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netcom203 2018-08-16

2016年住建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深化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改革,推广工程总承包制”,其中“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将“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作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点之一;住建部制定了《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工程总承包时代正式开启!

一、我理解的工程总承包的政策背景和经济学原理

推行工程总承包是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进一步简政放权的重要举措。政府做政府的事,为市场发挥活力创造环境条件;市场做市场事,不断提升产品品质。工程总承包模式是从项目(产品)全寿命周期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来提高社会经济效率,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二、工程总承包单位必须具备的管理思维

建立适合工程总承包项目的管理模式,适应管理跨度和幅度大的要求,充分考虑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注重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规模效应,建立“统筹整合”的思维;通过工程总承包项目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深度融合,打造企业的价值链,充分考虑项目全寿命周期的总成本,建立“一体化”的思维; 建立产品的概念,提高绿色建造、科技示范等能力,注重提升产品品质,建立“服务客户”的思维。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三、项目管理模式中的统筹整合思维

小前端,大后台是优先选择的组织模式,其目的是保障前端有超强的作战能力;后台的作用是赋能而不是管控,提供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服务支持。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创效点是“统筹和整合”,通过统筹实现标准化设计和标准化施工;通过整合实现设计、采购、施工等各阶段的无缝隙衔接。一定不能把工程总承包做成施工总承包了,施工阶段周期长,从项目的整体上讲反而不是最重要的,施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控制。项目效益一定是在项目统筹规划和整合过程中产生的。实现小前端、大后台的组织模式需要以工业化为手段,信息化为途径。兵好、武器棒、信息通畅、协同动作、指挥正确,基本上胜局已定了。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四、项目资源配置中的一体化思维

现在的竞争不再是产品与产品、企业与企业之间竞争,而是价值链与价值链之间的竞争。建立一体化思维,通过工程总承包项目培育企业价值链是打造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环节。在工程总承包项目的资源配置中,对重资产的投入需谨慎,应更侧重于模式的选择和价值链生态系统的打造。企业不应完全依赖重资产发展,重资产本身并不会提高总承包管理能力反而有可能造成负担;而更应该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要掌握核心技术,提高附加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事实上,构成总承包项目上下游的企业也在打造价值链。如很多地区推行的建筑起重机械租赁、安装、拆卸、维修、保养“一体化”管理就是整合价值链的典型模式。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五、项目实施中的服务客户思维

工程总承包模式回归了市场经济的基本面,强化了建筑的产品属性,增强了企业的产品和客户意识,企业提供的不仅是施工生产作业,而是一揽子综合服务并提交客户满意的产品。并且要不断关注客户的需求和用户体验,并将安全性、功能性、舒适性以及美观性的客户需求和个性化的用户体验贯穿在施工建造的全过程。工程总承包模式中蕴含的重要经营逻辑是:价值是由企业和客户共同创造的。切记!切记!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六、结语

攀成德将企业运作EPC项目内化为6大能力:战略管理能力、组织及项目管理能力、市场营销能力、资源管理能力、技术及创新能力、融资能力。我将企业运作EPC项目内化为3种思维:统筹整合思维、一体化思维和服务客户思维。

通过推行工程总承包项目,我认为要实现的效果是:大型的企业要炼成做大的能力,要能统筹和驾驭大型战争或战役;小的企业要做专、做精,要有成本竞争优势。这样,大的企业和小的企业彼此生长,都有利可图;如此,就会形成竞争有序、健康良性的建筑业生态系统。话也说回来,不能适应时代和趋势,不能适应规则的,则要出局。市场就是这样,很公平。

从工程总承包的经济学原理谈项目的管理思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