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织金竹荪林下栽培技术

 东营菌物科学 2018-08-17

     “织金竹荪”是海内外市场中形成的一个商品名称。它原产于黔西北山区织金县,是世界上最珍贵的食用菌之一,在分类上属于鬼笔科竹荪属红托竹荪(Dictyophrarubrovolvata Zang, Ji et Lion),其菌蕾绽放后,迅速挺立起一根海绵状的玉柱,顶端长有斗笠状的菌盖,并垂绕着一圈婆娑的白纱裙。其优美形态在整个蕈菌界中都极为独特。加上其气息清香,味道鲜美,质是脆嫩,爽口不腻,具有极佳口感,便被人们誉称为“真菌之花”、“真菌皇后”、 “山珍之王”等。随着人们对现代高品位菜肴和织金竹荪竹荪对防治各种疾病和防癌抗癌功效的逐步认识,更有称之为“天然保健食品的顶峰”。 

       自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织金竹荪实现驯化栽培成功以来,一直采用玻璃瓶制种、阔叶树木块作栽培原料、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封闭栽培,至今还是主要的生产方法。这种方法用种量大,每亩用种4000瓶,需要8000元左右,浪费木材资源大,每亩使用木材多达5吨,4000元,搭建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加上引水设施,5000元;加上栽培管理及其他费用都要在30000元以上。一般收获干品竹荪75公斤,收入37500元。还严重的是,整个栽培过程需要一年半以上,管理过程长,竹荪又在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的高温高湿环境里生长,各种病虫危害和水分管理的难度,往往导致了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由于竹荪是一项高风险作物,群众中就流传了这么一句话:“要发财,种竹荪;要破产,种竹荪。”

       为了解决织金竹荪生产上的难题,我们自选了《织金竹荪林下栽培技术的研究》课题,取得了比较可行的效果。


一、材料和方法


      设计红托竹荪林下栽培工艺流程:

       菌棒选择——林地选择——林地清理——土壤消毒——划出菌床——放置菌棒——覆土成垅——调整遮荫——林间管理——适时采收——仓储销售

       1、菌棒选择  专业厂家生产的红托竹荪菌棒,其基本配方为:阔叶树木屑400公斤、麸皮(或米糠、玉米粉)100公斤、石膏粉5公斤、白糖5公斤,水330-350公斤。按照常规制作长满红托竹荪菌丝的菌棒,一般每根菌棒重量为1公斤。

       2、林地选择   各种地形的林地都可以考虑选用,优先选用平地、缓坡,有利于栽培管理;大树树冠覆盖郁闭度0、7以上的林下和中幼龄林林相整齐的林地优先。特别是利用15年以上的缓坡松树林栽培最好。

       3、林地清理  将林下灌丛、杂草连根清除,堆积烧灰,使病虫害没有藏身之地。

       4、土壤消毒  将林地全面垦覆,用甲氰菊酯、辛硫磷等无公害农药喷洒消毒,遇到蚂蚁要挖掉蚁巢。

       5、划痕作床  拉线划痕开厢规定菌床,宽40—45厘米,长20米或根据地块决定长度。菌床间距80厘米。然后将菌床的土壤夯实。

       6、放置菌棒  横向排棒,两根菌棒首尾连接,两排菌棒之间距离2—3厘米。

       7、覆土成垅  菌棒排好之后,从菌床之间挖取泥土覆盖在菌棒上,厚3—5厘米,起盖为垄状。随即覆盖松针或其他树叶草棵,以保持土壤湿度和防止因浇水土壤板结。

       8、调整遮荫  一般郁闭度达到0、7的林地都可以对中下的竹荪起到自然遮阴保护作用,但是局部遮阴不够的地块,应在树干间拉上铁丝加盖遮阳网,以增加郁密度。

       9、林间管理  利用林下湿度较大、空气清新的优点,加强土壤湿度、空气湿度的管理。需要结合竹荪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一般采用喷雾机具补充水分。

      10、适时采收  结合销售市场需要,在适当的时候采取鲜竹荪直接进入市场或烘干进入市场两种形式采收。


二、结果和讨论


1、试验结果:

      以已经完成的一块试验林地为典型事例。

     (1)完成结果  2018年2月25日在织金县的试验林地栽培菌棒150棒(1公斤/棒),就地取土覆盖,再少量覆盖松针以保持较好的墒情。3月10日开始出现原基。5月17日开始收获,7月1日收获结束,共收获干品竹荪8千克。

      (2)实现效益  投入菌棒150棒,以正常购价5元/棒计算,为750元,栽培管理用工500元 ,合计投入1250元 。收获的8千克干品竹荪以500元/千克售价计算,收入为4000元。收支相抵,净盈利2500元。效益显著。

2、讨论

     (1)林下环境是红托竹荪的最佳生活环境

       其实,棚膜草料全覆盖大棚与红托竹荪天然生长环境还有着很大差距。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为了保持高湿而采取全封闭的做法,致使棚内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病虫害大量滋生,也造成竹荪的菌丝体和子实体因为缺氧而生长发育不良,造成了“数多量少、死菇、烂蛋、萎缩”现象,从而受到大量损失。而林下环境既有较高的湿度又保持空气清新,也易于清除病虫害,能够健康地生长发育,而菌棒所用的培养料中已经加入了足够的营养成分,所以能够获得较高的产量,品质也会有较大的提高。

       (2)减少了生产成本

       传统栽培所必须搭建的大棚要求遮阴、保湿,用农膜封闭之后,还要加盖茅草之类,每亩大棚建设成本在5000元以上。应用林下栽培就节省了这笔费用。以每亩产出干品竹荪200市斤计算,每市斤降低生产成本50元以上。

       (3)缩短了生长周期

       由于菌丝生长是在菌棒工厂生产,栽培菌棒都在厂里培养完成,林下环境只是提供较好的出菇条件,一般菌棒种到土壤里之后,一个月左右就可以见到竹荪菌蕾的出现,每一茬生长周期只需要4个月左右,6—8个月就可以完成全过程。比传统的种植方法加快了一半以上的时间。

     (4)有利于群众掌握生产技术

       本技术实现了红托竹荪的“两段式生产”,即在专业食用菌工厂里,利用机器设备制作竹荪菌棒,在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出符合质量要求的菌棒,在适当的气候条件下直接在林下环境里栽培。其主要风险都在菌棒工厂里。栽培上难度不大,群众易于掌握。效益可靠。

        总之,推广林下自然环境栽培的“两段式”生产方式,将大幅度降低成本,缩短栽培周期,避免群众生产的风险,有力地促进红托竹荪扶贫产业的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