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曲

 连云港海之阔 2018-08-17
    昆曲——李渔和冒襄 清兵入主中原,在康熙、雍正、乾隆三个朝代,昆曲仍称雄剧坛,一派星光灿烂。如皋城中升起了眩目耀眼的双子星座——李渔和冒襄。 李渔为清初三大戏曲家之一。他祖籍沙丘江兰溪,父亲如松以卖药行医为业,寓居如皋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八月初七日,生下李渔。李渔曾借《与李雨商荆州太守》序文,自报家门以正视听:“渔虽浙籍,生于雉皋”。他自幼常随父辈出入如皋城内官宦富户之门,游览名园,耳濡目染明末如皋盛行的昆曲艺术,直至二十三岁时方离开如皋回原籍。此后他自组家班,家乐多达四、五十人,自任编剧、导演兼演员。他创作了剧作《笠翁十种曲》,专著《闲情偶寄》中的《词曲》、《演习》二部,为中国戏曲史提供了较早的有系统的戏曲理论格局。李渔分明是南通这一方戏剧热土上培养的“出墙红杏”。 万历三十九年(1611)三月15日冒襄降世。到了清初康熙间,他的私家园林——水绘园成了前朝旧臣遗民的集散地。他们频繁唱和,搬演昆曲,寄寓故国情思和民族感情。高世泰《冒辟疆五十寿序》写道:“冒襄之友,皆尚志之友。居友于园林,则避世之桃花源。娱友以丝竹,则嬉笑怒骂之文章也。” 冒氏家班有一批天生丽质、名动遐迩的演员,如徐紫云、杨枝、秦萧等。莆阳人余怀《冒辟疆七十寿序》文中说:“巢民之拥丽人,非渔于色也,蓄声乐,非淫于声也。乃胸吸感愤不平之气,必寄之一事一物,以发泄其堙暖。”家乐班先后搬演《琵琶记》、《长生殿》、《西厢记》、《雷峰塔》、《牡丹亭》、《苏武牧羊》、《邯郸梦》、《燕子笺》、《春灯谜》、《秣陵春》、《空青石》等数十部杂剧传奇。另外,评话泰斗余西场人柳敬亭,琵琶高手白珏,也是水绘园演艺圈里的座上宾。 冒氏家乐班由冒襄祖父冒梦龄初创,到清乾隆中期,经营了近百年。如此剧坛鼎盛,不仅是中国昆曲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在世界戏剧艺术的长廊中,也应该名正言顺地登堂人室。 当时如皋及通州地区的士大夫阶层涌动着从众心理,家乐班此长彼盛,互为呼应,有史可考的就有十余家。黄振在柴湾筑斜阳馆、雪声堂“蓄家乐,有女伶小红、月香、翠竹等演梨园杂剧”,居然是“斜阳馆梨园小部月月有悲欢”;徐建杓及子观政在城中建水竹居、课菜楼,“家有梨园小部,时演旧剧”;沙屏北在长江古泓江一港口石庄岛上搬演昆曲;姜任修在故里筑白蒲书屋,终日与伶优为伍;静海乡李春固有绿漪园,内中。小部梨园丝竹娱通夕”;乾隆三十五年(1770)石港场(今通州市石港镇)布衣文人陈邦栋不仅私蓄家乐,还和大慈观音阁住持一懒上人,文正书院院长吴退庵、张蠡秋,以及自苏州卖曲返乡的艺妓金校书,等30余人,打破门户之见,结成樵珊昆曲社,排演过《旗亭曲》、《一斛珠》诸出,这已具有戏剧沙龙的味道了。但是戏曲界有个约定俗成的规矩,非正式下海的戏曲业余爱好者称票友,票友联手称票房,票房的票友演出称玩儿票。这一玩儿使石港镇的票房前后更迭直至今天。

制作木版年画

慢戏

许如祺的面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