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介绍:银登明,BB情商乐园园长,儿童情商教育专家,国家心理咨询师,量身教育创始人,贵州电视台特邀嘉宾,政府、企业、学校及个人合作,请联系18198575466(Jack),转发文章请注明出处。 情绪猛于虎,很多父母当遇到孩子的情绪爆发时,自己就开始不知所措,开始逃避,开始抓狂,就是不愿意去面对,因为情绪对于我们很多父母来说,也是一匹自己都还没有驾驭好的“野马”,又怎么能够去帮助孩子认识这样一匹“野马”呢?如何帮助孩子去驯服情绪这一匹“野马”,是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主题,也是每一个父母都应该学习的育儿必备技术。 在疏导孩子情绪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孩子的情绪,我认为情绪是人与生俱来的一种“语言”,因为在儿童还未完全发展语言与其他人交流之前,他们利用“情绪语言”告诉外界,我感受到了什么,我饿了,冷了,尿裤子了等等,当然,这个其中情绪还有一种自我的内在感受在里面,当孩子感受到开心、感受到被伤害、感受到攻击等等,这个时候情绪会对孩子有一种保护作用,是孩子利用情绪对外界发出一种信号,让父母感知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的感受,还有就是情绪是一种能量,这种能量因内外刺激而产生,一旦能量产生之后,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它是不会无缘无故消失的,它需要一个释放的通道,比如说:我们看到一个年轻人当谈恋爱时,或许他什么都没有说,我们也能够感受到他散发出来的气息是愉悦的。 伴随着孩子的成长,情绪一开始是表达内心的感受,释放内心的能量,一个交流的语言,因为孩子社会化的发展,有的孩子将情绪作为了一种“控制”父母的工具,因为我们很多的父母也不能够面对自己或他人的情绪,所以,在这一点上很容易不停的被孩子情绪所“控制”,当父母感受到自己被“控制”时,一种无力感油然而生,但是,在孩子面前,作为父母我们怎么可以表现得“无能”呢?于是我们的父母们开始用常见的错误方式来处理孩子们的情绪,常见的错误处理情绪方式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错误处理方式是反对型,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的父母开始反对孩子的情绪,不允许孩子释放自己的情绪,常常说:“不准哭”“有什么好害怕的吗?”等等,让孩子抑制自己的情绪,孩子们的内心感受是:现在连自己的内心感受都不被允许,我连和自己的感受在一起都不行,孩子们开始慌乱,会变得不知所措,长大之后,我们很多人都不能够面对自己的情绪,或许是这一辈父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因为我们很多父母在小的时候也是不允许哭的,看到孩子的哭泣,不知所措,唯有制止,方能感觉内心平衡,但这个孩子造成的伤害是,情绪是不好的,有情绪是不对的,所以,我要隐藏自己的情绪,也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会本能的去逃避哪些负面的情绪。 第二种错误处理方式是忽视型,当孩子有情绪,特别是因情绪哭泣的时候,我们的父母就装着没有看到,任由孩子哭泣,甚至有的父母还会说,你哭到别的地方去哭,不要在我面前哭,我看到都烦,或者是你去房间哭,哭好了再出来,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情绪视而不见,很多时候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关心我,我一点点都不重要,有一种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感觉,有一次一个小女孩来到我们营队补课,因为第一次来到陌生营队,有点不适应,坐在垫子上开始哭泣,我坐在这个孩子的旁边,默默的陪伴着她,用手放在她的后脑勺,坐在我旁边的一个小女孩告诉我:“登明哥哥,不要理她”,我说:“为什么呢?”“你不理她,她一会儿就会好的”小女孩告诉我,我说:“你怎么知道她一会儿就会好?”“我哭的时候,我妈妈就是这样对我的,她不理我,我一会儿就好了”,当我听到这里的时候,有几分心疼;一个妈妈在这个课程中,我让她扮演这个被忽视的小女孩,问她的感受时,她感觉到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她说曾经她们上的课程中,老师就告诉她们不要去理会孩子的情绪,她现在感到很伤悲。 第三种错误处理方式是交换型,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的父母非常害怕孩子们的情绪,就开始用其他的手段来平息,于是有的父母就开始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你不要哭了,我给你买好吃的,我带你出去玩,我给你买好玩的,我让你看电视等等,这一招对很多孩子来说都非常的有效,不过我们的父母们很快就会发现,你的孩子开始掌握了一门新的技能,那就是运用情绪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孩子也渐渐失去了对于情绪本身的感受能力,和自己的情绪感知失去了联系,成为他掌控周围世界的工具。 第四种错误处理方式是说教型,当孩子有情绪时,我们的父母很快就会拿出一把社会的尺子,对孩子进行说教,发生了什么事情?刚才是你的不对还是别人的不对?哭有什么用处呢?要解决问题,父母开始好坏、对错、是否、黑白全部都拿出来,企图让孩子明白,只要正确有道理,那么你就不会有情绪一样,放孩子和自己的感觉隔离,让孩子活在道理的世界之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很多人,他们都缺乏作为人的温度,这个世界找到温暖人心的人非常少,因为他们都活在道理的世界之中,他们不会活在感觉的世界之中。 那么既然我们知道了四种常见的情绪处理的错误方式,面对孩子们的情绪,作为父母应该如何做呢?在说具体的方法之前,我们首先要对孩子情绪疏导掌握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个原则,允许孩子拥有全部的情绪,情绪是一种本能的体验和感受,所以,我们得接受孩子们拥有所有的情绪,有的父母说:“允许我是允许的啊,只是这么一点小事没有必要....”,我们很多父母会快速的陷入到理性和说教之中去,所有的感受都属于他本人,就像我们也拥有全部的情绪一样,只是我们部分家长因为外在的自我形象维护,不敢承认自己拥有哪些负面的情绪吧了;第二个原则就是将情绪和行为分别对待,我们要看到孩子的情绪,有的父母说“他哭就哭吗,还要扔东西”,我们需要接纳的是孩子的全部的情绪,但是,我们并不一定接纳孩子的所有行为,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分开来看待;第三个原则就是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当我们能够将情绪和行为分开之后,我们就能够理解和感受孩子们的内心感受,先对孩子的感受进行处理,不要急于去解决问题。 接下来,我们说情绪疏导的五个步骤,第一步:察觉情绪,第二步:确认情绪,第三步:分享情绪,第四步:倾听情绪事件,第五步:解决问题。当你们看到这五个步骤之后,我先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看你是否能够很好的帮助孩子来疏导情绪,比如说:有一天,你读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回到家中,气冲冲的给你说:我以后再也不和小明玩了,他今天又抢了我的橡皮擦。 .................... .................... .................... (不要看我的回答,你先试着自己的回答) .................... “一块橡皮擦有什么稀奇吗?”“你们不是好朋友吗?”“他为什么抢你的橡皮擦啊?”等等,如果你的回答和上面的差不多,那么,可能你还需要一些情绪疏导的练习;我们第一步应该觉察孩子的情绪,比如说:我听到你说小明抢了你的橡皮擦,我感到你好像很生气(很愤怒),第二步就是等待孩子确认你所捕捉到的情绪是否准确,孩子会给予我们一个回应,第三步当孩子确认了情绪之后,我们需要认可孩子的情绪,并分享和孩子有过同样情绪经历的事件,“如果有人抢了我的橡皮擦,我也会很生气的”“记得..............”,如果我们没有或者想象不到类似的情绪体验,也没有关系,只要我们认可、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充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这里也就非常好了,在这个情绪表达的时候,有的情绪是一些悲伤,害怕等情绪时,我们需要陪伴着孩子,和他们一起去度过,或者抱着他,让她尽情的宣泄情绪;第四步倾听情绪事件,孩子表达和宣泄了情绪之后,你能告诉妈妈(或爸爸)发生什么事了吗?这个时候孩子会比较详细的描述事情的经过,我们需要在这个时候克服自己的好坏对错是否等标准,静静的等待孩子说完;第五步,解决问题,“那么,下次遇到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怎么办呢?”,和孩子一起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多说一句话很重要“除了这种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 在做以上的情绪疏导过程中,还有几个需要特别提醒的地方:第一、避免支持“敌人”,这个敌人不论是什么人事物,因为这个是刺激孩子情绪的外因,如果我们支持了“敌人”,就是去了和孩子站在统一战线的可能,很快就会彼此对立;第二、当孩子不知道如何处理的时候,我们给孩子更多的选择,可以这样告诉孩子,“如果我是你,我会怎么做?”当然,这个选择至少是三个及以上的;第三、不要把自己的答案强加于孩子的问题之上,因为最终解决问题的人是孩子,他需要自己去处理。 以上的方法就是我们情绪疏导的技术,如果你的孩子已经形成了一些情绪的模式,那么,可能还需要我们更多的看看这个模式背后都隐藏着什么,常见的孩子情绪模式有四种: 抱怨型:一有情绪就怨天尤人,都是别人的错。 爆发型:很容易爆发情绪,敏感,甚至有破坏性行为。 憋气型:不表露情绪,有情绪喜欢隐忍,不愿意沟通。 哭泣型:遇到情绪就只知道哭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