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中的方天寿老师

 幽湖落云 2018-08-16

傅林林,桐乡濮院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桐乡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著有《闲趣集》《香庐随笔》《傅林林行书幽湖百咏》等。

记忆中的方天寿老师

文/傅林林  图/网络

1976年底,我下乡新生公社群丰大队。下乡期间在大队学校(设初中、小学)任赤脚教师,教小学三年级。那个时候的农村学校学生少,但每个大队都有学校,因此有的大队设有复式班。群丰大队没有复式班,一个老师带一个班级,班主任兼任课老师,除了音乐体育外,其余课目一个人包干。学校负责人是沈汝清,老师有徐丹、胡根达、沈子林、李炳泉、胡松甫、沈东萍,加上我共八人。

上好课批好作业,老师们就在一起谈天说地。在沈汝清老师向我介绍其他学校的老师时,知道方天寿老师在与群丰大队相邻的妙智大队学校任教,是公办教师。妙智大队学校还有几位老师,范石山、程卫、高德孚、柯丽霞等,师资队伍比较强。

1977年,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年,作为国家来讲,思想上要肃清“四人帮”流毒,拨乱反正;经济上要大干快上,百废待兴。为了营造浓厚的政治空气和舆论氛围,上级要求各地各处须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的大政方针,大队领导就把这任务交给了我,班里的课由其他老师代上,我就把上面布置的宣传内容写在地边墙上,室内室外,一时间红漆写成的鼓舞人心的口号标语随处可见。有一次我经过妙智地界,见台水沟边地上,用石灰水写满宣传标语,一路走去,清一色的隶书神采飞扬,我还从没见过如此美妙的隶书上,完全被吸引住了,不禁放慢了脚步。回到大队看到自己写的,简直不堪入目。经打听知道这是方天寿老师写的,心想有机会一定要向方老师当面讨教。

时间到了暑假,全公社所有老师集中南北圣进行为期两周的培训。那次集中培训主要是批判“四人帮”的流毒,涉及到的人要向组织说清楚,气氛还是蛮严肃紧张的。培训班第一天公社分管教育的高姓副书记作动员报告,他讲过大道理后,联系自己干农活垦地时说道“踏——爬上动,噼嗒噼嗒垦起来……”高副书记眉飞色舞,经过新生土话改良后的绍兴话引来大家的笑声,会场凝重的气氛激活了。接下来是分组讨论,大会发言,循环进行到培训班结束。

群丰大队和妙智大队分在一组,小组讨论时第一次面对面见到方老师。方老师颀长的身体,穿件洗得发白的蓝中山装,上袋口别着一枝钢笔,神情比较严肃,一付若有所思的样子。老师们按照要求逐个发言,轮到方老师发言时,只见他两眼盯着一个方向发愣,但嘴里的话像流水一般汩汩而出,语调始终是舒缓的,平和的。讨论结束吃午饭,大家争先恐后奔向食堂,我四两饭加咸肉冬瓜汤落肚,六脉调和。洗碗时,听见方老师的声音“咸死我也”,原来方老师在批评食堂菜烧得太咸了,但话语到他嘴里却变得文诌诌了。培训班中途也搞些娱乐活动,方老师二胡演奏技惊四座,获得满堂喝彩。

1978年,我抽上分配到桐乡工作,离开群丰大队学校。得知方老师调到濮院公社中学工作,我星期天回濮院时,便去拜访他。我骑自行车来到晖士桥旁公社中学校园,一阵寒暄后,方老师问起我的个人问题,我告诉他自己年纪不大,不急。方老师说,找对象就像坐在车里看风景,车过了,风景也就过了,再也回不来了。方老师还问了我写字的情况,告诉我坚持下去不要停下,会有收获的。过了一段时间,我又去公社中学看他,不遇,沈昌钧老师告诉我,方老师调回诸暨了。

方老师是诸暨人,上世纪四十年代出生,现随小孩居美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