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萨姆人与阿洪王国

 地球生物与人类 2020-09-01

一、阿萨姆人

阿萨姆人主要分布在印度东北部的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总人口约2420万人(2006),保留傣泰特征、认同傣泰身份的阿萨姆人有425万人左右。

阿萨姆语是泰语、孟加拉语、印地语等语言融合形成的语言,跟泰语、孟加拉语、印地语均有相似之处,使用以梵文天城体字母为基础的文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15世纪的文献,如《罗摩衍那》的译本。

阿萨姆人外形特征与黄种人比较相近,在印度很容易被区分,这就更使得他们具有强烈的不安全感。

阿萨姆人(Assamese)源于中国云贵高原的傣()族,曾多次在云贵高原建立政权,后因中原王朝及其他民族的挤压,逐步向中南半岛南亚次大陆迁徙。

13世纪初,勐雅、勐卡(云南保山境)的傣()族王子苏卡法,带着象征傣()族王权的梭陀,带领9000多人,2头大象,300多匹马,经勐卯(云南德宏境)、户拱(缅甸克钦境)等地,花了13年时间从胡贡(Hukawng)河谷越过帕凯(Patkai)山脉,进入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在迪潘(Tipam)建立城邦、开垦稻田、修建水利系统,并鼓励傣()人与原住民摩兰人(Morans)、那加人(Noga)、勃拉人(Borahis)通婚,以此扩充人口、壮大实力。

1251年,苏卡法将城邦迁至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查莱碉(Charaideo),正式称王建立勐顿顺罕(即顿顺罕国)。勐顿孙罕在苏卡法及其子孙的经营下,到第四代王苏康法时,已经控制了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

14世纪初,同是傣()族政权的勐卯弄(即麓川王国,包括缅甸北部、云南西部)在勐顿孙罕东部兴起。1316年,勐卯弄的舍汗法大王集结90万兵力,以胞弟混三弄为总兵,刀思云、刀帕洛、刀思汉等人为大将,率兵西征勐顿孙罕,勐顿孙罕成为勐卯弄的属国。混三弄率领的90万西征傣()军除少数回到勐卯弄报捷外,大部分都留在勐顿孙罕驻防,傣()族在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的主体地位得到巩固。

1397年,深受印度婆罗门教影响的苏党法继承勐顿孙罕王位,印度婆罗门教在勐顿孙罕的地位得到提高。随着印度婆罗门教在勐顿顺罕的普及,周边其他信仰印度婆罗门教的民族逐渐与傣()族融为一体,很多民族的语言融入到傣()语中,()”逐渐变成了阿萨姆(Assam)”勐顿顺罕则成了阿萨姆国(Assam state)”

二、阿洪王国(阿萨姆王国)

阿洪王国(1251-1838),也称勐顿顺罕国阿萨姆王国,是傣族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流域建立的封建王国,曾统治印度东北部长达六百多年。

1)傣族西迁

13世纪初,生活在伊洛瓦底江流域、萨尔温江(怒江)流域的傣族,因人口增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开始向周边寻求宜居的土地移民。此时,南面的缅人已经兴起,东面也有大理强权,只能向西面寻找新的领土。

1215年,勐雅、勐卡(今保山昌宁)一带的傣族头人苏卡法,带着象征傣族王权的梭陀,带领9000人的男女,两头大象,三百多匹马,经勐卯(今瑞丽)、户拱(今缅甸北部)等地,花了十三年时间从胡贡(Hukawng)河谷越过帕凯(Patkai)山脉,进入到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

1228年,苏卡法在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的迪潘(Tipam)建立城邦,开垦稻田,修建水利系统,与布拉马普特拉河谷的原住民摩兰人(Morans)、那加人(Noga)、勃拉人(Borahis)交好,并鼓励傣族与当地民族通婚,扩充人口,逐渐壮大起来。

2)阿洪立国

1251年,苏卡法将城邦迁至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北岸的查莱碉(Charaideo),建立勐顿顺罕国,也称阿洪王国

勐顿孙罕国王自称诏法Chao-pha),诏法以下有邦勐Phrang-Mong)、陶勐Thao-Mong)、Thao)、录令Ru Ring)、录百Ru-Pak)、录少Ru Sao)、普坎Phu-Kan)、普克Phu-Ke)、普津勐Phu-Kin-Mong)、纽勐Niu-Mong)等各级官员。勐顿孙罕复制了母国果占壁的制度,加强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对外征服周边各部族,到第四代王苏康法时,已经控制了整个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

3)臣服麓川

14世纪初,勐顿孙罕东部的麓川王国兴起,企图建立统一的傣族帝国,吞并周边各国,起兵西征勐顿孙罕。1316年,麓川王思汉法集结90万兵力,以胞弟混三弄为总兵,刀思云,刀帕洛、刀思汉盖等为大将,率兵西征勐顿孙罕,勐顿孙罕举国投降,混三弄班师回麓川,勐顿孙罕派混干波勐组成使团,携金银贡品到麓川王都允姐兰称臣纳贡。

勐顿孙罕臣服麓川后,年年到麓川朝贡,与其他泰族各部的贸易与交流不断增多,商路畅通,不少泰族开始移民到土地肥沃的勐顿孙罕,增强了勐顿孙罕的实力。

4)印度化

1397年,深受印度婆罗门教思想影响的苏党法王继承勐顿孙罕王位,婆罗门教在勐顿孙罕的地位得到提高。苏党法执政期间,逐渐疏远麓川向印度靠拢,麓川也忙于应付内乱,无暇顾及遥远的西方,勐顿孙罕开始印度化。

此后,勐顿孙罕国王开始用印度教的头衔来作为自己的称号,诏法陶勐等傣语称谓,逐渐被布拉哥哈因Buragohain)、巴尔哥哈因Bargohain)、巴帕特拉·哥哈因Barpatra Gohain)以及拉吉科瓦斯Rajkhowas)、巴鲁阿Barua)、哈扎利卡Hazarika)、塞基亚Saikia)、博拉Bora)等带有印度色彩的头衔所取代。傣语里融入了大量的外来词汇,勐顿顺罕也慢慢被称作阿萨姆(Assam

5)战争与冲突

17世纪开始,逐渐印度化的阿萨姆开始被印度的王朝视为势力范围。1615年,印度莫卧儿王朝派塞克瓦希姆(Sekwashim)将军率兵入侵阿萨姆,经过多次战役后,阿萨姆渐渐处于下风,只好提出和解,划定国境线,以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的支流巴那底河(Bamati)到南岸的阿苏里亚里(Asuleoari)作为两国的边界。

此后,阿萨姆不断被周边部族侵扰,达夫拉(Dafra)、坎腾那加(Khamten Naga)等周边山地民族的入侵。1662年,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孟加拉副王米尔·朱姆拉赫(Mir Jumlah)又远征阿萨姆,从高哈蒂、森拉加尔(Simragar)和科利亚巴尔三处进军,占领了当时的阿萨姆首都噶尔贡(Garhgaon),阿萨姆军退到了查莱雕。莫卧儿军攻势正猛时,恰逢雨季来临,补给困难,不得不后退,阿萨姆军才得以喘息,重新组织进攻并夺回首都噶尔贡。莫卧儿军和阿萨姆军最后缔结和约,退到孟加拉。

1671年,莫卧儿王朝再次入侵阿萨姆,傣族将军腊西特·波甫坎(Lacit Borphukan)率领傣族军民在高哈蒂郊外大败莫卧儿军队,成功遏制了莫卧儿王朝势力的扩张。莫卧儿军撤退后,阿洪王国恢复元气,开始整肃周边民族,征讨战争期间侵扰阿萨姆的山地民族,疆域反而有所扩大,地位也得到加强。

1672年,第三十代王苏牙法被鸩杀,之后登基的国王不断被废黜或弑杀,阴谋、反叛、暗杀、内乱使阿萨姆陷入混乱。高哈蒂再次落人印度莫卧儿军队之手,周边山地各族又反复入侵。

1681年,贾达达尔·辛格国王即位,定都于帕尔科拉(Palkora),平息了内乱,驱逐占据高哈蒂的莫卧儿军队,把阿洪王国与印度莫卧儿王朝的国境线划定在玛纳斯(Manas)河。

贾达达尔·辛格国王执政期间,拥护萨克塔教派迫害瓦斯纳瓦教派,导致两个教派之间冲突不断。到1769年,拉克什米·辛格国王即位时,教派冲突越来越严重,印度教的摩亚马里亚(Moamaria)派反叛,境内各部族纷纷自立,阿洪王国再次走向衰弱。

1792年,时任国王高利纳特·辛格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求助于英国,威尔什(Walsh)大尉率部进入阿萨姆,帮助阿洪王国平叛,混乱的局面暂时得以平息。英军的撤退后,高利纳特·辛格国王放弃了朗普尔,迁都于约哈特(Jorhat)。不久,英国东印度公司在阿萨姆驻扎军队,开始介入阿洪王国的内部事务。

6)英缅角逐

1822年,缅甸趁阿萨姆衰败之际,出兵攻占阿洪王国,并扶持约郭什瓦尔·辛格担任傀儡国王。1824年,早就将阿洪王国纳为势力范围的英国以协助阿洪王国驱逐入侵的缅甸军队为名,趁机控制了阿萨姆,废除了由缅甸扶持的傀儡国王约郭什瓦尔·辛格。

1826224日,英国与缅甸签订了杨达波条约(Yandabo Treaty),确立了英国对阿萨姆的实际支配权,阿洪王国沦为英国的附庸。1833年,英国在阿萨姆另外划出一块土地,让前国王普兰达尔· 辛格(Purandar Singh1818—1819年在位)直接管理。1836年,英国以不交税为由,突然罢免了普兰达尔·辛格。

1838年,英国正式宣布将阿萨姆邦纳入英国版图。从此,傣族结束了对布拉马普特拉河谷地区长达600年的统治,成为英属印度的一个行省。为了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傣族人不断反抗,但屡屡以失败告终。

1947年印度宣告独立,阿萨姆成了印度的地方政府,当局不断压制当地傣族的发展,不承认傣族对阿萨姆的历史功绩,将傣族边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