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的孩子们都陆陆续续成长起来了,不少朋友受我的影响希望给孩子普及点传统文化,有些开机构的朋友为了让自己的孩子学到正宗的国学多次邀请我去他们那里开班授课,很感激大家对我的信任,在此表示感谢!无奈路途遥远,且给孩子们的课一般都要安排在周末或者晚上,对于同样有娃的我来说,这些都是我的黄金时间,只能留给自己的娃,抱歉,我不是一个有事业心的人。不过,对于国学的启蒙倒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建议供参考,现在仍然不断有人在问,所以决定还是写出来免得重复说话。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经济全球化时代要不要学国学?毫无疑问,做为一个中国人,学习传统文化是必须的。然而做为一个现代中国人,更是全球公民,不仅要学习国学经典还应该掌握先进科学技术以及西方经典,时间对我们来说是极其有限的,正如庄子所感慨:“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此时选择就显得至关重要。可我们是一个有着几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典汗牛充栋,究竟该如何选择呢? 这个问题去年我思考了有足足半年时间,最后圈定了六本书:“四书”、《庄子》和《道德经》。有些人可能奇怪了,怎么没有诗词?这个问题我的朋友们也同样问过,首先我要申明这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仅供参考。前面我说过我国历史悠久,经典很多,随手拿起哪个都是珍宝,拿在手里哪个都不想丢,可对现代人尤其是孩子来说时间实在实在太宝贵,只能精简再精简。诗词之所以没有在我的考虑范围内,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比较耗时,前几年给孩子们办过一个公益诗词课,虽然只讲了16首诗,但备课时间却耗费两个月,收获当然是有的,但是是碎片化的,16首诗几乎一人一首诗,每首诗都是独立的,要准备诗人生平,诗的背景,以及相关知识……知识面是扩大了不少,但不系统,就像我们每天刷微信文章一样,看似每天都在学习,实际上都是碎片化的。两个月的时间我可以对《论语》有个初步了解,并对儒家思想有个大的框架认识,就像建房子一样,房子的骨架就搭好了,接下来就是添砖加瓦的装饰了,这样的知识是系统的。 其次,从中可以看出儒家经典占据多数。这不奇怪,中国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儒家思想渗透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了解儒家思想就无法真正理解我们的国家和我们自己。儒家经典又以春秋和宋明时期为佳,我本人对张载、朱熹、王阳明的思想都很欣赏,曾粗浅的读过他们的大作,也希望有机会能深入学习。不过学习宋明理学尤其是阳明心学,如果不理解孟子、曾子的思想,不仅无法体会其精髓,而且还会走向歧途,所以最节省时间的办法就是直接读春秋时期的经典,后世的经典无不都是在此基础上所做的发挥,虽有新意,但根却在春秋。 春秋时期儒家经典当属朱熹所列的“四书”,如有古文功底可从《大学》入手,一来字数少,一共只有1700多字,对初学者来说很容易产生成就感;二来《大学》的三纲八目以极简的语言概括了儒家的精髓,且后面的论证也是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对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极好的,朱熹将《大学》作为入门之书一点不为过。上半年就和孩子一起学了一段时间《大学》,很明显的感受到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迅速。后来因接受了《论语》课的教学任务,只好暂时放在一边,这几个月在《论语》备课中发现,对没有古文基础、逻辑思维还未建立起来的小孩子来讲《论语》其实是很好的入门教材。 《三字经》中有这样几句话: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从中我们可以知道《论语》是一部以记录儒家创始人孔子的言行为主要内容的书。因为是孔子日常生活的记录,多半是聊天形式的,都是有针对性的,在《论语》中我们随处可见对同一件事,孔子针对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回答,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特点,也因为这种日常聊天的形式给我们呈现了一个活生生的和蔼可亲的老爷爷,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很多聊天情境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小朋友很容易身临其境,另外每则内容短小精悍又相对独立,特别适合小朋友接受。 四书读完,可以说儒家体系就装在心里了,儒家其他经典的思想几乎不会出乎其右了。然而中华文化并不等于儒家文化,春秋时期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家,另外还有道家、墨家、法家、阴阳家……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值得学习的就是道家经典了。《道德经》可以教给我们学会辩证思维,个人感觉《道德经》和《易经》的核心是一致的,如果《易经》、黑格尔或者马哲的辩证法学的比较过关,掌握了精髓,时间紧张的情况下《道德经》可以暂时忽略,但《庄子》一定要读。如今社会人人标榜个性,但绝大多数其实都是自私,唯我独尊,并不是真个性,真正的个性应是庄子式的,潇洒而不放纵,自我但尊重他人。 儒家也好,道家也好,说到底都是一种人生哲学,在如今的时代只学这些就稍嫌单薄了,而且很容易陷入“中华文化世界第一”的一种盲目自信状态。做为全球化时代下的公民,还应该留点时间来学习西方经典,西方国家在经历了一千年黑暗期之后能迅速崛起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兴起有直接的关系,以笛卡尔为代表的近代西方哲学与中国的人生哲学截然不同,属于自然哲学,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前身,其追求真理、敢于质疑、注重逻辑的精神正式我们文化中所缺少的,也是科技时代必备的精神,也是必须要学习的。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们呼吁国人应睁眼看世界,今天仍然需要睁眼看世界,而且更加紧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