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吕剑藏书 2018-08-16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

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技法考核+理论答题

入学时第一次作业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第一单元【横法】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杨根兴:

1.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答:通过这一个单元的学习,我认为目前最大的问题是对笔画的控制不到位。玄秘塔碑中每一个字对笔画的要求极为严谨,笔画写得不到位,就会使字的结构受到影响,写出来的字也就失去了柳体的韵味。在我练习过的字当中,“觀”左的笔画比较多,以横和竖为主,练习中经常出现“左边宽大,右边局促”的毛病,仔细观察后发现是因为把左边横写得又粗又长,致使见的竖弯钩伸展不开;写“察”字的时候容易把撇写粗,影响到右边的捺和下面示的位置。在练习其他字的时候或多或少都存在这样的毛病。我目前在练习中经常遇到这个问题,使得我写出来的字看上去感觉很怪,柳体的味道不足。

2.谈谈你对用笔的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的体会。

答:我对用笔的三个过程(起笔、行笔、收笔)的体会是:

这个单元我学习了横的笔法,包括方头横、圆头横、凹横、凸横、左细横、右细横。每一个横都要衄锋入笔,然后向下或向右下切笔,之后揉锋调整笔锋向右行笔。切锋和揉笔需要一气呵成,不能有明显的停顿或犹豫,那样容易破坏笔画的形态。向右行笔时要略微提笔,使横的中间部分略细。手指和手腕相互配合,时时保持中锋;需要调整好呼吸,不要在行笔过程中有明显的呼吸现象。收笔时把毛病向右下揉锋收笔,根据横画的不同形态决定揉笔的角度。

第二单元【竖法】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杨根兴:

1、谈谈揉笔与捻管的异同

答:揉笔与捻管的异同是:在进入圣手书法课堂学习之前,我在网上零零星星听到过捻管这种用笔方法,也在网上查了怎么样捻管,我的对捻管的理解是顺时针或者逆时针转动笔杆,使得笔锋到行笔的方向,同时补充一些笔画上的缺陷,比如,“”寺的最后一横收笔有尖角,我就会把笔提起来,捻一下毛笔,调转笔锋之后回锋收笔,把那个尖角写出来。我一般就在横画收笔的时候用这种方法。

我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之后,听吴老师的书法课,了解了揉笔的方法,并在平日的临习中加以练习,我对揉笔的理解是利用笔锋的弹性通过提按调整笔锋。一段时间实践下来,感觉在处理横画收笔的时候,只要把揉笔的轻重程度控制好,揉笔比捻管方便,揉笔可以用在更多的地方,比如在起笔、转折、写钩的时候都可以用到。在练习揉笔的过程中,我发现用揉笔写出来的笔画要比捻管显得丰满有力。

2、谈谈你枕腕练习的效果与体会。

答:我对枕腕练习的效果与体会是:我在以前的练字过程中,总是听好多书友说,悬腕比枕腕好,悬肘比悬腕好,站着写比坐着写好等等言论,我是照单全收,但是又感到无所适从。我认为把站着悬腕练好了,其他的都不在话下了。效果是:进步很慢,屡屡打击我练字的积极性。

在圣手书法课堂里,吴老师在讲解练习悬针竖时,提出了枕腕写悬针竖的要求和原因。学习书法要循序渐进,不能着急,要从基本功开始练习。枕腕写悬针竖就是练习手上的基本功。在枕腕写悬针竖的时候要求手腕尽量靠近桌面,甚至是贴住桌面,通过手腕的前后伸缩来完成悬针竖。我觉得很有道理。在练习过程中,我觉得手腕上部会有酸胀。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效果比较明显,以前经常写不直的竖现在觉得相对容易了,而且对竖画的粗细控制相对容易些。但是在写长横和戈钩的时候,觉得不太好写,要么是笔尖送不到位,要么是笔杆斜了,不知道怎么纠正。

第三单元【撇法】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1.谈谈写好撇要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答:写好撇要注意的问题是:

这一个单元我们进行了撇法的学习,主要学习了弧撇、直撇、折头撇、短撇和尖头撇等。

弧撇要方头起笔,揉笔之后行笔要注意写出弧撇的弧度,把力量送到撇的尖部,不能到尖部是时候把毛笔一掠而出,力争写出刚柔相济的感觉。

直撇要写出力量感,有“撇如枪”的感觉,要写得直且挺拔。直撇的上下沿要有变化,上沿是笔直的,下沿有弧度的变化,在练习的时候需要控制好副毫的使用,让上沿笔直,下沿要产生曲线的变化,由宽到窄,最后形成笔尖。

折头撇是代表柳体装饰性特征的重要笔画。写方头的时候动作比较多,每个动作都要做到位,哪怕是做过了一点,也要方头写出来,写好了方头,柳骨的韵味就能体现出来。

短撇的起笔有方头撇的笔法,它的形状略有弧度,具有弧撇的一些特征,短撇的整体给人的感觉像一把匕首,它也具有直撇那种“撇如枪”的感觉,所以在练习短撇的时候,要把弧撇、直撇、短撇三者的方法,并针对不同的短撇形状进行调整笔法。

尖头撇:尖头撇与上面四种撇不一样,两头尖,要露锋起笔,在行笔过程中注意用腕力控制尖头撇的弧度。力争写出飘逸而又不失有劲道的感觉。

和写其他笔画一样,在写撇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好气息。

2、请你谈谈进入圣手书法课堂后,如何克服困难坚持书法学习的。

答:我作为一个年近半百书法初学者,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有不少困难,但在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之后,看了吴老师的视频讲解,按照圣手书法课堂的课程设置,逐渐地把以下的困难一步一步地解决。

第一是时间少。我的工作需要三班倒,需要在有充足睡眠的情况下工作。为此,在下班之后,除了睡觉,我基本上停掉了其他的一些嗜好,减少上网时间,不再到处浏览各种网页,不追剧,以前酷爱的乒乓球比赛转播也不看了;戒掉麻将,酒能不喝酒不喝,外面的应酬能推就推,尽量多挤出一点时间来练习书法。

第二个困难就是家人的不理解不支持,在练书法的时候,爱人总是嘟嘟囔囔说练字既挣钱又不能当饭吃,还要花那么多钱。还会说可以去干这个那个的。为了尽量减少这类现象的发生,我就承包了家里的大部分事情,总的目的就是让爱人不要啰啰嗦嗦的,因为只要她一开始嘟囔,我就甭想练字了。

第三个困难就是记忆力差,尤其是在读贴时尤为明显,看字帖的时候觉得很有把握了,但到落笔时却不知道该怎么写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写一个字比对一个字,一个笔画一个笔画改进。

第四单元【捺法】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杨根兴:

1. 谈谈“五结合”中“思”的基本要求与作用。

答:“五结合”中“思”的基本要求与作用:

在书法学习过程中要做到“读听看思写”五结合。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读贴、听老师讲课、观看老师的示范视频,这都是一个知识的收集过程。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意识并来指导自己的写字并提高书写水平,这就需要“思”,多“思”、勤“思”。

“五结合”中“思”的基本要求是:思考和反思,思考就是对学到的知识加以理解和吸收,让学到的知识在自己的头脑中扎下根,并用来指导我们写字,这样习字就会少走弯路。

“五结合”中的“思”着重的是反思,我们练字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吸收好的东西,扔掉不好的东西的过程。我们用读听看并加以思考得到的写字知识,在写字的实践中不可能一下子做到位。这就需要我们在写完字之后去对照字帖,看看哪里写得不对,反思问题出现的原因:是读贴不仔细?是技法没有掌握?是力量的欠缺?是气息控制不好?是意念出现问题?执笔方法不对?坐姿不正确?练习量不够?或者是受因为以前的的习惯影响?……找出问题原因之后,继续用“读听思”并加以思考得到的知识针对性地指导习字。思考——练习——反思,再思考——练习——反思,随着这个过程不断反复的进行,我们在习字中种种不好的东西会被逐渐的改掉,好的东西会越来越多,那么我们的书写水平将会一步步提高。

2.请你谈谈自己枕腕练习近阶段的收获。

答:自己枕腕练习近阶段的收获:

书法练习当中有很多基本功需要训练,呼吸、意念、力量是书法基本功的主要体现。力量的掌控能力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手腕的训练来完成。通过手腕的训练可以是写出来的字有力量感,还可以提高掌控写字时力度大小的能力。通过手腕训练还可以提高手腕的柔顺性和灵活性,从而提高毛笔在最大的范围内做多角度的运动,笔画不会显得特别的僵硬。

从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以后,我按照吴老师提供的方法,用枕腕书写来训练腕部力量。通过四个多月的腕部训练,有了一定的收获,以前我的长撇的弧度和粗细的变化控制不好,往往是起笔之后由粗到细一撇到底,对弧度的控制就是顺其自然,现在基本上可以从起笔之后稍稍提笔到中部的略微按笔,再到尾部的出尖的过程加以控制,写出来的长撇也比以前有力量感,以前写到撇尖的时候就是直接把笔一斜,很快的挑出去了,导致撇尾又细又尖,飘得很。现在可以用腕部的力量把笔尖送到撇尾,写出来的撇尾比以前饱满有张力。

还有一个收获是对笔画提按的控制力比以前有所提高,要求我写出来的笔画粗细都是差不多的,虽然知道要注意提按,但是做不到,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提高提按的能力。经过这么一段时间的腕部训练,现在大致上能够控制,虽然还是很不到位,但是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现在写出来的字不再像以前那么感觉怪怪的。我自己也是为这个提升而高兴。

通过腕部练习,我体会到了学习书法不能关起门来自己苦练,需要有老师系统的教育,课堂系统的安排。遇到圣手书法课堂,遇到吴老师,我是有幸的,这也是我这段时间通过腕部练习所得到的收获。

第五单元【点法一】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杨根兴:

1、谈谈你个人对中锋的理解与运用

答:我个人对中锋的理解:中锋用笔,就是顺着毛笔的笔尖用笔经常使得笔尖在笔画的中间,这样写出来的字看起来感觉浑厚有劲道。“至于曲折之处,亦当中无有偏侧,乃笔锋直下不倒,故锋常在画中”,让墨色从中心向两边渗透扩张所产生的浓淡层次的变化,使得书法的点画显得四周饱满,有立体感,从而显示出充实的力度。

但是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到中锋用笔并不是太容易,往往是自我感觉是中锋入笔,但是一旦行笔,笔锋就偏了。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之后,仔细观察吴老师的书写示范,我受到了一些小小的启发;

要做到中锋行笔,首先是要能做到笔入纸后能马上提得起来。如果提不起笔,写字的时候,笔锋就在纸上拖来拖去,写出来的笔画偏薄、单调。我觉得吴老师让我们练习的揉笔动作,就是为了让我在练习笔入纸就能提起来的技能,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能够提得起笔,可以因势利导地使笔毫或翻折或圆转而重新展开,平铺纸上。

再有一个是“转向”的问题,由于笔毫在书写过程中是不可能始终让笔锋在点画的中心线上运行,转折的地方,经常会使原来居中的笔锋倒向一边,或出现了因笔毫扭转而形成的“偏锋”,导致线条的由“圆”变“扁”。因此,为了克服这个不良的倾像,也就是说要保持“圆”势,纠正“偏” “扁”,我还是注重用笔的提、按两法。具体地说,当笔锋行至拐弯的地方,先把笔毫向上稍提起以不离开纸面为限,并且要提起来的笔锋还要回到画中,随后再稍重按下去,尽力顿挫平铺纸上,完成中锋用笔。要之,就是把笔锋从一个方向转换到另一个方向,在完成转笔这个过程中,我采用的仍旧是吴老师教的揉笔方法。在收笔时依旧需要用中锋把力送到笔画结束

总之,中锋行笔贯穿了整个笔画的行笔过程,为了做到中锋行笔,我运用的是揉笔的方法。

2.谈谈你个人对切锋和揉笔的理解和运用

答:我对切锋和揉笔的理解和运用:

切锋:我们在众多的书法教材中经常能看到起笔要逆入藏锋,之后的动作就是顿笔,收笔时要求顿笔之后回锋。这里提出的顿笔,可以理解为把笔停顿下来,至于笔锋向哪个方向停顿下来,并没有明确,切锋就是对于这个顿笔的细化,具有可操作性,我们听到切锋两个字,就会下意识的在逆入藏锋之后按照需要的方向做一个切的动作,这个切字,表示了动作要干净利落,写出来的笔画形状干净硬朗。

切锋有不少方式,最多的是斜切,其次是直切,最次就是横切,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切锋圆切。柳体中斜切最多,直切也比较常见,圆切基本上看不到。切锋承担着起笔、转折和收笔的主体基本形状形成的任务,还承担着承上启下,把起笔和揉笔有机的联系起来的作用。对于切锋要加强练习,切锋质量的好坏决定着整个笔画线条的质量。在切锋的实际运用中,无论是起笔还是收笔都要做到一切成型,状态要抓准,下笔要肯定。

揉笔紧跟在切锋之后,逆入藏锋切锋揉笔是起笔的一个整体。揉笔是通过手指和手腕的牵引,让毛笔做上下运动而不使笔尖产生位移。揉锋的作用一是补充切锋不够的缺陷,二是在切锋时会引起笔毫倒伏,通过揉笔可以让笔毫竖立起来,恢复弹性,使得切锋之后,毛笔可以继续中锋行笔。练习好揉笔,对写出高质量的的线条就有了基本保证。揉笔是一个小力量、高频率、上下交替的动作。

经常有意识的自觉地练习切锋和揉笔,对于写出高质量的笔画有很大裨益。

第六单元【点法二】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杨根兴:

1、 结合自己练习实践,谈谈提按在用笔中的作用与方法。

答:提按在用笔中的作用:提按是运笔过程的基本状态,在每个笔画的书写过程中都伴随在提按,提按可以使笔画产生粗细变化,让线条产生力量感。一个字、一幅作品,如果没有提按,那就是不成功的。

提按是书法实践中有相当重要的细节,合理使用提按可以使线条变化丰富,产生立体的美感。

清·刘熙载《艺概·书概》这样强调书写中的提与按,“凡书,要笔笔按,笔笔提。辩按尤当于起笔处,辩提尤当于止笔处。书家于提按两字,有相合而无相离。故用笔重处,正须飞提,用笔轻处,正须实按,始能免坠、飘二病。”我觉得这段话说明了两点:一是在什么地方需要提按,二是用提按的作用。提按在书写过程中无处不在,是连续性、经常性的动作。在起笔的地方要注重按,收笔的地方要注重提。提中有按,按中有提,提和按相互转换、互为渗透,这样的笔画才能显得鲜活灵动、沉着遒劲。如果没有提按变化,那么线条也就缺少了变化,或显得臃肿,或显得无力。按或提的时候要在头脑中要有欲按还提、欲提还按的意念,控制好手腕力量,使笔画明提暗按或明按暗提,这样的笔画线条即使写得很细也能体现出力道来。提和按之间相辅相成,对立统一,不是一味地按,也不能一味提,某一处的提对于前面的对象来说是提,也许对于后面的对象按的意味更为浓厚些。按和提不能割裂开,如果把按和提截然分开,笔画的起笔收笔与行笔的过渡就显得不自然,甚至相互脱节。

我在写横的时候,对于提按的体会是这样的:起笔的时候逆入藏锋,就是提。向下切就是按。在逆入藏锋做提的动作时,不能把笔尖提离纸面,要控制住腕力为切按做铺垫,向下切,不一切到底,要边切边提,到笔画形态符合要求,笔锋调整好之后就可以向右行笔了。(我认为边切边提、调整笔锋就是揉锋),调锋之后提笔向右行笔时,要用腕力控制住提的程度,不突然提起,从按渐渐地过渡到提,,再从提过渡到按收笔,收笔向右下切时同样要边按边提,到笔画形状符合要求时回锋收笔。这个过程中要做到提中有按,按中有提。

2、 你曾经进入过哪些误区,后来又是如何解决的?

答:我在提按上曾经进入过的误区很多,印象较为深刻的有以下几条:

以写横、撇为例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1) 练习的初期不知道提按。在写撇丿的时候,按照《中学生字帖》的提示,折笔向右下做顿(停顿)后直接向左下行笔了,导致笔画的起笔和中部粗细一样,笔尖总是跑到笔画外面,写不出头部的棱角,在起笔作顿后向左下行笔时笔尖扭起来了,需要经常舔笔来调整笔锋,写横的起笔时候也会出现这个问题。在写横的收笔时,按照图示后三个提示,我具体的操作就是相当于画了一个三角形,然后填满。收笔右下角总是尖尖的,写不出字帖上浑厚的感觉。

(2) 在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之后,知道了我以前的用笔方法是错误的,知道了用提按的方法来完成笔收笔的过程。但在练习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忽轻忽重的现象,往往是按的太重,提的太轻,一个笔画中粗细变化过于突兀,,特别是写长横,感觉就是一根线拴着两个大疙瘩,既没有美感更没有力感。

(3) 解决方法:进入圣手书法课堂之后,吴老师就要求我们进行腕力训练,并告诫说腕力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将伴随着整个书写的历程。后来吴老师又教了揉笔的方法。我一直坚持用吴老师叫我们的方法训练腕力,不间断地练习揉笔方法,并在实际练习中加以运用。到目前为止,我自己觉得提按的能力比进入课堂之前提高了不少,写出来的笔画比以前有了明显的改观。

第七单元【提折法】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1、 如何理解“笔者刀鞘也”?

答: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中记曰:“夫纸者阵也,笔者刀鞘也……”我的理解是:

王羲之把书写看做是行军打仗,把纸看做是阵地,把笔看做武器。阵地确定了,要打赢仗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武器要好,也就是说书写时要选用好的毛笔,只有好的毛笔才有可能写出好的字,很难想象一支劣质笔能写出好字。尤其是我这样的初学者要想把字写好,选用相对好的毛笔是一个必须的选项。

其次,王羲之把书写看做行军打仗,阵地有大小,要想制胜,武器就要合适。同理,要想写好字,需要有合适的毛笔。要根据字的风格选择软硬适中的毛笔。用羊毫写九成宫很难写出欧体的韵味,用狼毫写颜勤礼碑也难以写出颜体那种宏大的气势。要根据字的大小来选择笔的大小,大笔可以写小字(当然这需要有足够的公里),千万不要用小笔写大字。

第三,还要注意根据字的风格选择笔毫的长短,同样写颜勤礼碑,用很长笔锋的羊毫也很难写出颜体的味道。

要想打胜仗,得有好武器。要想写好字,好笔是前提。

2、 理解“本领者副将也”

答:本领者副将也,这里的本领指的是书写的技法和书写能力。技法指的是笔画、结构和章法。书写能力指的是功夫即眼力、气力、笔力。眼力最为重要,在书写前读贴和书写后与字帖的比较都需要用眼力来完成。气力指的是气息和控笔能力,笔力是在书写完成之后所呈现出来的气势。眼力、气力和笔力都需要花时间花功夫去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

书写技法和书写能力都只是完成一幅作品的基本前提,完成作品之前需要构思,根据构思来运用书写技法和能力。它们只有在构思的统筹下才能决定是否发挥它们的作用。这里的构思就是心意。就像行军打仗一样,书写技法和书写能力相当于军队中有各种能力的副将,心意即构思是军队中统筹指挥发号施令的将军。在作战时,副将必须听命于将军的指挥,这是打胜仗的一个保障。在书法创作时,书写技法和书写能力必须根据构思进行综合运用,才有可能理想的作品出现。

3、 如何理解和处理笔墨纸砚四者之间的关系?

答:笔墨纸砚四者之间的关系:笔墨纸砚是传统书法学习和创作实践中必须用到的。现在市面上有很多优质的墨汁,很多书法实践者特别是初学者直接选择用墨汁代替了用墨条在砚台上磨墨,一来节省时间,二来可以避免墨色或浓或淡。我作为一个初学者,选用墨汁成了我的必然。所以说谈论笔墨纸砚之间的关系可以简略为笔、纸、墨汁三者之间的关系。

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三句话:

一、一笔二纸三墨汁;

在传统书法学习和创作实践中,笔是第一重要的,需要有一支好而且合适的毛笔,好指的是质量要好,合适指的是根据所写的字体选择毛笔。毛笔在蘸墨前要用清水润笔,这样毛笔在使用时滋润且有弹性;毛笔用完时要马上把笔上的墨汁洗掉。墨汁中有胶质,如果不及时洗掉,胶质和墨水会从笔毫的根部至逼肚开始由里到外干燥,到干到笔肚的时候,笔毫的吸墨性、弹性和铺收的能力大打折扣;我在很久以前认为反正毛笔天天要用,写完字之后用笔帽套住,但是这样墨汁中的水分不能蒸发,导致笔毫发霉。经常性这样,笔毛就会被沤烂,一支好好的毛笔就寿终正寝了。洗干净的毛笔要用吸水性好纸把笔毫擦干,捋顺成新笔的样子挂在通风好的地方。

其次要注重的是纸张。在书法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习要求选择不同的纸张,单字临写时可以选用相对普通、性价比比较高的纸张,多字临写时,为了看到临写效果,可以选择相对好一点的宣纸。好的纸张可以让好笔的性能得到体现,也能最大程度地体现书写者的水平,据我自己的体会,在好纸上临写的效果比在差纸上临写好很多。再次是墨汁,差的墨汁会让毛笔的寿命缩短,在纸上要么颜色发灰,要么容易洇墨。

二、笔、纸、墨汁三适合;

用合适合适的笔、纸、墨写合适的字体。笔墨纸只买对的,不买贵的,因为贵的不一定适合所书写的字体。写颜欧柳赵,对笔的要求各不相同,写楷行草对毛笔的要求各异。买来的墨汁不是倒出来就能书写,需要调墨。用清水润笔之后的毛笔蘸墨之后在与需要书写的纸张的同样的纸上试一下墨的浓淡,同时观察会不会洇墨。

三、见笔见纸方见墨。

用毛笔蘸墨之后在纸上书写时,要让人能看到笔画的起行收,感受到书写的速度、节奏、力量。如果书写时拖泥带水,就会让人看到一大堆的墨汁,看不到自然书写的痕节。在书写时还要体现纸的质感,只有用好的笔,好的笔法才有可能体现出各种纸的特性。在我接触过的五分熟宣纸、三分熟宣纸,手工毛边纸、水纹纸、染蜡纸、机制宣纸、元书纸中,书写出来的效果以三分熟宣纸和手工毛边纸为最好。

要做到以上三点,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多加体会,更为重要的是向吴老师和圣手书法课堂的各位老师学习。

第八单元【钩法一】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1.如何理解“先构筋力”?

答:王羲之在其《书论》中说到“欲书先构筋力,然后装束,必注意详雅起发,绵密疏阔相间”,我的理解是:王羲之把字比喻成人体,筋,就是筋骨,也可以理解为“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的筋,力即为力量,装束就是指字或笔画的形态 。写字的时候先要把字的架构写好,写得硬朗一些,就能力量写出来,之后才能够讲究“装束”即字的形态变化,如王羲之在上文提到的“或类篆籀,或似鹄头,或如散隶,或八分,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蚪,或如壮士佩剑。”各种神态就有了基础,就可以对于字的结体和章法作有疏有密,疏密相间的安排。字没有筋力,字的神态,字的结构章法都无从谈起。唐.徐浩《论书》指出“初学之际,宜先筋骨,筋骨不立,肉何所附”。近代.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说到“书若人然,须备筋骨血肉,血浓骨老,筋藏肉莹,加之姿态奇逸,可谓美矣。”北宋苏轼《论书》提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阕一,不成为书也。” 种种先贤的书论都指出了写字时筋骨力量的重要性基础性。写字写作品,有了内在的筋力,再加上各种笔画、结构、章法的变化所显示出来的神,气,骨,血,肉,作用的作品就能够达到比较好的层次。

2.如何理解“强弱不等,则蹉跎不入”?

答:王羲之在书论中说到“若书虚纸,用强笔;若书强纸,用弱笔。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虚纸指柔软的吸墨性比较强的纸,强纸指的是比较硬的不易吸墨的纸,强笔指的是笔毫硬弹性强的笔,如纯狼毫,七紫三羊等等之类的笔,弱笔指的是笔毫软弹性相对弱而储墨量较大的笔,如羊毫笔等等。等,指的是适宜,入指的是适合匹配。整句话的意思是:在比较柔软的吸墨性较好的纸上书写的时候,需要用弹性好一些的笔,而在吸墨性比较差的纸上书写时候,需要用羊毫之类的弱笔。纸和笔的选择要相互匹配,如果所选的纸不适合所选的笔,所选的笔不适合所选的纸,那么就会影响用笔用墨用纸,达不到见笔见墨见纸的效果,与“意在笔先”中的“意”格格不入,更不要说有什么神采气势了。

如果光看“强弱不等,则蹉跎不入”这句话,还可以有其他的理解:

“强弱不等,则蹉跌不入”主要所表达的意思是,笔、纸和所所写字的风格要相互适合,如写颜体这类比较雄浑的字,可以用羊毫、弱纸,写欧体柳体这类挺拔刚健的字可以用弹性相对强的笔,选用的纸则不需要太能吸墨。写其他各种书体可以按照这样的原则去选择纸笔。

当然,即使纸笔相等,在我们手上未必能达到心手相应的程度,需要我们平时不断的大量的练习琢磨,渐渐找到感觉。

3.如何理解“用笔着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

答:“用笔着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毛弱无力”,这句话我咋一看到,我觉得这样蘸墨的话,不太好写字呀!用笔着墨,“下过三分,不得深浸”,写字的时候墨汁早就渗透到笔肚里面去了,笔尖上没有墨了还怎么书写。看了吴老师的讲解才明白这里所说着墨说的是书写过程中的蘸墨,而不是书写前的第一次蘸墨。第一次蘸墨,先润笔,然后饱蘸墨汁,再把笔上多余的墨汁刮掉,这样笔头外层的墨汁已经不多,笔肚里的墨汁比较丰沛,这样就可以开始书写了,在此之后的蘸墨,就要求“下过三分,不得深浸”,不能再像第一次蘸墨那样饱蘸墨汁,只需要笔毫伸入墨汁的十分之三就可以了,如果伸入太多,而且时间较长,笔头上的墨汁太多,会导致笔毫“毛弱无力”。而且,墨汁太多,还需要花时间去刮掉,这样就会打断书写的连贯性,影响书写的气势。

第九单元【钩法二】测评

《玄秘塔碑》学习班学员:杨根兴,笔法阶段学习集锦

1、如何理解“平”与“直”?

答:萧衍在《观钟繇笔法十二意》中提到“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初看字面,感觉就是说横要写得平,竖要写得直。我认为这句话可以解读成:“平,谓(之于)横也。直,谓(之于)纵也”,即平是对横向而言,直是对竖向而言,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横平竖直”。“ 横平”不是要把横写得水平,而是要把横写出平衡感。我们通常写的横画往往是左低右高,有一定的倾斜度,在行笔过程中笔画微向上拱,收笔的时候通过切、按、揉等动作而使得写出的横画整体具有平衡感。再引申一下,所谓的横平也可以指每个字中横向的偏旁部首都要保持平衡,如“響”上部分的三个部首要保持平衡,“魚”的四点底也是同样道理。 “竖直”指的是竖要直,我觉得这里的直不光是竖笔笔画的笔直,还包含了竖向笔画重心的垂直的意味,在《玄秘塔碑》中有大量的竖笔不是笔直的,有外拓的,也有内擫,例如 “国、固、圆”字的左右两竖向外拓, “闻”字的左右两竖向内敛,在书写的时候并非绝对笔直,但给人的感觉是直的,重心平稳。同 “横平”一样,“竖直”包含了竖向各部首的重心需要在同一垂直线上的意涵,,如“演大经于太原”的原字上面一横、短撇以及竖钩的重心就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个“原”字感觉很稳当,如果三者之间的重心相互偏移,这个“原”字就站不稳了。

由此看来,萧衍所说的“平,谓横也。直,谓纵也。”着重的是在说结构,即横向的笔画和横向各个偏旁部首要保持平衡,竖向笔画和竖向各部分的重心要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这样就能让写出来的字平整稳定。

以上是我在看了“圣手书法课堂”的基础理论课之后对于“平,谓横也。直,谓纵也。”的理解。

2、如何理解“轻”与“决”?

答:梁武帝萧衍在《观钟繇笔法十二意》中还提到了“轻,谓屈也。决,谓牵掣也。”与“平,谓横也。直,谓纵也”同样理解,“轻”是对于“屈”而言,“觉”是对于“牵掣而言”。“屈”通“曲”,弯曲的意思,在书法上可以理解为笔画“转折使转”。“牵掣”是牵制、限制,在书法上可以引申为在书写过程中需要遵循的各种技法规范。整句话的意思是:在笔画使转过程中用力要轻一些,要注意提按变化。在笔画的起、收或转折相对于行笔,笔法较为复杂,这种情况下,行笔不能因为这些笔法的限制而犹豫不决,拖泥带水,行笔应该果断,肯定、自信。当然,要做到“决”的前提是对各种笔法规范娴熟于心,又能得心应手。

做到了“轻”与“决”,写出来的字就会气韵生动、笔意流畅。

3、如何理解“每秉笔必圆正,气力纵横重轻”?

答:欧阳询在他的《传授诀》中,开篇就是“每秉笔必圆正,气力纵横重轻”,说明这一条相当重要。通过对“圣手书法课堂”吴老师的讲解,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每次提笔准备书写之前,就必须做到圆正:即书写者的良好状态,要有饱满的情绪,沉稳的气势,平缓的心态,还要有正确的姿势,调整好气息,控制好意念,调动全身之力到腕部,这样在书写的时候可以通过气息和腕力来控制各种笔画的轻重变化。做到了“圆正”,就可以逐步提高控笔能力,假以时日,对于笔画的提按就会水到渠成,写出来的字也会气韵贯通。

圣手书法课堂五大楷书学习班第三届招生报名中

报名即送学习用品

报名请留言或发私信: 学书法

规范、系统、高效学书法

就来圣手书法课堂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6./large/a1470000cd65f5ab608a','title':'颜勤礼碑第二集(送256元用品)','author_description':'圣手书法课堂-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书法艺术,专注视频教学','price':398,'sold':0,'column_id':'1607747718530056'} --}

{!-- PGC_COLUMN_CARD:{'thumb_url':'http://p4./large/986b0001df6cfcf24b60','title':'颜勤礼碑第一集(送256元用品)','author_description':'圣手书法课堂-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书法艺术,专注视频教学','price':398,'sold':0,'column_id':'1605695828842499'}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