

版权说明:本文部分内容摘自《金匮要略诠解》,作者/刘渡舟;《胡希恕金匮要略讲座》,讲述/胡希恕。转载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文中《子恒试注》部分为原创内容,转载请说明出处。

全章内容

第1条: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阴弦故也。

第2条: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第3条: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寸口脉沉而迟,关上小紧数,栝蒌薤白白酒汤主之。

第4条: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第5条: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第6条: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枳姜汤亦主之。

第7条: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

第8条心中痞,诸逆,心悬痛,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第9条:心痛彻背,背痛彻心,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九痛丸。治九种心痛。

熟读成诵

第7条:胸痹缓急者,薏苡仁附子散主之。

子恒中医工作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