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04 | 解答《你知道律句的节奏吗?》

 馨若兰溪 2018-08-15

前些日子我在朋友圈发了一个问题,问“老怀多感惊佳节”这个诗句的节奏是怎么样的?结果50来位朋友全都说是2212式的,我觉得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所以做了一期“老道提问”,还是有91%的人认为是2212式的。

其实我特意在文中说了,“律句的节奏,是决定一首诗音乐美的基本元素”,言外之意,所谓的“节奏”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形式的问题,而不是涉及内容的问题,你如果从内容的角度(亦即“意义”)来思考,可能路子已经错了。而所有认为是2212的朋友,无疑,都没有去考虑形式的问题。

网上有一篇流传比较广的诗词讲座稿,叫《格律诗的节奏和基本句式》,其中有这样几句,我摘抄一下:

律诗的诗句,不管是五言句还是七言句,都是有节奏的。律诗之所以精美绝伦,与它的节奏美也有很大的关系。律诗的节奏,除了诗句的音律节奏即平仄格式以外,还有音调节奏和意义节奏。诗句中一般都是以两字为一顿,语言学上称它为音步。五、七言最末一个字,单独作为一个节奏。这样,五言诗每句就有两个双音步、一个单音步。如:“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黄河”为头节,“依山”、“入海”为腹节,“尽”“流”为脚节。七言律诗则有三个双音步、一个单音步。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它较五言律诗多了两个字,自然就增加了一节。(网址:http://www.360doc.com/content/17/0218/14/3683866_630053412.shtml)

“节奏”是个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应该并不深奥,在一般情况下,所谓的“节奏”就是指的平仄律方面的问题,那么他的节奏就是一个不附着于任何作品的仅仅和平仄音步关联的内容,正因为如此,在同一个格律模式下,你写的作品可以是表达意义上的二一收束,也可以是一二收束。上述引文之所以说后面的七字句是“一行——白鹭——上青——天”,而不是“一行——白鹭——上——青天”,就是这个道理。而我们上次提问时问的,自然也是这个角度了。

除了平仄律角度的“节奏”之外,还有一个音调节奏,音调节奏就比较复杂,因为它基本上除了取决于吟诵或朗读自身的规则外,还和朗读、吟诵人主观上的态度有关。就规则而言,“一行——白鹭——上青——天”肯定是对的,因为规则上“青”长、“上”短,你如果读成“上——青天”,肯定是别扭的。但是,“鸣翠——柳”就很难说了,如果吟诵者觉得要强调“鸣”,那么全句形成2212就是很正常的了。

引文中还有一个“意义节奏”,我个人觉得意义是不存在节奏的,意义有“节奏”本身实际上是一个假象,是因为有声音存在的缘故。因为既然叫“节奏”那当然是和声音有关,而意义本身,如果脱离了声音的话,那就不存在什么“节奏”了。

最后一点,我认为这个节奏问题实际上今天很多人搞不清楚也属正常,因为即便是专家也都会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失语,比如典型的如长短句,我说保守一点是几乎所有的人都搞不明白这个词里面的节奏。因为所有的词谱在编制的时候,拟谱人都是从例词的意义角度去思考、判断然后确定的,他们考虑的并不是这个词调中这个句拍的节奏特征如何,而是某一首作为例词的那个句子的意义如何,这个时候他们根本不会去想:一个词的“谱”应该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而不能仅仅是符合那个例词的。

★ 最近好文 ★

01

关于《中华通韵》,说点不同的看法

02

这样写绝句:一首绝句的详细解析

03

填詞需要讲究去声字的应用吗?

04

你知道《少年游慢》的正确填法吗?

05

从《沁园春》说对偶在填词时的认知

06

太熟的主题应该谨慎动笔

07

实用写作技巧——吴梅说择题

08

漫谈《唐宋词格律》不是词谱

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里

因为有你的支持和关注

生活如此美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