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演播室由封闭变成透明?这家广电的创新举动开了全国先河!

 alayavijnana 2018-08-17

打通空间隔阂去设立街景演播室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其对新环境下传播声量的多重扩展、受众参与路径的重新建构、品牌口碑的有效增益也有较高价值。


执笔 | 冯楷 李程宇   

(国际“鱼缸式演播室”部分资料参考自网络)

这是国内首家采用“鱼缸”式全透明制播环境的媒介机构。而将广播做成演播室,并把终端资源直接对接互联网的做法,也极具突破意义。山东文艺广播活动推广部主任王新立告诉笔者:“这种创新将直接拉近广播媒体与嘉宾受众的距离,全方位提升体验感与参与感,实现广播真正意义上的融媒化。”


设立街景演播室的灵感

萌发于2017年的正月初一

LMS

如今,行人走过济南市的经十路,就能看到山东广播电台的主持人坐在360度透明玻璃演播室内直播节目。据了解,这个创意来源于山东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台长吕芃同志。2017年的春节大年初一,他在看望广播文艺频道直播间值班人员时提出,建设广播街景融媒体演播室,是适应广播融媒化潮流的选择,更是接轨国际广播发展趋势的选择。

 

随后,山东广电就利用一年半的时间,把这个宏观的理念付诸于业态实践。王新立向传媒内参介绍说:“转型升级的步伐很紧迫,我们在设计和技术层面是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但通过攻关与多次调试,问题都得到了妥善解决。”


山东广电街景融媒体演播室实景


其实,这种街景式的设计在国际上早有先例。1994年,NBC的《today》就率先在纽约洛克菲勒广场建造了开放式的玻璃结构演播室,一时间,“鱼缸式”演播室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围观,而展现玻璃外人群也成为节目的必备开场镜头。


NBC《today》开场


此外,《today》的主持人还会不时地走出演播室随机采访路人,甚至把他们请进演播室,参与节目议题的探讨。很快,《today》取得了遥遥领先的收视率。


随后,ABC在时代广场、CBS在中央公园也分别建造了更大的玻璃体透明演播室。ABC《早安,美国》透明演播室的正面建筑还以百老汇风格为特色,演播室外有可供游客行人观看的超大电视屏幕,并在演播室内设有休闲式的采访区,摆放有新闻书报和休息长椅,以营造清晨轻松的家居氛围。三大广播公司的透明演播室成了纽约的一道独特风景,而节目竞争因此也愈演愈烈。

 

有国内传播学者认为,“鱼缸式”演播室招来围观人群,把人际传播引入大众传播中来,实现了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结合,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突出传播的内容,完成了大众媒介既要有效地运转又要符合受众需要的使命。

 

当然,国内也有过一些尝试,只不过仅仅集中于重大主题主线报道的形态设计上,在特定地点搭建临时演播室。比如2010年世博会央视新闻的特别节目、2015年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央视新闻的特别节目以及2018年世界杯期间央视体育的特别节目等。


第二届互联网大会央视报道


此外,国内大量地市级媒体采用LED虚拟实景或伪外景(即提前录制好非实况)的方式作为演播室背景。综上来看,山东广电把原有封闭的播出区域挪移至一楼全透明的空间,在国内确实具有突破性。


打破空间距离的广播街景演播室

有何突破性价值?

LMS

从封闭走向透明,这种形式上的突破带来了全新的受众体验。笔者认为,打通空间隔阂去设立街景演播室的意义并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其对新环境下传播声量的多重扩展、受众参与路径的重新建构、品牌口碑的有效增益也有较高价值。

 

其一在传播声量上。传统广播只闻其声不见其人,单纯依靠声音的力量传播信息、引导舆论。广播街景融媒化制播,从空间上打破了内容生产者与受众的隔阂壁垒。


从听到声音,到看到活生生的人进行播音,这种转变的力量从某种角度上说是回归了大众传播的本质——人与人的交流。


另外,街景设置在可听基础上实现了可视,这是在继承原有小成本、快节奏、互动灵活特点的同时,进一步扩展了广播的传播空间。

 

其二在受众参与上。在现有的媒体形态中,广播是比较早实现听众互动的。听众或是传递新闻线索、或是交流情感症结,他们通过实时来电参与节目、通过来信与主持人实现互动,这都是较为常见的广播节目模式。进一步讲,是受众的集中性参与“养活”了一批以此作为主体架构的广播节目。


当街景演播室成为现实,来到线下的演播室无需再走过台内的多重繁琐程序,受众可以更方便、更快捷地参与节目互动。正如上文所提及的,类似美国早间新闻节目把受众请进演播区域,在国内也是可以有借鉴余地的。当然现阶段来说,限制和操作空间还是比较小。


 

基于此,山东广电也有着相应的想法。“街景融媒演播室的投入使用,让原来以互动、访谈作为主要类型的节目更加如虎添翼。同时,也可以组织招揽观众在直播间外,直接收听收看现场访谈直播节目,甚至进入演播室参与讨论。这些举措会为广播产业的发展拓展更大空间。”王新立说道。

 

其三在品牌塑造上。在节目类型日趋同质化的前提下,众多广播机构开始设立极具个性化的主持招牌。利用主播的个人魅力与节目的融合,一方面增强可识别性、提升品牌认知度,另一方面带动收听效益的提升。


基于这种“主持人明星化”的趋势,街景演播室也会为它的落实带来更多可能,为打造更知名的主持人创造便利条件。试想那些忠诚度较高的听众群体,定会在几乎“零距离”接近心爱主持人的过程中,收获更多幸福感。


由山东广电大刀阔斧做“融媒”

看地市媒体如何突破固有思维边界?

LMS

从除了街景的突破设计,山东广电这次还把广播、电视、新媒体的界限打通。广播播音区域配备了专业级灯光摄像设备和网络直播切换设备。不仅保证原有广播实现高质量的播出,还能够满足多终端音视频直播,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广播节目融媒体制作传播。透过玻璃幕墙可以看到实况播出的画面,在网络端也能做到。

 

王新立认为:“广播的突出亮点是时效性和互动性,从基因上讲最接近新媒体,那么我们就要发挥这个优势。区别于传统互联网直播,我们的设计一方面展示线性播出的常态,一方面主持人也可以在直播空档跟视频对面的受众打个招呼、互动一下,实现更多元群体的交流。”


 

实际上,这不是山东广电第一次大刀阔斧做“融媒”实践。去年10月1日,山东卫视的《山东新闻联播》实现主播常态化站播报道,把“时政新闻”的大屏端呈现也纳入融合快车,通过虚拟、大数据等新技术的赋能,让传统时政稿件也可以活起来。(详情请见:这档省级联播竟每期站立播报!时政新闻也要搭上“融合”快车了?)



据笔者了解,去年山东广电建立了自己的“中央厨房”融媒体中心,全部基础架构、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独立完成,进而构建主流媒体宣传的新阵地。

 

在媒体融合突破瓶颈期的关口,无论是信息流的汇聚疏通,还是用户关系的重新构建,都依赖于不断在新理念指引下打磨的新业务。山东广电先后对电视、广播的形态升级,都是建立在把握现有媒介资源的基础上,融入可视化、互联网化、国际化的思维,并由此形成竞争优势。

 

同样的“优势基础+业务拓宽”的方式在国内广播介质的深度融合中也多有运用,比如与汽车软硬件系统结合,通过声音构建一种社会化媒介服务系统,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管理和信息服务;再比如与线下的餐饮服务结合,运用跨界思维延展下游产业链,由一次性消费转变为多渠道消费。

 

当然,传统媒体融合之路永远没有唯一答案。道路是否好走,还需经过时间、受众、市场的多重检验。但敢为天下先的气魄,永远是值得赞许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