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元璋:为何不贴春联?屠夫:和你一样文盲,太祖怒写一霸气对联

 挣扎挣命 2018-08-17

我们今人都知道有逢年过节贴春联,也就是对联,古称“楹联”。我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你们有没有想过我们门口的春联到底是怎么来的?过新年时,我们为何要贴春联呢?难道就是因为贴上去红红火火的喜庆吗?贴对联是喜庆没错,但其实这是一种习俗,而且在古代具有很大的意义,那么对联到底隐含着怎样的寓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说来。

我们都习惯的把对联贴在门口两旁,叫之为春联。其实早在1000多年前就已经有对联的身影了,但它当时没有这么完善,所以运用起来也才几年年的历史。据记载对联就是由“桃符”演变而来的。何为桃符,传说上古时期,在东海的一座神山之上有一个奇大无比的桃树,树冠覆盖了周围3000里的地盘。在它的东北方向,有一扇门,门边站了2位高大魁梧的武将,专门捉拿从这个门里走来来的恶鬼,并把他们捆起来拿来喂猛虎,这其实就是早期的门神形象了。

因而百姓们为了辟邪,就将桃树枝扎成这2位武将的模型,让其站立门口,再往门上画老虎,以此来驱除邪灵。后来人们觉得扎人太麻烦,于是就往门边挂2块桃木做成的木板,再画上2位武将的形象。再后来人们也懒得画了,就直接在桃木板上写上2位门神的名字。再到后来,随着民风的好转和民俗的多样化,人们就会别出心裁地在桃木板上写了很多的对仗的祈福诗句,也就是最初的桃符诗句,这就是早期对联的前身了。

而历史上最早的对联是出现在唐末五代时期的后蜀,虽然这是个小朝廷,最后还把江山败给了赵匡胤。可是这个国家的君主对华夏的对联文明的发展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名字就叫孟昶。而到了宋朝,经过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社会最终走向了平和稳定。人们自然也就有了精力和时间来追求着精神上的需求,所以这时期,不仅诗词发展达到了鼎盛,对联也开始成熟起来。这时的对联叫做“楹联”而不叫春联,直到明朝,出才出现了春联的叫法。

据载,明太祖时期,到了除夕前几天,他下令要让金陵(今南京)城的官员和平民,在除夕夜要往家门口贴上一幅对联。而且宣称要到城里走访,如果没有按要求贴对联,就要受罚。此话一出,众人无不骇然,纷纷开始行动,就这样春联在明太祖的推行之下,成了一种十分流行的庆祝春节的物件,时至我们今天,成了约定俗成的风俗了。

话说这天除夕夜,朱元璋果然微服来到金陵城中寻访看看有没有人不贴春联的。他在侍卫的陪同之下,边走边观看道路两旁的风景,看着很多人都贴上对联了,朱元璋高兴不已。心想看来自己的政令还是挺有效的嘛,上行下效,而且还这么快,太让人自豪了。

正当他得意之际,突然有个侍卫来报说有个杀猪的门口不贴春联。朱元璋等人上前一看,果然没贴,朱元璋就责问他:你为何不贴春联?这位屠夫也是个耿直男,就说:俺和你一样是个文盲,大字不识一个,写不来明太祖朱元璋听后,居然被人说成文盲,心中不爽,但又不能表现得太明显,于是命人取来纸笔,结果怒写了一幅霸气对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斩断是非根

屠夫见状吃惊不已,于是就跪下来请罪,说自己糊涂。朱元璋这才消了气,于是就带着侍卫们走了。等到朱元璋走了,屠夫就把对联贴到门口,很快就聚集了很多的人。人们纷纷表示这对联果然霸气,处处透露着帝王的气息。纷纷对这位皇帝树以崇高的敬意,据说这个猪肉铺因为朱元璋的这幅对联,从此生意好得不得了呢。即使那些不买猪肉的也会以买一点猪肉为由,特地跑来观看这对联。可见朱元璋的手笔该有多雄浑了,他的帝王之气昭然若揭,不得不让人佩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