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三名工程书家·王乃勇

 昵称16281682 2018-08-16

三名工程书家·王乃勇

三名工程书家·王乃勇
(2014-01-26 书法报)

“三名工程”参展人员名单(以姓氏笔画排列)
卜庆中 于明诠 王乃勇 王卫军 王友谊 王金泉 王学岭 王厚祥 韦斯琴 毛国典 龙开胜 白 煦 曲庆伟 刘 恒 刘一闻 刘月卯刘京闻
刘洪彪 刘颜涛 羊晓君 米闹 宇文家林 许雄志 孙晓云 李 啸 李有来 李刚田 杨明臣 吴 行 何开鑫 何来胜 何连仁 张 继张世刚
张建会 张维忠 陈加林 陈新亚 苗培红 周俊杰 周剑初 赵长刚 胡崇炜 柯云瀚 洪厚甜 顾亚龙 高庆春 郭 伟 谢少承 戴跃


        王乃勇 1969年出生,河南新乡人。中国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书法培训中心教授。河南省书协理事、行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学者点评
王乃勇作品评析(摘录)

■王荣生

        王乃勇书写的这幅草书作品(如图),给人一种飘逸洒脱、沉着稳健、绵里藏针之感。
  在这幅作品中,王乃勇主要采用中锋用笔,圆笔、方笔并济,恰到好处。如起首的“洞庭”二字用圆笔书就,而第五行的“萧”字则多用方笔,显示出娴熟驾驭毛笔的能力。我认为,他的高明之处是抓住了书法用笔的要诀,即“涩势”。如第三行的“影”字的左半部,第六行的“斗”字的竖笔,均取涩势,显得苍劲有力。有的人认为,写草书就是笔笔相连,乃勇的这幅草书作品无疑是对这类人观点的纠偏。
  王乃勇在此幅作品的结体上,表现出他出色的艺术感觉,笔画的长与短、粗与细、俯与仰,以及偏旁的宽与窄、高与低、欹与正,能够合理地搭配,在一种沉稳的背景下表现出起伏跌宕,使整幅作品呈现出一派烂漫生机。
  王乃勇是一位勤奋的书家,他也曾在北碑上下过很大的功夫。如果他在草书的创作中,能够以碑入帖,不仅会增加线条的力度与厚度,而且会使他的作品进入另一种境界。这当然是对王乃勇更高的期望。

作者笔谈
尽精微 致广大(摘录)

■王乃勇

        一、纸张的使用
  根据所确定的内容,首先确定纸张的幅式,决定使用丈二生宣竖写。平素喜欢用生宣书写大字行草书,因为安徽生宣的特点就是润墨性好、层次感强,其效果能充分体现出国画和书法技法中的“五笔七墨”和“五色六彩”,使得笔墨与纸相互依赖、相得益彰,作品的情志意趣淋漓尽致地表达,灵感意境狂野地散射出来。它特别能体现墨的特性,达到理想的书写效果,体现书写性,无装饰做作之感。
  二、毛笔的选择
  平素用笔喜用羊毫加健,加健的笔锋富有弹性,副毫的羊毫又具有柔韧性,相互辅助,既重筋骨又重血肉,具有燥润相间的美感。另外,作品字的大小直接决定毛笔与之相适应。
  三、笔法的运用
  写大字的通病就是重结构而简化笔法,这似乎也是明清人的问题所在。创作中,以二王笔法为基础,掺以旭素技法以及黄山谷的空间营造,同时强调碑刻书法逆入涩行的用笔,加强线质的厚重感。线条避免平、板、空、滑的弊病。绞转笔法的使用,通过起笔锋毫入纸后的变化,形成锋面,运用运行中的速度、力量与最终收笔的动作扭转,使线条通过三个基础动作的变化复杂起来,于是线条有了因锋面的变化而形成的多变轨迹。
  四、字法的处理
  曾有人讲过,笔法决定字法,字法决定章法。我个人认为,在书法学习中,与古为徒,尽可能求形似,并以形传神,实际上是笔法与字法的继承。在书法创作中,追求适我者为我所用,不拘泥于古,不拘泥于人。创作应综合传统笔法,结字因势而宜,以心写形,随形赋意。
  五、章法的经营
  一是利用怀素的连带处理(上字末笔与下字首笔)形成开合与连带;二是利用字势,保证气息不断;三是少部分利用王铎的数字连绵,整体追求气息通畅。在这一点上追求笔法细腻,且注重起承转合,同时运用点、线、面对比,使得线条形质更加丰富,章法更加协调与统一。
  六、墨色的调节
  用墨,前几年曾一度以宿墨为主,加入胶性的浓墨汁,兑水,在书写过程中再调以水。最近一段时间,反之,以胶性大的浓墨为主,加入宿墨,兑水,书写过程中再调以水。用水是表现各种墨法的关键。《画谭》说:“墨法在用水,以墨为形,水为气,气行,形乃活矣。古人水墨并称,实有至理。”另外,用墨的技巧还与笔法的提按轻重、纸质的优劣密切相关。一幅书法作品的墨色变化,会增强作品的韵律美。
  除此以外,还有枯笔在创作中的运用,使浓墨线与飞白线形成强烈的视觉对比。
  七、创作环境的适宜
  唐代孙过庭《书谱》中讲到“五乖五合”时,特别强调了“得时”、“得器”、“得志”三者之间的关系。尽管创作过程更多反映为心理过程,但也是一个内与外、主体与客体有机结合的过程。主客观条件相比,主观条件更具主导作用。古人云:“艺之至,未始不与精神通。”人们内心情感之生发、郁结,可通过书法创作得以宣泄、净化,从而获得心意的升华。要使手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表记心灵,创作者必须长期投身于创作实践中,只有具备“无间临池之志”,才可望达到无间心手的境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