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

 容得草堂 2018-08-17


关于茶道你了解多少?今天推荐给茶友们一本谈茶道必看的书籍——日本作家冈仓天心的《茶之书》。



如果你百度《茶之书》,会有很多的书评,这本书畅销百年,深刻的影响了很多人,因此对于这本书的中译版也很多。



冈仓天心

1863年2月14日-1913年9月2日


日本明治时期著名的美术家,美术评论家,美术教育家,思想家。冈仓天心是日本近代文明启蒙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同是对日本近代文明有过重要贡献的福泽谕吉认为日本应该“脱亚入欧”,而冈仓天心则提倡“现在正是东方的精神观念深入西方的时候”,强调亚洲价值观对世界进步作出贡献。



这本书并没有教会我们如何认茶、品茶,但却从更高的层面认识茶。茶之道代表了东方民主的真谛,不论原本贵贱高低,只要你是茶道信徒,就是品味上的贵族。


全书共有七章

第一章 人性的茶杯

第二章 茶的流派

第三章 道与禅

第四章 茶室

第五章 艺术鉴赏

第六章 花

第七章 茶道大师



在这本书的序中,你就可以体会到茶之书的魅力所在。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台湾作家蔡珠儿



冬阳煦暖的午后,麻鹰在海畔悠悠盘旋,我坐在窗边捧读这本《茶之书》,但觉心怡神荡,通体轻盈,思维乘着阳光的金丝,飘然远举,缓缓脱离这海隅小岛,像麻鹰般飞到天际,鸟瞰山海,纵览人世。原本零敲散打、琐碎芜杂的世界,忽而变得平滑完整,轮廓脉理鲜明,你俯仰其间,游目四顾,于是看得更加开阔清楚。好书的魅力,大抵如是。


1906年,冈仓天心以英文写出《茶之书》,向西方介绍东方的茶道文化,这本小书仅只百来页,轻巧纤薄不盈一握,份量却如泰山盘石,历久弥坚。一百多年来,《茶之书》不断新刊重印,流传世界,除了各种英文版,还有德文、法文、瑞典文等版本,而由英文译回的日文版,更有多种译本,可见其经典地位。至于中文版,就我所知,近二十年来,《茶之书》至少有四种不同的繁简体译本,加上这本新译的版本,意义尤其特殊。


然而,茶叶不是中国人的文化遗产吗?为什么要看一个日本人用英文写,而且还是一百年前出的茶书?


答案很复杂,但也很简单:因为中文世界里,没有出现这样的一本书。中国虽有连篇累牍的茶经茶典、茶谱茶话茶录,却没有一本像《茶之书》这样,能以精简如诗的文字,深人浅出,宏观远照,除了勾勒茶史梗概,溯探茶道的核心精神,阐发个中的美学意境之外,还能评比欧亚,论衡东西,具有强烈的文化观点。


南方有嘉木,茶叶发源于中国,华人是晟早喝茶的民族,自古迄今盛行不衰,喝茶人口跨越阶层地域,上者细品佳茗。下者抱着玻璃茶罐咕咕牛饮。茶与“柴米油盐酱醋”并列,固是居家必备之物,在儒家传统中,却也被视为口腹琐事,顶多是文士的闲情雅兴,风花雪月无关志业,饮馔小道不登堂奥。


但是冈仓天心的《茶之书》,却把世俗形下的饮馔之事,提升到空灵美妙的哲学高度,甚至是安身立命的终极信仰。


茶与茶道,反映出迥异的文化态度。茶叶虽然原产中国,唐代才传人日本,八百年后,却从饮料脱胎换骨,演化成“和敬清寂”的茶道,晋升为一门生命美学,试图在庸碌琐碎的日常生活里,淬炼出精纯完美。


《茶之书》以“一碗见人情”破题,生动描述茶道的

本质特性,开宗明义就指出:


茶道是一种对“残缺”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




茶道表面是美学仪式,内里则渊远流深,奠基于道家和样宗思想,冈仓天心不惜用两章篇幅,深入阐释茶道的流派和精神奥义。他把中国茶史分为三个时期,唐代的煎茶是古典主义,宋代的点茶是浪漫主义,明代的淹茶则是写实的自然主义,不同的泡茶方式,体现出不同的情感和时代精神。


茶叶,道家和禅宗,都发源于中国,中国也有过讲求境界的茶道,只是时代断层造成文化裂变。冈仓天心认为,元代之后,中国因异族入侵,经历兵燹战乱,颠沛动荡,致使礼俗隳坏流失。日本反而承传唐宋古礼,并把禅学融入茶事,在15世纪形成茶道。


冈仓天心形容:

对晚近的中国人来说,喝茶不过是喝个味道,与任何特定的人生理念并无关连。国家长久以来的苦难,已经夺走7他们探索生命意艾的热情。


他说,中国人喝茶,已失去唐宋的幽思情怀,变得苍老又实际,成了“现代人”(He has becomemodem)。


这里的modem,需要解释一下。不管翻译成现代,摩登或者时髦,这个字眼大半是正面的,意味着新颖进步。然而早前并非如此,英国文化学者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指出,此字在19世纪之前的用法,大部分具有负面意涵。冈仓天心此书虽写于20世纪初,却沿用modem的旧有语义,含有功利实际、市侩伧俗的贬意。


然则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冈仓天心的析论与批评,并非针对中国,进行褊狭的民族文化论战,反而是同盟连手,把中国、印度和日本文明等量齐观,以亚洲抗衡现代西方,展开文化的反击批判。


面对西方的无知与误解,他几乎是气急败坏:

西方究竟何时才能够,或者才愿意理解东方呢?

……要么不是把我们想成以莲花的香气为生,要幺就是相信我们以蟑螂老鼠为食。


冈仓天心的“现代”,是日本的明治时期,欧美列强横霸世界,西风压倒东风,东亚传统饱受蹂躏摧折,引发各种维新改革,其中彩响最大的,当然是福泽谕吉的“脱亚论”,他主张“文明开化”,全面学习欧西文明。冈仓天心却主张“兴亚论”,提出“亚洲一体”(Asia as one)的宏观概念,以“爱与和平”的东方精神,抗衡西方的物质与机械性一。


《茶之书》除了是茶道的入门手册,更是亚洲文化的答辩书。好在冈仓天心到底是美术家,不以滔滔理论高谈雄辩,而以优美的文笔和意境,巧譬善喻,引人人胜,藉由介绍茶道的建筑,艺术鉴赏,花艺以及茶人风范,具体演绎东方的精神文明。


茶室是简朴素雅的“不全之所”,艺术是性灵的交流呼应,花草需要珍惜礼敬,而茶人不只在生活中贯彻茶道的唯美精神,更不惜生死与之,以身殉美。冈仓天心以“千利休的最后茶会”收尾作结,把美感推向决绝悲壮的最高点:

唯有以美而生之人,能以美而死。伟大萘人的末日,如同他们此生其它的时刻,尽是高雅动人。



这种近乎宗教的心态,早已和茶无关了,茶就像庭园、插花、陶器等事物,只是通往“道”的工具、到岸舍筏,最终要完成的是生命境界。《茶之书》的迷人之处,就是写出了茶道的美感境界。


一百年后的2l世纪,现代文明和东西冲突,早已历经几番风雨,当“后现代”都不再摩登时,这本书反而别有新意。在这个高度专业的时代,学科分类日趋繁细,像《茶之书》这种博物学式的著作,早成广陵绝响。冈仓天心学贯东西,深谙汉文和英语,在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领域纵横穿梭,笔走龙蛇,来去自如,气势如长江大河。


冈仓天心文笔优美,《茶之书》的英文原作有如散文诗,清简隽雅,流丽可诵,然而译起来并不容易,这一中译本除了力求典雅,注释上也花了不少功夫,嚼饭哺人又添养分,更是难得。



※部分文章与图片来源网络,未能与原作者取得联系,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