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主播打赏五万块'',''误购商品花两万''...孩子网上花钱,家长怎么管?

 昵称GRW2u 2018-08-15

“熊孩子给主播打赏五万块”、“小孩误操作,网购商品花两万元”……类似的新闻,隔三差五就能出现一条。现在的家长,比起看住自己的钱包,或许更应该攥住手机。

 

有家长表示,为了避免这种问题,自己除了严格设置手机消费密码,平时甚至不会让孩子上网。对于这种做法,专家表示,在网络如此发达的今天,完全不让孩子接触网络和移动支付,并不太现实。

 

那么,对于孩子在网上花钱的问题,家长到底该怎么办?


家长坦言

比起新玩具 孩子更喜欢游戏里的道具

 

今年11岁的小光,每天最期待的事,就是写完作业后玩手游的时间。身边一起玩游戏的同学并不少,小光除了和大家一起讨论游戏技巧,有时也会互相询问各自“氪了多少金”。

 

“氪金”,具体来源已经不可考,现在基本指代在网络游戏中花钱。小光表示自己是个“月卡党”,每月花30元左右,有同学是“小氪”,花100块上下。

 

为啥玩游戏得花钱?小光倒是非常直白:“不花钱基本玩不下去,或者要花很长的时间,我又没那么多时间。”

 

对于儿子在游戏里花钱的行为,小光爸爸平时基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我每个月给他的零花钱就那么多,至于他想买什么,把钱花在哪,我就不太管了。”


不过小光爸爸也承认,自从儿子开始玩上了手游,连过去常常嚷着要的玩具都不怎么看得上了,相比之下,儿子更喜欢买游戏里的新道具。

 

小光平时比较听话,在花钱方面也没跟父母起过什么冲突,可在同样上五年级的孩子小韩家里,父亲韩先生就不止一次为了网络消费的事和儿子“斗智斗勇”。

 

“一开始他说拿钱买零食了,后来我们一查手机才发现,其实是充到游戏里了。再后来,儿子知道了老爸是通过微信支付查到的“证据”,还学会了把手机的消费记录删除掉,更是把韩先生气得够呛。

 

有一段时间,韩先生停掉了给儿子的零花钱,可父子俩的关系却越来越僵,儿子还偷偷地去管爷爷奶奶要钱,韩先生知道长此以往不是个办法,就敞开心扉和儿子长谈了一次。那时韩先生才了解到,自己以前光顾着批评儿子,却疏于对他消费观的教育,导致儿子难以抵挡网络游戏里的一些消费诱惑。

 

韩先生表示,其实自己以前也玩过一段时间的网络游戏,而那时的网游,和现在普遍有很大不同。“以前主要是点卡式的游戏,就是你花了钱才能玩,有点像门票。现在的游戏基本都没有门票,但是里面有很多消费陷阱让你踩,花的钱反而比原来那些门票钱更多。”

 

为了让孩子对消费陷阱有更深的认识,韩先生决定采用知己知彼的策略,他四处打听,最终在一名搞游戏的朋友那边了解到了一些常见的引诱消费手法。


“比如游戏策划要在一个活动中推出三档价位的游戏礼包,他可以把其中一档设计得看起来超值,本来不想买的玩家也有可能动心。”

 

 

有了“理论基础”的韩先生,也开始用旁敲侧击的手段来给孩子讲游戏里的陷阱套路,事实证明效果不错。现在,韩先生还会抽出一点时间来跟孩子一起玩游戏。“除了增进感情,也得了解一下游戏公司出没出什么新招。”

 

专家建议

家长应了解孩子的消费心理 为网络消费行为制定规则

 


“对于如何看待孩子在网络上消费,首先要搞清楚孩子的消费心理和消费动机。”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主任宗春山表示,当孩子完成一笔交易,他能感受到对财产的一种掌控,从中获得一种成人感,这是孩子消费背后的一大心理需求。

 

“除此之外,消费本身也是缓解人们焦虑的重要手段。这往往是成人消费的一个最大动机,但很多人忽略了它对于孩子其实也有同样的作用。”


宗春山认为,当孩子的学习压力过大,或者遇到有什么不如意,他会从购买行为当中无意识地获得一种回报感,从而排解掉自身的焦虑。



 

对于是否该让孩子进行网络消费,宗春山表示,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家长不可能把孩子限制在一个真空环境里,因此肯定要允许孩子进行网络消费,但得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不同的家庭情况来制定不同的规则,把消费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


“比如我一个月给你100块钱,你要告诉我这100块钱花在哪了。如果你花得不好,我得考虑下个月还要不要继续给你,如果你花得好,或者你学会攒钱了,我可能还会多奖励你。”

 

除此之外,家长还应该培养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举例来说,当孩子有购买的冲动时,父母可以提前确认这是不是他必需的东西。如果不是必需,孩子又坚持要买,那能不能让孩子用劳动的手段来交换?或者能不能提议家长只出一部分钱,孩子从自己的零花钱中也拿出一部分?”


宗春山认为,不论是什么办法,目的都是让孩子了解,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是需要过程、付出和等待的。而不是想要什么,张张嘴家长就会满足。


现如今,每个家庭都会有一个消费支出的账本,宗春山认为,家长应该把家里的财务状况向孩子公开透明,并且告知家庭消费计划。“为什么有些家境不好的孩子还会偷家里的钱去花,去给网络主播几万几万的打赏,很可能父母就没有告诉过孩子我们每月挣多少钱,孩子也体会不到家庭的难处,他没有概念。”

 

真正遇到孩子偷用家长账户去网络消费的问题,有些家长只关注盗用的“果”,也就只会用加密账户等等措施来弥补,但往往会忽略造成孩子这种行为的“因”——孩子为什么会去消费。“孩子是不是压力过大?孩子是不是因为平时在家里就没有平等表达需求的途径,导致只能走这种极端方式?这背后其实都是家庭教育应该注意的问题。”

 

来源 | 我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