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话是成年人伪装给孩子看的黑暗故事/童话是成年人为孩子编造的美丽梦境

 香光庄 2019-09-22

7月21日超级联赛初赛B组第二场比赛

辩题:童话是成年人伪装给孩子看的黑暗故事/童话是成年人为孩子编造的美丽梦境

正方:【天津商业大学辩论队】

 一辩:王晨;二辩:黄磊; 三辩:孔令元

反方:【城大普辩为您配队】

 一辩:卢嘉铮;二辩:贾子颖; 三辩:高启航

【评委】邓冰莹,马萌,季家齐

【获胜方】反方

(正方得票1:反方得票2)

最佳辩手:正方三辩 孔令元

【正方辩词】

持方:童话是成年人伪装给孩子看的黑暗故事

谢谢主席,问候在场各位。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和夸张来塑造形象,是一种经典的文学体裁。伪装的黑暗故事指,成年人通过不断遮掩,来让童话中原本具有黑暗因素的部分来尽量不让孩子看到。

而编织的美好梦境则是指,以光明向善的样子出现在孩子的面前并指引孩子向善。

既然辩题希望我们讨论是为孩子伪装的黑暗故事,亦或者是为孩子编织的美丽梦境。那我们不妨把童话的影响落回到孩子身上,以此来揭穿童话的本质。

第一,童话本身携带诸多黑暗元素,诸如暴力的杀人,残暴无厘头的酷刑。但在成年人其他美丽情节描述之下,容易被我们所忽视。

但我们再翻阅那一部部我们都曾熟读过的故事,那些荒诞却又残忍的现实便会被揭开。

白雪公主短短一则故事中便包含了毒杀、割去心肺、火刑烧死等四种残忍手法。儿时熟读的灰姑娘中,两个姐姐利欲熏心,割脚以放入鞋中。

种种情节着实令我们不寒而栗。也难怪被号称最懂孩子的童话创作大师理查德先生都称其“鲜血淋漓”。

根据著名童话心理学家皮亚杰所述,儿童不仅仅会对书中的描述产生恐惧,甚至会养成此后一看到此类情节便想逃离的感觉。

根据2015年数据调查显示,此类童话对孩子分别产生了对童话的恐惧、现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甚至是对生命轻视的现象。

所幸,这不是童话的全部。童话在一步步伪装、遮掩着自己。人们用夸张美丽的辞藻去遮掩了那些黑暗,这便是为什么我们称之为伪装的黑暗故事而并非黑暗故事的原因。

其次,童话常以僵化的故事模式进行表达,易让孩子形成错误认知。

最鲜明的善恶对立体现在继母与子女之间。继母鞭打虐待甚至是如畜生般对待子女的情节屡见不鲜,《灰姑娘》《白雪公主》等脍炙人口的童话中都可见一斑。

而继母被妖魔化的形象反复出现传达给儿童的信息就是:继母先天具有邪恶的特质,不可能与继子女和谐相处。同样的价值观诸如哥哥狡诈弟弟善良、坏人都是丑陋的。

童话强化了这种错误观念,让儿童机械地按照童话中的思维进行思考而形成错误认识。

根据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研究发现,处在幼儿、中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心理发展并不完整,易对童话中的情节和价值观念深信不疑,孩子极易在此中养成心理定势。

继母邪恶,坏人丑陋诸如这样的价值观。不光对于孩子自己的成长百害而无一利,对于这些社会群体更是不公的待遇。而对于整个社会,更是阻碍其发展的枷锁。

我方并非想要控诉童话,让大家拒绝童话,使得童话像洪水猛兽一样应该被远离孩子。

毕竟,成年人已经在一步步改变他,伪装他,符合当下价值观的童话逐渐出现,血腥暴力的镜头在逐步删减。

但我们能因为正在改变,就给童话这整个称谓冠以编织的美丽梦境一词吗?不能。

环顾整个童话世界,看整个童话发展史中数以万计的童话们,这一步步的变好其实更像是对原有黑暗的伪装,孩子们能够阅读到的,也绝不可能仅仅只有新编的童话。

孩子们在光怪陆离的世界中追寻真理,在善良与邪恶的交际中锻炼内心。于此,才是童话真正的面目。

【反方辩词】

持方:童话是成年人为孩子编造的美丽梦境

谢谢主席,对方辩友,大家好。

几乎在每个人长大的过程中,童话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父母读童话时轻柔的声音常陪伴着我们进入梦乡。

梦里我们无所不能,打最大最坏的龙,娶最善良最美的公主。在那一个个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故事里,善良总是战胜邪恶,好人总是得到好报,聪明的人一定可以脱困,真正的公主永远不会被埋没。

童话正是在用天马行空、易于接受的故事为孩子展现一个正义美好的理想世界。

《匹诺曹》中撒谎的坏孩子也可以从不完美走向完美,只要痛改前非仍可以获得幸福;没有自暴自弃无尽沉沦,也没有一错定终身的排斥与否定。

《绿野仙踪》中坚持理想的一众伙伴,经过不懈努力,终将获得成功;没有狗眼看人低、郁郁不得志。

《小鹿斑比》中再强大的猎人,也无法战胜所有森林伙伴的互相帮助,并非资本的力量无法抵挡……

在编织的美丽梦境里,美好优秀的品德是高尚者的通行证,邪恶与恶劣是卑鄙者的墓志铭,童话将世俗的黑暗挡在孩子的世界之外。

而不同时代的孩子会有不同的梦,童话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在不断的发展。现在的童话也给旧的情节赋予了新的含义。

因为会影响童话的,不仅是创作者,更是每个传播者和再创作者。他们可能是孩子的父母、亲人、老师,每个给孩子讲故事的人。他们也会在童话中删去不适合的片段,添上即兴发挥的情节。

所以我们看到《阿拉丁神灯》里的茉莉公主不再需要等待王子的拯救,而是可以和他一同成长,她不是王子背后的花瓶,而是一个真正的女王。

《冰雪奇缘》里王子也可以是邪恶的化身,出身低微的采冰人和公主自由相恋,艾莎公主也不再需要王子的陪伴,就过幸福美满的生活。

当代人也正努力把男女平等、反对血统论这样的观念也添加入童话中,

而不管童话经历了怎样的改变,讲故事人的心都是一样的,他们想让孩子在也许不是很美好的世界里也能相信真善美,相信困难处总有希望。这是梦境的意义,这是童话的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