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人的成长,来自灵魂的觉醒

 长沙7喜 2018-08-17



《公主走进黑森林:

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原著 | 吕旭亚

解读 | Bunny


慈怀为你读的第二百五十六本书 来自慈怀读书会 20:12

点击上方绿标即可收听素颜如水朗诵



每天一本书

 


各位慈怀读书会的读者们,大家好。


欢迎来到我们的每天一本书栏目,我将用一篇文章的长度,来向您讲解书中精髓。


今天,我们要一起读的书是《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


现代人提起童话,多半认为它们是专属于孩童的读物,或是妈妈读给小孩听的床边故事,虽然奇幻瑰丽,却对成年人没有实用意义。


真的是这样吗?其实不是的,童话在心理学中占据重要的意义,能指导我们的心灵成长。


这本《公主走进黑森林:用荣格的观点探索童话世界》,就有这样的实用价值。作为国内第一本通过解读公主童话,为东方女性的心灵成长画出图谱的大众心理读物,它的作者吕旭亚,是国际分析心理学会(IAAP)荣格心理分析师,她的实务与学术专长为梦与象征、荣格分析、表达性艺术治疗、婚姻与家族治疗等。她曾在苏黎世接受荣格分析训练,探讨童话的奥妙,以及我们与无意识心灵的关系。


在三大心理学流派中,荣格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荣格非常重视世界上的童话、寓言和神话中具有共性并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他认为之所以童话能够跨越时代、地域和文化广为流传,正是因为童话中有着所有人类共同的,心灵最深处的秘密。


在人类心灵深处,都有着这样一座魔幻原始森林,每当我们讲起童话故事,仿佛就走进了精灵居住的世界,走进一个意识之外、潜藏着无数可能的领域。


接下来,让我们重返童话,成长心灵。打开这本书,和童话中的公主一起走进我们内心的“黑森林”,拆解自己内心的困惑,蜕变成无所畏惧的自己。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故事1

走进黑森林:美丽的瓦希丽萨

俄国版《灰姑娘》


瓦希莉萨是个美丽又善良的姑娘,她的母亲在她很小的时候去世了,去世之前给了她一个能保护她的木刻娃娃。


她父亲的没多久就为她娶了一个继母,继母是个寡妇,带来了两个姐姐。


每当瓦希莉萨的父亲出去跑生意,继母就会欺负她,让她干家里所有的重活,不过木刻娃娃总会在关键的时刻保护她,帮她逃过继母的惩罚。


所以,即便已经把小灰姑娘欺负得很劳累,继母还觉得不够解气,她终于想到一个彻底害死瓦希莉萨的办法——趁瓦希莉萨的父亲外出经商时,她逼迫瓦希莉萨去找黑森林里的坏女巫借火种。


可怜的瓦希莉萨不得不去了女巫的木屋,她被女巫扣下来做苦工,女巫说如果做不完,就会把她吃掉。


但因为有母亲留下的木刻娃娃的帮助,她总是能满足女巫的要求,女巫拿她没办法,只能把她放回了家,而她带回的火种烧死了坏姐姐和继母。


结局A:父亲回来,瓦希莉萨和父亲过着幸福的生活。


结局B:瓦希莉萨去了大城市,开了裁缝店,因为做的衣服特别漂亮,受到了沙皇注意,娶她为妻,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木刻娃娃也一直陪伴着她。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故事看完了,因为这么经典的故事流传的版本很多,所以也有着不一样的结局,你更喜欢哪一个呢?


这个俄国版的灰姑娘故事,讲的其实是女性心灵发展里重要但困难的议题:母女关系。


女儿跟母亲性别相同,是女儿发展自我认同上最亲近的关系,小时候我们总是不自觉的依循母亲的教导塑造“自我”的形象。


但进入到青春期,我们发展的需要从潜意识中冒出来,这时我们的内心渴望摆脱对母亲的心理依赖,走出母亲的保护,获得自由和自我。


在这个阶段,女儿和母亲的冲突最为激烈。我们是要一味服从管教,还是开启生命全新的旅程?


在童话里经常出现这样的的典型角色:“一个好妈妈,一个坏妈妈”。经典精神分析认为这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两个形象。


在现实生活中,好妈妈就是童年时候无微不至地照顾、无所不应地宠爱我们的妈妈。


后来我们进入了青春期,这时候坏妈妈就是那个无限对我们严厉管教、什么都不准做的妈妈。


好妈妈和坏妈妈,这正是一个少女青春叛逆期内心的语言。


叛逆期的孩子们,总爱和父母对着干,正是因为内心正在排斥、反抗这股管教的力量,寻求自我发展的道路所致。


童话告诉我们,要成为真实的自己,就需要剪断某种依赖,面对某种精神断奶的残酷。


而独立也意味着否定妈妈,肯定自己,从你死我活不可的绝境中发展出更坚强的自己。


而最后的幸福快乐,代表我们走进了成年人的阶段,代表了一种自我成长的完整性,我们学会了独自克服困难,不再依赖母亲,只把母亲的好记在心里(就像木刻娃娃的保护),然后独立担负起自己人生的使命,因而走进了新的人生中。


女性只有整合自己内心既想依赖又想独自去探索世界的欲望,自己的自由度和宽广度才能持续扩大。


故事2

真假公主:牧鹅姑娘


王后有一个美丽、漂亮的女儿,女儿与一个王子定了婚。


终于有一天,女儿要长途跋涉去王子所在的地方成婚。老王后给女儿准备了很多件宝物,手帕、一匹叫法拉达且会说话的马、金碗……还安排了一个侍女,但这个侍女很恶毒,她在路上逼迫公主与她互换了身份。


因为法拉达看见了一切,所以侍女让屠夫把法拉达的头砍下来,可是法拉达没有死,它的头被挂在了城门口。


公主被当成侍女,做了放鹅少年柯德金的帮手。


公主每次出城牧鹅见到法拉达的头颅都会哭诉,法拉达每天也都会安慰她。


放鹅时柯德金总想去拽公主美丽的金发,公主就会叫风吹走柯德金的帽子,柯德金忙着去追帽子,自然也就拔不到公主的秀发了。


因为柯德金很生气自己每天被公主戏弄,就找到了老国王,把事情告诉了他。


于是,第二天老国王悄悄跟着公主他们去牧鹅,看到了一切,听到了她和法拉达的对话,并发现她才是真正的公主,侍女受到了惩罚,公主恢复了身份。


后来,公主和王子开心地生活着。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在故事里,母亲无微不至地保护自己的女儿,能替她做的都做了,给她护身符、丰厚的嫁妆……


可是公主呢?被侍女欺负却毫无还手之力,只能眼睁睁看着侍女顶替了自己的位置,对被杀掉的马哭诉……


我们都渴望成为公主,希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结局,但却也回避着“公主病”。


因为,童话里的公主同时也很肤浅、很空洞、很依赖、很脆弱,她不需要深度的思考,碰到困难的时候就只能可怜兮兮地哭诉、要求帮忙。


在现实世界中,那些像公主一样被保护着长大的女孩,怎么样才能独自强大,不被欺负呢?


正如《牧鹅姑娘》的故事里,公主如果不出嫁一直待在家里,她内在的缺陷、软弱或许可以被遮掩起来。


在妈妈羽翼之下的女儿,可以延迟面对成长的痛苦。可即使在充满天真的童话故事里,也告诉我们一个很现实的真实:即使是公主,也必须长大。


女孩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总是会升起一个渴望独立自主的动能,很多的理由都让女儿决定离家,像求学、工作、恋爱、婚姻等等。


不只是这些说得出来的具体理由,还有内心的渴望:无拘无束的恋爱、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以及掌控自我发展的意志等等独立的自我意识。


在《牧鹅姑娘》这个故事里,公主一直依赖着妈妈的保护,直到象征自我完整的“婚配”出现,她才走上自己的生命历程,在经历被侍女陷害这样的困境后,发展出独立的真我——她已经完全不需要依靠来自母亲的力量。


女性依循着内在的召唤,进行自我追寻的历程,其中要面对各种社会、家庭、内在、外在的挑战,身心都会受到冲击。


但要成为一个真实的人和完整的自己,这些苦痛都必须经历。只有面对这些阴影和黑暗,我们才能完成自己成长的第一步。


故事3

荆棘开出玫瑰花:睡美人


终于诞下小公主的国王和王后,邀请了十二位女巫参加宴会,没有被邀请的一位女巫十分愤怒,在宴会上,以“公主会被纺织机的纺缍刺破手指而丧命”的诅咒作为礼物。


幸而还未来得及送上祝福的最后一个女巫,把毒咒缓解,使公主不会因此死去而只是沉睡一百年。


国王下令禁止使用纺缍,但公主依然在十五岁那年因为误触纺锤而倒地不起。


诅咒成真,公主连同城堡内的一切人、物都一起沉睡,所有想要进去城堡看公主的王子也都被杀死了。


就这样公主沉睡了一百年,城堡里的一切也沉睡着,荆棘漫布,开出了玫瑰花。


一百年后,一个王子巧合来到,看着公主美丽沉静的面容,忍不住亲吻了公主,公主的魔法破解了,醒了过来。而荆棘也褪去,城堡也苏醒了。


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了幸福快乐的日子。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有没有发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在学校里非常优秀的姑娘,在走向社会几年以后,就丧失了那份夺目的光彩?


她们在生活的各个层面扮演着各种各样的人格角色,是妻子、是母亲、是员工,可是却独独不是她自己。


她们感到无法从那些倾其一生付出所扮演的角色中得到成就感与满足感,生活越来越缺乏趣味,变得脆弱而空洞。


这其实也是女性生命力沉睡的一种状态,生命力的停滞,如同一个睡美人。


睡美人在她十五岁最美好的年华里被施咒进入了沉睡。


现实生活中对应的这个咒语,也许就是传统社会对于女性的评价标准,认为女性的成功是紧紧依托在她的家庭之中,总是赞扬她们的牺牲和奉献。


让女性不知不觉的迎合这些评价标准,应该帮助所爱的男人成功、发光,自己做副手就好,会习惯性地说“我不要!我不会!我没有能力”或者“他比我适合!我可以帮他”,却将自我的发展排在了生活的最后一位。


如同书中所说“她们活跃的生命被封在精神地底或是荆棘满布的城堡,因为女性集体的心灵仍未苏醒。”


我们不应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不应因为别人的评价标准,而放弃了对自我的发展和探索。


最终睡美人在王子的亲吻中苏醒。而现实生活中,女性的苏醒需要的不是外面的王子,而是时间、洞察以及对自身的渴望,不放弃对生命发展完整的渴求。


故事4

爬出玻璃山:老头伦克朗


公主的父亲盖了一座玻璃山,凡想娶公主为妻的,都要克服攀爬玻璃山的挑战。


故事有个常见的开场,就是挑战——要娶美丽的公主、国王的女儿,就得通过挑战。


拯救公主、通过挑战,通常是王子的故事,但这个故事却是公主的故事,所以此处的挑战,饶富趣味与意义。


但在挑战的玻璃山上,滑一跤的竟然不是王子、不是追求公主的年轻人,而是公主本人。


公主掉进很深的山洞,遇到了一个老头子,有着长长的胡子,那时候,还不知道他叫伦克朗。


从地面上掉进地底下的公主,在那里生活多年,经过许多挑战,直到变成一个老婆婆。但最后,她终于变得机智与聪敏,成功地逃脱。


她回到地面,发现自己又变回了年轻的公主,和王子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


点击图片体验“慈怀每天一本书”小程序


这个童话和其他童话不同,《老头伦克朗》里的落难公主不是等国王来救她,也不是等王子来救她,而是她自己采取行动,逃脱一个不知道已经被禁锢多少年的地洞。


面对苦难也是生命重要的课题。


人生的黑洞无处不在,不小心滑一跤,整个世界都翻转了,瞬间风云变色,你感到孤独无助、无处可去,这就是我们遇到意外疾病、重大损失、突发伤害或者中年危机的感受。


如果失去的是健康,原本身体可以做到的,突然做不到了;如果失去的是金钱,原本家境可以负担的,突然间不行了。


遇到这些事,人就被打倒,感受到生命的苦痛,但是你只有积极的寻找机会,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寻找突破,这些困难就不会成为困住我们一生的苦痛,也许是我们生命往下个阶段发展时最好的开展契机。


“生命力与创造力的丰沛与源源不绝,必须经由勇敢踏上转向内在的旅程,才能达到超越时间、永恒的生命那方。”



当我们诟病传统公主故事时,很可能否定的是“永恒少女”这种精神意涵。


但是这样的公主形象只是一个隐喻原型,它隐喻的是成年女性内心仍有梦想的一个属性,也表示一个潜能的符号,充满了对未来的可能性。


因为公主都是含苞欲放的花朵,她们还没有绽放成真正的自己。


公主踏上旅途的时候永远是依赖且脆弱的,但是她心中有巨大的独立自主的潜能,通常在故事里是婚姻目的。


虽然现代社会里,婚姻肯定不是女性成长的目的,但是这个目的也同样是隐喻,表示离家、成为自己,找到自己的人生。


它暗示着女人受到心灵的召唤,要接受挑战,无论多么艰难,也要找到自己的生活。


每个人的内心,都有发展自己的梦想,不光是男人,女人也一样。


可很多人否认它,我有一个女同学她妈妈总是对她说,“危险留给男人吧,女孩子只要乖乖地在家里,有安稳的生活就可以了。”


这个女同学的生活当然从小安安稳稳,工作家庭都很稳定……但是却得了抑郁症,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原因就是她从来没有“走进黑森林”,从挑战和应对中,探索出自己是谁的轮廓,因而陷入了永恒的虚空和对自己的不满。


无论性别,无论年龄,只有发展出对自己的丰富认知和肯定,才能找到自己的完整。


公主的魅力不在于她可爱美貌,更在于她终于走进了森林去探险,经历了曲折的人生,面对了必要的生命之恶,也诚实地面对过自己内心深处的阴影与脆弱,嫉妒与依赖,胆怯与无知,然后成长为自己。


正因为这样的心灵契合,才是公主故事,乃至童话,经久不衰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我们今天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全部内容,这是慈怀读书会每天一本书的第二百五十六本书。


因书明理,以慈怀道,关注慈怀读书会,每天读完一本书,把自己活成你喜欢的样子。


*注:配图来自《灰姑娘》剧照


*文:Bunny,华景时代心理类书籍负责人,只做有价值的好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