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防蓝光市场鱼目混珠,假货何其多啊!
很多人以为买”抗蓝光”就对了
但其实很多卖家都不清楚,
自己家的防蓝光产品规格
若不清不楚
导致消费者买到不实用的假货商品
轻则无效重则更伤眼
随着近视等眼睛健康话题逐渐升温
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也已经抬头
国民视力健康刻不容缓
上一期我们讲了如何辨别防蓝光眼镜的真假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
防蓝光技术中,到底是反射式的好
还是吸收式的好
(蓝光处理的程序,物理学上不外乎就是把蓝光给吸收掉或反射掉;对于直射眼睛的光线,利用吸收式或反射式的光学镜片,确实可以将穿过的蓝光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但是光学镜片的另一面,以反射光的角度看,则出现了巨大的差异。)
市面上有一些宣称抗蓝光的产品
采用的方式是把蓝光给反射掉
因此材料贴上去后会呈现蓝色的光泽
很受消费者的喜爱
实际上这样的产品不但无法达到护眼的效果
反而更伤害人的眼睛
试想蓝光既然会伤害眼睛,蓝光应该越少越好
怎会让眼睛看到更多的蓝色呢?
这种抓住消费者喜欢蓝色又有蓝光的概念
很容易让消费者进入误区
花钱没效果,甚至于更伤眼
如若每天使用显示屏时间很长
建议采用吸收式的蓝光材料
产品的范围包括眼镜,手机保护贴,护目镜及VR镜片等,抗蓝光材料添加后,将出现截然不同的效果,上左图中我们清楚的看到,吸收式蓝光将部分的光线吸收,因此反射的光线中蓝色深蓝色和紫色都相对的减少了,人眼接收到的蓝光确实减少。
上右图中反射式蓝光将部分的光线反射,因此反射的光线中蓝色深蓝色和紫色都相对的增加,人眼接收到的蓝光反而增加,以保护眼睛的角度看,吸收式蓝光确实可以保护眼睛。反射式蓝光反而伤害人的眼睛,从镜片的色泽看,吸收式蓝光因为蓝光减少,将呈现他的互补色黄,反射式蓝光因为人眼看到的蓝光增多,将呈现蓝色的光泽。
以目前市场上大宗的反射式抗蓝光眼镜为例,人体后侧的蓝光透过眼镜反射进入人眼,增多的蓝光量和前方进来减少的蓝光量相抵,抗蓝光效果为零;再以反射式抗蓝光手机保护贴为例,当外在的光线越强,特别是LED的照明环境下,人眼观看手机时反射到的蓝光就会更多,不仅无法保护眼睛,反而让眼睛受到更多伤害;有一次笔者和广东汕尾的某显示屏厂高层对谈,对方就曾提及使用某品牌的反射式抗蓝光教育平板,反而让眼睛感觉更易酸涩就是一例。
SGS是全球领先的检验、鉴定、测试和认证机构,全球公认的质量和诚信基准。上图是SGS于2015进行的吸收式抗蓝光和反射式抗蓝光的反射率全光谱检测报告,文件的报告编号HV-15-03464X可供查证,其中在400nm~480nm的蓝光范围内,反射式抗蓝光材料的反射率特别高,充分验证了这种蓝光材料的有害特性;反射式蓝光产品的最大特色就是呈现蓝色的光泽,如本文第一张图所示,这种产品抓住消费者不明就里和盲从的心态反而会让消费者受害。
我们试著以采用反射式抗蓝光材料和吸收式抗蓝光材料做比较,在白天环境光2000流明(相当于上午十点,晴朗天气在靠窗的室内)情境下,计算人眼接收到的蓝光和其它光数据,上图中红色圈起部分可以清晰的看到反光蓝光在这两种抗蓝光材料上竟有将近600流明的差距,吸收式抗蓝光材料的护眼效果确实非常卓越。
蓝光伤眼究竟有没有国家标准?吸收式抗蓝光材料的规范又是什么呢?待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