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伊斯坦布尔的形状

 树悲风 2018-08-17

拖延症但整理癖,最近又翻出理了一半的伊斯坦布尔,咦还是被美哭。照片库太大,有些无从下手;起标题也很难,求个气氛而已。其实伊斯坦布尔的silhouette, pattern, color, 以及sound,都让人目眩神迷。只能再捡拾点关键词出来,太丰富、太波澜壮阔的城市,总是没法清晰地概述。

很庆幸,在两年前一拍脑袋去了土耳其。希望那里的人们一切都好。

1. 清真寺(camii)

2. 教堂

3. 皇宫

4. 海岸线,街道

我可以想象在八百年前,当威尼斯人带着十字军要来攻打拜占庭的首都时,远远地,看到“在海墙之内是一座繁华的都市,宏伟的房屋鳞次栉比……圣索菲亚大教堂那庄严的穹顶……仿佛悬浮在空中。”

“他们久久地凝视君士坦丁堡,难以相信世上竟然有如此巨大的城市。”

跟十字军们相反,我们总呆在欧洲区,望着亚洲区,但也有被伊斯坦布尔推倒的感受

伊斯坦布尔的城市景观有着天然优势:一条博斯普鲁斯海峡分出了西边的欧洲区与东边的亚洲区;在欧洲部分,窄窄的金角弯又分出了南边拥挤的老城和往北摩登的新城。以水为媒,起伏的地势在两岸展开,建起层层叠叠的房屋,可一眼看尽长安花。

在高处的苏莱曼尼耶清真寺,正好可以观察这番黄金地貌

占据金角弯与博斯普鲁斯海峡交汇处的苏丹皇宫无疑有着最好的视野;我们也坐过游船,沿往北开去;后来又在Besiktas区坐公交车,去看Rumeli城堡。每每想起伊斯坦布尔,思念还是沿海岸线展开。

François, il y a la mer.

Yidiz公园外,道路被树木掩映,沿海一侧被有着繁复花纹的高墙隔离了海景,整体有些肃穆晦暗;但如果从海上看过来,就可以看到那里面是凯宾斯基酒店,酒店改造自一个旧宫殿,有看海零距离的餐厅和泳池。临近还有四季和香格里拉,以及后来的新皇宫(老皇宫就是前面说的托普卡比),想来,曾经的苏丹、帕夏别墅而今成为富裕来客的消费场所,这很可以。

往下,高墙渐渐撤去,眼前出现了博斯普鲁斯大桥,越来越近。但紧接着,路面复归拥挤,车速慢下来,看到一些小店聚集,一条热闹的路向左向上伸去;右侧则有清雅的Buyuk Mecidiye清真寺,倚靠着海和大桥。

再往下,公交车又在沿海公路上飞驰起来,阳光充沛。到一处海岸线向内收,形成港湾,停满游艇,有些作船上餐厅;沿海步行道上还设有运动器材;路的左侧则盖满现代住宅,看起来是高档社区。

到临近Rumeli城堡,又有了征服者大桥。此处是海峡最窄处,对面的亚洲区清晰可见;站在城堡上,粗粝的砖石、野生的灌木、蓝色的大海以及体态轻盈的征服者大桥组成了一幅百看不厌的画面。

这里海岸线凸出出去,视野无遮无拦。从城堡下来,我又沿海走了好一段,看到城堡外有不少劈情操小饭馆,TA评价一般,但想必景观很好;借着地形,沿海的步行道也变得开阔,还有一些小花园,我看到两个老人脱了衣服下到海里游泳;包着头巾的妇女坐在岸边聊天;很多人和小动物在此散步或闲坐,有游客也有当地人;也有人骑车或跑步而过,神采奕奕。

这样走一遭,用身体更真切地感受了它的海岸线。

回到伊斯坦布尔市中心则是另一番气质,永远人声鼎沸,永远热闹非凡。尤其是金角湾两岸,加拉塔桥上层车水马龙,下层是连成廊桥式的餐饮街;上层两边也站满人,是垂钓的小贩,在下层看到钓鱼线丝丝垂入水中,就好像感知到了上层的拥挤;很多展翅的海鸥在水面盘旋。上下都可以过人,但因为上层和地面连成丁字路口,永远车流滚滚,所以行人要过街去游玩,一般还得从下边挤过堪比高峰期人广的通道,两侧则排满类似新客站的商铺。餐饮街都向桥两侧打开,布置成半露天位,餐点也很挤。可以想见这里的餐馆也是评价不佳,但我们曾在这里就着夜色抽水烟,尝试呛人的茴香酒;还在靠老城区一侧的桥上餐馆买了鱼汉堡,竟然分外鲜美多汁。

但并不是所有的鱼汉堡都好吃。金角弯一侧停满类似画舫的小船,都做着鱼汉堡生意,有一次早起经过,随便买来吃,就和桥上那家完全不能比。再往西去,依然有很多小船停靠,是等着载人游玩。

从新城区可以看到老城区的热闹,以及被清真寺统治的天际线;反过来,向新城区望过去也是同样拥挤,加拉塔塔构成了视觉的中心——在过去,这座塔肩负着保卫老城的军事作用。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湛蓝色的,金角湾则是黄色的,记忆里就是这样黄昏的画面,画面里还能通感出宣礼塔的呼喊,伴着汽笛和海鸥的鸣叫,都是伊斯坦布尔的歌谣。

清早的加拉塔桥还算安宁,从餐饮街看海和对面的亚洲区

5. 其它 - 商业,设计,历史的和现代的

从微观来说,蜿蜒起伏的道路上也多了行走的乐趣。老城区里的上下路,有些周围是老破小,不怎么入眼;特别是香料市场一块,拥挤非常。但也有不少宜人的地方,两边房屋老旧但带着些设计的精致和历史感,姿态不一的街面和来来往往的人流都让街道充满活力。觉得有轨电车线是埋在老城里的又一条隐秘线条,跟着它,就走过了大多数景点和好时光。

香料市场的人头

伊斯坦布尔的街道好像挺喜欢高挂旗帜的,颜色鲜艳但已破旧,就特别有帝国末日之感。记得土耳其国旗的来历,就是源自独立运动中,在独立大街的血泊里倒映出月亮和星星的形象。只是独立大街现如今是商业气息最浓的地方,是过于浓过于嘈杂了;而曾经是伊斯兰世界一面独特旗帜的土耳其,未来也不知会走向何方。

其实我是还挺喜欢适当的商业温度啦,宜人的城市里总会有些宜人的商业区,带着烟火气。比如我们住的新城区的Beyoglu是一块摩登区域,北高南低的道路指向金角弯,两边布满创意小店和餐厅,借着地势和商业氛围,边走边逛目不暇接。只是到达时,拖着箱子着实费了翻功夫。

比如老城的景点周边聚集不少人气。大巴扎里的纪念品分不清是不是来自义乌,但仔细翻找还是有有意思的玩意儿,装香皂的小盒子各有各的好看,当地的石榴醋和咖啡粉也是别有风味。在一家清新的手工皂店和小伙伴耐心挑起了不同原料和功效的手工皂,热情漂亮的老板娘上来介绍。喝着土耳其红茶聊起来,竟然听到了一个异国恋的故事:老板娘来自巴西,通过fb认识了一位土耳其人,就漂洋过海嫁了过来——我们只是来买伴手礼的啊为什么最后被塞了狗粮。

也比如靠近Buyuk Mecidiye、拾级而上那一块,在附近看到了有落地窗看海景的星爸爸,也藏着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去时没怎么逛街,后来看些时尚号推送,伊斯坦布尔也有不少有人气的大商场和买手店,Manu Atelier的包现在也是火。

跟人聊起伊斯兰教建筑在土耳其和西班牙南部的不同表现:西班牙虽然听起来更西方些,但由自南部奔袭而来的北非人统治那么久,反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正统西方来说是个局外人,那些石膏铸、木头雕的繁复花纹、科尔多瓦大清真寺里红黄相间的马蹄拱、安达卢斯花园里细水长流,看起来都很“清真”。土耳其现在虽然有些面貌模糊,到底算亚洲or欧洲也傻傻分不清楚,但应该受拜占庭文明浸淫很深,承袭自希腊、罗马一脉而来的造型艺术,那些世界各地来的彩色石头做成的立柱啊,器宇不凡的穹窿顶啊,太罗马了。但同时也可以在装饰细节上看到异域的改造,繁复的升级,都是很有意思的地方。

这些在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其实都是乱讲的个人感受,不知道对不对。)

掺了伊斯兰的(左)和纯纯罗马的(右)

罗马柱遗迹也是大得堪比古罗马广场群了

以及更古老的玩意

当然也在伊斯兰造型艺术博物馆看到了更多符合“清真”印象的展品,宗教的和生活的,繁复的和简洁的。他们对色彩、线条元素(比如阿拉伯文),以及不同材质的运用,简直玩出花来。

东方的和更清真的。这个展厅有大落地窗开向内院,采光很好

布展元素

这个博物馆本身和一些室内做法也颇好看,看过了托普卡比皇宫清新但传统的好看,又在这里看到了指向现代的好看。以此为例,展开出去,可以说,这种更现代向的审美和创造是伊斯坦布尔给我的最后一重感动:我喜欢好看的东西,恰好在更多现代房屋比如住宅上看到美好的色彩搭配、对造型元素的应用,可以感受到这座城市是有着普遍的良好的审美基础的;基于热闹的旅游业,土耳其人常常过于谄媚了,像大巴扎这种地方也实在俗气,但一些恰当的商业环境里是有着不假的活力。

想起Maggie觉得南丫岛的色彩搭配感觉特别好,最近又在平遥看到了对砖的各种用法,搭出墙、檐、门楣千变万化,而各种拔地而起的新城却像统一的死城,就有点sad地觉得,如果一地的审美、文脉不曾被国际式风格拦腰截断(柯布西耶的幽灵飘荡在全世界上空呐),而能够由古至今相对自由地生长,自然会在保留本地性的基础上,以自己的方式吸收、表现出工业技术与现代审美。

当然也有这种土土的像来自黄土地的可爱东西

地铁的腰封(但不造为什么图片转不过来……

试着整理关于伊斯坦布尔的美好印象:由起伏地势、以及清真寺圆顶、宣礼塔尖顶构筑的城市天际线,稀少但是绚烂的基督教遗产,潮平两岸阔的博斯普鲁斯海峡,拥挤缓慢的金角弯,像思念一样蜿蜒的海岸线和有轨电车,对罗马的承袭,拜占庭式的炫富,以几何元素为基础的伊斯兰风格装饰变化万千、又可以转向现代……夹在东西之间的伊斯坦布尔自然也有很多两面性或多面性,但混乱总是一个城市的迷人之处。

土耳其是个物价不高的地方,比如基本住宿和餐饮都很便宜。在伊斯坦布尔也是土耳其的最后一晚,去了房东推荐的水景餐厅,价格不算贵但餐食和酒都很一般;view确实很好,广角夜景尽在眼前。餐厅位于一家复古的高级酒店,马甲的前台礼貌周到,一晃神想,不知道波洛侦探是不是也看过这样的夜景,然后离开这样的酒店乘上东方快车呢。

很高兴遇见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