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638年(明崇祯十一年),冬月,夜晚,在湖北谷城张献忠副将的公馆里,张献忠正和他的智囊—军师徐以显在设宴款待一个客人,这个客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李自成,一年前,在杨嗣昌“四正六隅,十面张网”的征缴策略下,农民军举步维艰,洪承畴、孙传庭步步紧逼,李自成全军覆没,只带着残部17人躲进了陕南的商洛山。而此前,同为起义军领袖的张献忠却通过贿赂朝廷大员,成功地受了招安,封为副将。李自成此次来访,正是劝说他再度起事,共同推翻明廷。 徐以显是第一次近距离地打量李自成,在此之前,他多次向张献忠进言,趁此机会,秘密除掉此人,不留下一个日后争江山的隐患。张献忠对此要求却不置可否,这并不是他讲义气,而是觉得此时留着李自成能够牵制明朝军事力量,对自己也有利。 在酒席间,徐以显热情地向闯王敬酒,偷偷打量起李自成的外貌,看他鼻梁高耸,颧骨隆起,不禁一惊,这正是“隆准日角”—古代传说中的帝王之相,而李自成思虑深远,谈吐不凡,虽经惨败,却毫无沮丧,他越看越觉得可怕,此人是非杀不可。所以借故离开了酒席,去找另一个人,他知道这个人必定不会放过李自成。 徐以显走后,张献忠继续向李自成劝酒,他突然间来了一句:“自成,如果有朝一日,打垮了明朝,咱俩怎么办?难道也要厮杀争天下吗?”正在吃酒的李自成完全没料到会有此一问,不禁吓出了一身冷汗。但是他表面上十分镇静,微微一笑说:“眼下是大敌当前,兄弟只有同心抗敌,打垮明朝以后的事,太远了,想他干嘛?”“太远?在我看来,也无非就是几年而已,那时候怎么办,咱俩一起坐金銮殿吗?”“敬轩(张献忠的号),如果有一天得了天下,只要你对旧日兄弟大度宽容,不杀功臣,做一个圣君,我愿意解甲归田,我还会劝宗敏和李过他们一起拥戴你,你大可放心。”“哈哈,痛快!”张献忠点点头,大笑起来,这回答让他满意,而李自成却感到头皮一阵阵发凉。 正当两人吃喝时,徐以显已飞奔到了孙可望的大营,他叫起睡梦中的孙可望,让他趁机除掉李自成,孙可望是张献忠最依仗的干儿子,虽然年仅二十二岁,可心狠手黑,谋略过人,他一直自诩为张献忠的继承人,徐以显说,李自成已成惊弓之鸟,必于今夜远遁,事不宜迟,应立即动手。孙可望听了徐以显的话,深以为然,当下领500骑兵,来到路口。而此时李自成正带着几十个亲兵,在路口同张献忠告别,转眼之间,孙可望和徐以显所率骑兵已经来到眼前,李自成一看这架势,立刻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故作不知地问“可望啊,什么事跑得这么急啊?”孙可望支吾回答:“昨夜听李仁伯进了城,想见一面,还好来得及,赶上送行了。”李自成连说“不敢当”,不再耽搁,对张献忠等拱手辞行,率领着一干人众策马远去,孙可望急忙劝张献忠马上动手除掉李自成,免留后患。张献忠没有做声,心里还是在不断的矛盾和迟疑中,利弊难以取舍。 李自成骑马在晨雾中慢慢西行,并不飞奔。他的亲兵有些担心,悄悄说:“闯王,孙可望不怀好意,我们快马加鞭吧!”李自成微微点头,“正是这样,但是张献忠尚在犹豫,告诉弟兄们一定要沉着,缓慢前进,如突然加速反倒让张献忠下了决心,这方圆几十里都是人家的地盘,我们再快能跑到哪里去?”另一边的孙可望忍不住了,“父帅,快动手吧,不可放虎归山啊!”张献忠眼睛一瞪,严厉他说:“望儿,你太性急了,还不是时候,回城吧!”说完,他勒转马头,往回走了,孙可望也只能沮丧地跟着回去了。 今天谷城县只是湖北襄阳的一个小县城,全县人口也不过几十万人,眺望昼夜滔滔奔流的汉水,谁也未能想到,在几百年前,这里曾发生过这么惊心动魄的一幕,一个小小的改变都足以影响历史的进程。 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心怀鸿鹄之志的西北双雄李自成与张献忠虽然在明朝后期各有所成,但终究没有等到互争天下的时机,他们各自陨落,昙花一现地告别历史舞台,当然此事早已溺水身亡的徐以显是不可能知道了,假设他知道这个结果,也只能慨叹地说:“我猜中了开始,却没有猜中这结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