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海记忆│过暑假 吃冷饮

 zzm1008图书馆 2018-08-18

 视频来源:《上海故事·快乐的暑假》


在冰箱还没有普及的年代,西瓜无疑是夏天最解渴的物品。大人在下午就会把西瓜放在一只水桶里,垂入井中,让西瓜浸泡在井水里,等吃好晚饭拉上来,西瓜已经泡得冰冰凉了,随着喀嚓一声响,一个大西瓜八瓣开,大人孩子都吃得不亦乐乎。

会做人家的姆妈还会想尽办法不浪费,西瓜子收集起来晒晒干炒一炒,零食就有了;西瓜皮晒干切条腌制一下,过早饭的小菜就有了,一瓜多吃,物尽其用。

除了西瓜,度夏的孩子们最希望能喝到冰水、吃到棒冰,然而这些东西也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得到的。

那个时候最大众的解暑饮料就是冷饮水。提到冷饮水,现在的孩子根本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相信年纪超过40岁的上海人都喝过,当年它在夏日里受到的热捧不亚于现在任何一款时尚饮品。

那个年代,普通老百姓家里都没有冰箱,要买冷饮水只有拎着热水瓶去大的食品商店排队购买,上海人称之谓“泡冷饮水”。其实这个冷饮水就是普通的用饮用水做的冰水,把自来水从一头灌进制冷机,另一头流出来的就是冰水。

买回家后把冷饮水倒在碗里,加一点醋、加一点糖,调一调,就觉得味道很好了。条件稍微好一点的人家,会放点糖浆、桔子粉、或者菊花晶,用冰水一冲,喝上一口,又甜又冰,直达心底,非常解渴。

当时上海很多工厂都把冷饮水当做防暑饮料发给员工,很多人舍不得吃,就从家里带只保温桶来,把分发给自己的冷饮水灌到保温桶里带回去给孩子喝。夏日的傍晚,暑气渐消,洗完澡,扑上一脸一脖子的痱子粉,搬把小椅子坐在弄堂里的通风处,再喝一口妈妈带回来的冷饮水,冰冰凉凉、舒舒服服,幸福感就来源于这么小小的点滴之中。

当年还有一种绿色玻璃瓶装的盐汽水,外观类似于现在的瓶装啤酒,这是当时工作车间环境较为恶劣,或者重体力劳动者才能享用的单位福利。虽然口感有点奇怪,但确实解暑的效果非常好。盐汽水在当年可是稀罕物,谁家爸爸下班回家,要是自行车兜里装着几瓶盐汽水,这可是让整条弄堂里的小朋友都眼红的事情。

其实在暑假里,孩子们最想吃的冷饮是棒冰,当时一根棒冰虽然只有4分钱,但是在那个1分钱也能派很多用场的年代,略显奢侈。当时每家人家孩子都多,棒冰又太贵,家长就算省下来自己不吃,也很难满足孩子们的需求,只能难得买一次。不过会过日子的孩子们也会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比如买棒冰棍断掉的就可以便宜1分钱,又比如买一根棒冰两个人一起分享,你舔一口,我舔一口,其乐融融。

当年,冰柜也很少,只有在规模比较大的食品店里才有,买棒冰主要依赖走街串巷的小贩,他们一般背着一个木箱,或者在自行车书包架上驮着一只木箱。打开木箱盖,里面是一层厚棉被,起到保温的作用。棉被下面放着几个保温壶,分别盛放着不同品种的棒冰。只要远远看到这些卖冷饮的小贩,孩子们就坐不住了,想尽办法缠着大人讨点零钱去买棒冰解馋。

那时候的棒冰棍不是现在大家常见的扁扁的那种,而是细长的、方方正正的,好多吃棒冰的男孩子,不会丢掉棒冰棍,甚至还会到马路边去捡人家扔掉的棒头,洗干净晒干后,把它们一根一根搭起来,然后用铅丝饶紧,做成手枪,跟小伙伴们玩打仗游戏。还有爱动脑筋的小朋友,自己再动手雕琢一下,或者接个灯泡来点光效,那做出来的手枪可是羡慕死其他人了。

现在市面上各色冷饮品种繁多,吃冷饮再也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情,可是吃到冷饮的那种幸福感却再也找不到了。

—本周故事讲完了 下期再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