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叛逆不听话,竟是件好事儿?【情商育儿干货-DV03】

 Dxy360 2018-08-18

最近小编的好朋友向我诉苦,她说:“豆豆(2.5岁)最近很不乖,以前她很听话,但是最近不管我说什么或者要求她做什么,她都拒绝,而且动不动就哭,周围的朋友告诉我,豆豆可能是进入“叛逆期”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呢?”


本期《情商育儿干货-视频DV03》今天整理了著名心理学者、情商教育专家张怡筠博士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和建议。



视频来源 《世界爸妈说》


课代表来划重点了~


幼儿在2-3岁由于自我意识发展和主观能动性增强, 对成人的要求和安排表现出不服从、任性、不听话喜欢闹“独立”,心理学上称这一时期为幼儿的“第一叛逆期”,也称为“第一发育期”。



幼儿叛逆期的常见表现


1、和爸妈唱反调


对爸妈要求的事偏不做,越是禁止做的事情越要做。


2、破坏性强


摔东西、拆玩具、乱写乱画、撕书、故意把玩具丢的满地都是。


3、习惯性说“不”


2岁的孩子,最喜欢说的词语大概就是“不”,不管爸妈说什么,都说“不”。


4. 容易和别的孩子起冲突


不愿意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玩具,但又爱抢别人的玩具,甚至会推搡和殴打别的小朋友。


5. 情绪不稳定,爱发脾气


想要做的事坚决要做到,如:坚持要穿喜欢的某件衣服某双鞋,即使不符合季节,否则就大哭大闹。


幼儿为什么会有叛逆行为


1、自我意识高涨


自我意识的发展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个体, “不”或“反着做”是用来彰显自我独立和与众不同的方式。如:“宝宝,关掉电视该睡觉了”,“我就不”;另一方面,自我意识产生之后,孩子对“自我”的能力感到好奇,想要通过多种方式去探索自己能做什么,可以对周围人产生什么影响,因此表现出很多非常规的行为和举动.(如:喜欢变着花样扔东西,从高处往下扔玩具,或者是把玩具扔到沙发、椅子下面等各种地方,弄的越糟糕反而越高兴)。



2、活动能力增强


孩子在三岁之前,能做到的事情非常有限,需要父母悉心照料。但随着身体活动能力进一步的发展,很多事情孩子可以自己动手,因此他们渴望扩大活动范围,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但爸妈因为担心孩子受伤害,总是去阻拦和限制她们的的活动,孩子就会反抗。



因此孩子在2岁左右出现的叛逆行为是孩子走向独立的必经阶段,有利于孩子独立人格的建立和发展。所以,面对孩子的叛逆行为,宝爸宝妈不需要过度担忧哦。



 应对叛逆行为的小技巧


误区避免


1 、高压强制政策


面对宝宝的反抗,如果爸妈一味的采取高压强制政策,让孩子屈服和顺从,不仅仅会挫伤孩子独立人格的形成,还是使孩子产生消极的负性情绪。


2、 溺爱顺从政策


相反的,如果爸妈对孩子提出的任何要求和反抗毫无约束,同样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无法养成良好的习惯,低自控力,自负等等。


正确做法


1、多项选择法


爸妈们可以在接纳和理解孩子的基础上,给孩子选择权,让她(他)自己做决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满足孩子所需的“掌控感“,从而摆脱与大人对着干的情绪,很开心的接受爸妈的提议,如:想让孩子练习钢琴,可将“你该练习钢琴了?”更换为选择题的说法,“宝贝,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吧,请问你要先吃点心再练习钢琴,还是先练习钢琴再吃点心呢,你想选择哪一个呢?”



2.、正话反说


如果孩子有说“不”的习惯,反其道而行之或许是个不错的方法,如果想让孩子多吃点苹果,

可以说:“妈妈好想吃这个苹果,我猜你一定不想吃,那妈妈就要拿走吃掉了。



情商加油站

独立性指的是个体依靠自身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决定,并能自我调节而达到目标的行为倾向,与进入小学能否独立完成作业, 成人后能否独立决策和承担责任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情商力。在独立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2岁),爸妈需要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孩子建立和提升该能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