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涵敬斋 2018-08-15

林震(1388-1448),字敦声,又字起龙,福建省长泰县人,为“闽林九牧”衍派、福唐刺史林蔇后裔。因他状元及第,出生地村名由原来“溪园”改为“京元”。漳州历史上共有五名学子进入“三鼎甲”,林震是惟一的状元,其次是榜眼李贞,探花谢琏、林士章、林釬,其中林氏后裔占三个。

相传,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林震的母亲张氏在娘家观看花灯,突然临盆,在张氏家庙分娩。按当地习俗,外姓人出生在家庙要被掐死,以免好风水被带走。林震外祖父震惊之余,扶着女儿带着外孙离开,躲过生死劫,因此给外孙取名“震”。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林震出生地张氏家庙

林震年幼丧母,事继母以至孝。虽然家庭生活贫困,但贫不移志,坚持刻苦读书。据他自述:“夜则读书于室,昼则樵于山,倦而息影林樾下,出携卷腰底,读之声朗朗出树间。”

年纪稍大,林震在九龙山读书,有一天,他在墙壁上发现有人题写宋状元陈尧叟的两句诗:“人生五马贵,山有九龙游”,他感触所至,诗兴大发,挥笔续写:“极品何荣贵,须先占状头”,表达了自己的不凡志向。

成年后,林震更加勤奋,每次开卷读书,总要自我勉励:“孔夫子读书,尚且韦编三绝,我辈岂可偷闲?”因此学问日进,知识渊博。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莆田“九牧祖祠”林震画像

永乐十八年(1420年),林震参加乡试,考中第六名举人。据《长泰县志》记载,当年长泰有八名秀才赴省城参加乡试,行至县东南朝天岭时,有一人被老虎咬死,其余七人全部中举。

宣德五年(1430年),林震赴京会试,名列第十五名。殿试时,宣德皇帝出《月中丹桂第一枝》题。林震才思敏捷,即赋:“骑鲸直上九天台,亲见嫦娥将桂栽;幸得广寒宫未闭,待臣连月抱归来。”皇帝闻之大喜,御笔圈定林震为新科状元。传说,林震登第时,家中井鸣三日。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状元井

此科榜眼为建安(今建瓯市)龚锜,探花为兴化(今莆田)林文。福建人囊括“三鼎甲”,至今传为佳话。

林震是位美男子,据林氏族谱的《状元公行状》载:“(林震)风姿魁梧,眉目清爽,两耳超俗,须髯秀长”。相传,他中状元后,皇后点名要为他披红戴花,为的是见见这传说中的英俊男子。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明状元图考》中的林震像和状元林震小传

在漳州民间,有林震与江西才子沈文求争魁“一笔化三千”的传说。该科主考官江西籍的左丞相杨士奇较看好江西贡士沈文求,另一位主考官福建籍的右丞相杨荣较看重林震,双方争执不下,最后皇帝决定,以比试谁能在最短时间内写完三千字定胜负。沈文求有双手执笔快写绝技,挥笔疾书,字写得又快又好;情急之下,杨荣用地方方言提醒林震:“上大人,孔乙己”,林震想起了幼学写字描红本上的语句:“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灵机一动,就写了“一笔化三千”五个字,抢先交卷。最后,皇帝将机智过人的林震定为状元,沈文求气得连榜眼都不要了。

这则典故正史里并无记载,供读者参考,会心一笑,说明老乡很重要。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林震铜像

林震状元及第后,授翰林院修撰兼国史编修,居官八载,曾担任文学侍臣,主持编修《明实录》。

正统二年(1437年),林震“称疾告归”,他淡泊明志,不愿浮沉宦海,回乡后闭门读书,以诗史自娱。著作存世的有《儒学科贡题名记》《林氏族谱序》及《紫极宫》《春日偶成》《归省》《元宵》《题苏步坊》等30多首诗歌。

居家之时,广藩(广东布政)曾两次聘请林震赴粤主持乡试。他慧眼识人,选拔了不少优秀人才,受到士林的赞誉。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林震墓和探花林文撰写的墓志铭

正统十三年(1448年),林震在家逝世,“有星坠于其户”,享年61岁,葬于长泰县钦化里(今属武安镇)康林山。逝后,林震的同科探花、莆田籍族亲林文为他撰写墓志铭。

林震原配薛氏,继室黄氏,传有三子一女,其后裔有一部分传衍到台湾及外县。朝廷曾颁旨,敕封林震继室黄氏为安人,圣旨现保存在长泰博物馆。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敕封林震继室黄氏为安人的圣旨

近年,漳州重视弘扬状元文化精神,打造崇学尚文风尚。林震出生地张氏家庙、状元墓已修葺一新。林震雕像落户长泰一中新校区,底座刻有状元生平介绍,背面刻着林震撰写的《劝学歌》:“兔走乌飞迅似梭,男儿勉学莫蹉跎,不于少壮勤修省,老大伤心将奈何……”,字字句句敦促学生发奋学习。

林震:漳州历史上惟一状元,源自莆田九牧林氏

长泰一中林震状元雕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