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长征丨典型杳矣——写在傅国杰老师逝世“头七”日

 耘禾 2018-08-16

傅国杰(资料图)


    傅国杰老师于2018年8月6日与世长辞。今天是他去世的“头七”日。


    对于德州,对于德州的教育,傅老师无疑是一个符号,是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他是一个典型,一个师者的典型,一个校长的典型。他去世后短短几个小时,“德州云”关于他逝世的消息的点击量就超五万,同时,在没有编辑约稿的前提下,许多他的学生在闻听老师辞世的噩耗后,连夜作文悼念。


    傅国杰,他代表了一个时代,他是校长、师者的风范与榜样。


    300多年前,清代的文坛领袖王渔洋去世。他的弟子兼文敌赵执信曾匍匐在他的灵前,痛哭道:典型杳矣!是的,一代典型已经去了天国,傅老师的音容笑貌已经遥不可及,但穿过天国的静谧,我们依然会感受到他留给我们的——一个时代的温度。




    美国一位叫皮博迪的教育家曾说过一名话:教育,是当代人为后代理所当然应偿还的债务。而在教育产业化的今天,这句话却被反过来看,还债人成了后代人,而债主,却成了当代人,后代人所要寻找的教育资源,竟成为当代人出售的商品,并且兴意兴隆。


    满园春色催桃李,一片丹心育新人。这是在宋朝的书院中就悬挂在厅堂中的对联。这个“丹心”是什么呢?就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傅老师无疑继承了中国古已有之的士大夫阶级的情操与作派,他不苟言笑,正襟危坐,甚至永远都是风纪扣都系得严严的样子。对待学生,他更是严格,常常是早晨,他站在校门口前,对每一个迟到的学生进行批评。德州一中校门前,清晨,晨曦初现,街上行人慵散,那个清瘦的校长指斥迟到学生的场景,是那个时代留给我的最难忘、也是最温暖的回忆。除了上下学的纪律,他对学生的服装也要求极严,有一段时间,社会上流行喇叭裤,一些学生纷纷模仿,傅老师却严令禁止,也许今天,这被我们认为是时代的局限,但,当我们长成大人,那声校园里的呵斥却成了一种感动,穿过岁月,那呵斥竟成了长辈留在耳边的呢喃。


    傅老师的这颗丹心是纯净的,之所以是纯净,是因为,他将教书育人近乎纯粹地当成了自己神圣的使命,他从未想过回报,他认为这种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因为那是他的债!




    他是个理想主义者,这种理想主义使他把责任和使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担当,成为他自己,也成为他对学生最重要的要求。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则是对师者第一位的要求。而这个道,在那个时代,则是共产主义理想,是天天向上的正能量,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正因如此,他的众多学生经他培养并在他身上所汲取了正能量,使他们大多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也成为一批胸怀大志、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的国家建设者。许多学生在谈起他们人生的成长时,傅老师几乎是他们避不开的话题,因为人生态度的养成甚至比知识的获取更为重要,那是可以获益终身的。


    他作了一辈子的教师,改革开放初,许多高学历的教师到了地方做了官员,而傅老师却坚守在教师、校长的岗位上。应该说,这是学生的幸运,这是德州教育的幸运,官员好做,而校长真的不好做!


    校长是什么?校长是一个地方精神领袖,在学校去行政化的今天,我们更应把校长的个性、校长的精神作为一个地方宝贵的财富。一校之长,其对社会价值趋向的传承和带动作用,是不可估量的。有人说傅国杰老师清高,而清高却使他脱俗,如果一个校长连起码的清高都没有,难道我们会选一个在酒食征逐中自得其乐的市侩做我们孩子的榜样?一个校长要在义利之间作出取舍,而他的取舍也可能会左右他的学生将来在同样问题上的选择。从这个意义上说,傅老师的清高也是一种慎重。校长的清高就应像傅老师的脸庞那样,清癯嶙峋,棱角分明。而一个校长的价值观,也就像他的体重一样,总是恒定如初。


    他不做两面派的事情,要求学生做到的,要求别人的,他首先自己做到。曾经有一次,他的一个学生想用公车接他去吃饭,他听说后,坚决不肯。据在场的其他学生回忆,他打电话回绝那位学生时,腿,都气得发抖。




    立德立功立言,这是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三不朽。作为日理万机的校长,他不辞辛苦地做家访,还坚持写作,他将上一届学生中勤奋好学的典型写成文章,教育下一届的学生。傅老师是曲阜师大中文系毕业,他有很好的文采,而他的文采几乎都献给了他的学生。为他们写文、立传。即便在他退休后,他还应报社之约,在报纸上开辟“傅老师上课”的专栏,许多家长将每期他在报纸上发表的讲义收集起来给上学的孩子留下。家长们知道,名师的一点一滴指导,也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财富。如今的校长,有谁能像他一样笔耕不辍呢?难道是他有成名成家的思想吗?不,那是一种爱,对职业的爱,对学生的爱。这种爱使他压抑不住地要大声喊出来。那些只愿意做循吏的校长们,是否也要面对傅老师,做一点反思呢?


    他瘦瘦的,挺括的腰板和紧锁的眉头使他一站一立都是一种威严。这是校长的威严、这是师者的威严,而这种威严的背后却是他对教书育人使命的捍卫。


    对于那个时代的回忆,可能因傅老师的去世而在他的学生们中间成为话题,但愿那个时代的记忆能够给当下一些激动和亲切的温度。


    在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是傅老师去世后的“头七”,据说在这一天,亡魂是要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我愿他老人家在天国能快乐,而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向恩师的亡灵致敬!


    斯人已去,此念茫茫。夫子之风,山高水长。


(已载8月14日《德州晚报》)


【相关链接】

        名师傅国杰辞世 学生深情缅怀

        姜山秀丨我的老师




END


■作者:李长征  ■编辑:王晓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