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建筑文化中,什么叫“瓦作”?它有什么历史渊源?

 思明居士 2018-08-18

说到瓦作,不得不说一下古建筑的建造方式,从地基开始,上梁盖瓦,最后的屋内修饰。

我先解释一下古代屋宇的建造要求及顺序,看完之后你就会明白瓦作是属于房屋建造的哪一部分。

(打地基,搬运柱石)

(按照房屋格局,定位柱石位置)

(进山伐木,挑选柱子木材)

(固定尺寸,对木材加工)

(立柱上梁,搭建主要结构)



(制作斗拱大样)

(再加工梁托,雕刻纹饰)

(拼接斗拱上部结构,完成斗拱)

(完成房屋大木架,屋顶阁子椽子的拼接)

(屋顶结构构造)

(这就说到了本文要说的瓦作,也就是屋顶瓦片的主要结构部分)




(完成瓦片的烧制,上瓦)

(建造木骨泥墙或者垒砌砖墙)

(完成房屋外部护栏和铺设台基)

(屋内彩绘及墙面修饰工作)

注意,这只是古代房屋建筑的一个大概建造方法,古代建筑千差万别。

看完之后,朋友们应该知道瓦作是屋顶的哪一部分了,下面我再说说瓦作,是指中国古代建筑屋面工程作业,最早出现在西周时期。

在宋《营造法式》中“瓦作”一项包括苫背、铺瓦、瓦和瓦饰的规格和选用原则等。

到了清代,清代的《工部作法》还把宋代砖作的内容并如到瓦作了,如砌筑磉墩、基墙、房屋外墙、内隔墙、廊墙、围墙、砖墁地、台基等。

中国的陶瓦最早出现于西周,随着时代的进步,瓦片的出现和形式的多样化,瓦作的工艺及方法耶越来越多,瓦件、瓦顶、屋脊等特殊工艺的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瓦件规格繁多。宋代有筒瓦六种,板瓦三种,鸱尾六种,兽头八种,蹲兽四种。清代琉璃瓦和瓦饰统一配套,分十级,实际只用第二至第九级,称二样至九样;

屋顶两坡瓦面接缝部分,多用屋脊骑缝压盖,以防漏雨。

位于前后两坡接缝部分的屋脊叫做正脊,自正脊两端向下垂至檐部或斜垂至屋角的屋脊叫做垂脊。重檐屋顶下檐屋脊出45°斜垂至屋角,称角脊;歇山屋顶垂脊下端出45°斜垂至屋角的屋脊,称岔脊。

还有其他的瓦作工序及样式构件,这里就不一一祥述,有机会我会另外回答,喜欢的朋友可以继续关注一下。

   在古代,房子上最简单的青色瓦老百姓多称“布瓦”,盖房子难道和布匹还能扯上关系吗?实际上还真是。

布瓦,是古建筑专有名词,老百姓就通俗用“青瓦”、“灰瓦”来统称,说的就是屋顶上用量最大、最便宜的那种简单的素面瓦。这种瓦最初发明的时候,古代工艺不成熟,不知道该怎么成坯,毕竟和青砖不一样,在当时来说太薄,所以模具上多用粗布铺衬制作,成品瓦上也就印上了布条纹,老百姓看见后就叫它“布瓦”。

布瓦用的特别多,细分起来还能再分为筒瓦、板瓦、勾头、滴水四个大类,甚至到清代,工匠们对布瓦严格编号,标注为一号至十号,既有规格不同,也有等级高低。

布瓦吸水性强,工艺简单,造价便宜,比琉璃瓦用的多,而布瓦的发明据说在公元11世纪前,到战国就十分流行了,陕西的岐山西周遗址曾出土中国最早的布瓦。

有古建筑营造和山西看庙问题欢迎问我

亦文亦物,一分钟讲古建,希望文化遗产对所有普通人平等开放

 10   18评论
 分享
 举报

我是做传统古建筑的,坚持传统材料,传统工艺,我们工匠叫素瓦,素瓦吸水性强,地表蒸发的水汽上升到屋顶,素瓦可以吸收水分,然后通过素瓦蒸发出去,不至于怄水,保持了木结构的干燥性,一定程度上也避免了给白蚁提供了潮湿的生存条件!我们见过些仿古建筑,也有一些翻新的古建筑,由于对传统建筑工艺和材料特性的不了解,经常在瓦底刷白漆…长时间下来,地下的湿气蒸发到室内的空气,白漆把瓦的透气特性瓦解咯,水散不出去,整个房间都是闷热,传统古建筑清凉透心的建筑功能都失去了!虽然外观做的像,但是实际的使用功能却答不到!很多的现在建筑工匠对传统古建筑一知半解,只在乎的它外观,却不知其内涵!造出来的建筑,只会让年轻人更加厌恶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工艺!





布瓦是古建筑中最普通的一种瓦。

在今天我们常拆除老瓦房,屋面上的U形瓦就是古时所称的布瓦。当然,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己是改进后的机制瓦了。

在远古,因为没有机械,建筑中所用的砖和瓦全靠手工制作。

工人们在制作砖.瓦的时候,先选择泥土粘性较好的田块,去除杂草,将泥土翻松,然后加水。接下来由一壮劳力牵着三,四条牛,人做轴,挽牛绳于手,作旋转状.反复踩踏,直到泥浆纯熟。

做砖时.先用木制成模具。用时.将模具润湿.将泥灌进模具,反复挤压抹平.然后脱模.一块标准砖坯就形成了。

而做瓦则较为复杂.由于瓦是U形且薄.不易脱模,所以在制好U形模后,使用时先将其湿润,湿润后必须在模内覆盖一层土布,然后将泥置于模内,反复筑摸到感觉适度,稍阴干,将模倒置,其瓦脱模而不粘。

在制作过程中必须要用布贴模以达到良好的脱模效果。故人们常称之为布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