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时针灸哪些穴位可以缓解不适?

 阿凤ok 2018-08-15

针灸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经络腧穴理论为基础,在实际临床中运用针刺、艾灸等方式来治疗疾病。

针灸因为它的适应症广、简便易行、疗效明显、经济安全等特点,吸引了很多人来学习针灸,其中不少人是半路出家,很多人看书说某个穴治某个病,拿来就试,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大家一定不要忘了针灸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因此在治疗疾病时依然是以辩证论治为首位!

以感冒为例,针灸是如何治疗感冒的?

辩证是第一位

感冒需要辨寒热、兼夹、虚实以及普通感冒和实行感冒。

具体如何进行辩证?这是中医基础理论里面探讨的,这里不做介绍了。

其次才是选穴

(1)风寒感冒

以疏风散寒和解表宣肺为主要治法。毫针浅刺,用泻法。体虚者,用平补平泻手法,也可加灸。

常用穴位:迎香、支正、风门、列缺、风池、合谷。

选择迎香穴通利鼻窍,以治鼻塞。

支正和风门解表宣肺,以治恶寒发热、四肢酸楚、头痛身痛等。

列缺宣通肺气,以治咳嗽。

风池疏解表邪。

合谷可增强解表宣肺的作用。

(2)风热感冒

以疏散风热,清肃肺气为主要治法。毫针浅刺,用泻法。

常用穴位:大椎、曲池、合谷、鱼际、外关。

大椎发散阳邪,可以退热。

合谷、曲池清热解表。

鱼际清泻肺热,化痰止咳,利咽止痛。

外关疏散风热,治发热、头痛、目赤等症。

(3)暑湿感冒

以清暑祛湿解表为治法。毫针浅刺,用泻法。

常用穴位:孔最、合谷、中脘、足三里、支沟。

孔最、合谷宣肺解表,清暑化湿。

中脘、足三里有理脾化湿,和胃降浊。

支沟通调三焦气化之功,增强祛暑化湿之效。

以上只是感冒的基础选穴,具体到临床中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病情随诊加减,比如头痛可以加印堂,咽喉肿痛加少商点刺出血,湿重加阴陵泉等等。

以上内容帮助到您了吗?

如果有疑问可以留言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