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g. 17 灼见(微信号:penetratingview) 好的故事应该只露出冰山一角,海面之下的精彩部分留给读者去感受。 在阅读小说时,你更喜欢选择短篇还是长篇? 前者胜在快节奏和精炼的语言,但一口气读下来总觉得意犹未尽;后者情节丰富,内容饱满,只是由于种种原因,很容易读到中途便搁置。 比如果麦麦这么多年还在读《追忆似水年华》的第一卷…… 但是有这样一本小说,它的英文原版仅仅有27000字,平均每个句子的长度不足15个单词,故事情节看起来也很简单,其中却隐藏着巨大的信息量。 它就是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我们先来读书中的一段话: 他浑身显得很老,但双眼除外;它们有着海水的颜色,透露出乐观和永不言败的神色。 乍看之下,这似乎是再寻常不过的描写,但它却包含了一条重要线索。蓝色眼睛的人主要分布在欧洲地区,古巴当地人的眼睛是褐色的,而老人又说西班牙语,所以他是来自西班牙的侨民。下文提到老人经常与男孩讲述自己年轻时去非洲的经历,并在夜里梦到加那利群岛的白色山峰,也从侧面证实了这一点。海明威曾写信给《纽约客》的记者丽莲·罗斯,指出“老人是个天主教徒,出生于加那利群岛的兰萨罗特岛”。他并未在作品中点明这一点,而是把解谜的乐趣留给了读者。 再比如,书中频繁提到棒球运动,老人和男孩聊起美国的联赛,后者说: “伟大的西斯勒的父亲从来没穷过,像我这么大时,他已经在大联盟打球。” 海明威的真实意图并非单纯为了表达两人对棒球的喜爱,而是借这项运动来给小说提供一个大概的时间框架,同时暗示了这个男孩的年纪。“伟大的西斯勒”即是狄克·西斯勒,其父亲乔治·哈罗德·西斯勒是著名的棒球明星,初次参加比赛时是二十二岁。小说中的男孩已经二十二岁,这也解释了他何以有力气“提着木箱,箱里有一卷结实的褐色钓索,此外还拿着鱼钩和带长柄的鱼枪”,还能抓到两条很好的鱼。 类似这种耐人寻味的巧妙细节,在原作中不胜枚举。但可惜的是,在以往的阅读过程中,它们往往被我们所忽略。 好的故事应该只露出冰山一角,海面之下的精彩部分留给读者去感受。 如同海明威在《午后之死》中的阐述:“如果作家对他要写的故事有足够的了解,他就可以忽略掉一些他知道的事情,然后只要他写得足够真实,读者将会强烈地感受到那些事情的存在,仿佛作家已经把它们写出来。” 《老人与海》正是海明威“冰山理论”写作方式的极致发挥,这种深奥的简洁必须有真实性作为支撑。海明威所描写的海上生活全部基于事实,他对于小说中出现的鱼类的形状和习性的描述有着海洋百科全书般的精确。至于墨西哥湾暖流的路径、当地信风的风向等,也和实际情况完全相同。最令人惊叹的是,老人与鱼缠斗的整个过程,在海明威的笔下,仿佛电影的慢镜头一般在读者眼前上演。他用最精炼的文字,呈现出了最真实的画面感。 为了使读者有着更加直观的感受,2018版《老人与海》不仅有深度导读,在原著基础上添加的60多处详细注释,还配以写实彩插,让你能够触及冰山隐藏在海面之下的庞大部分,以一种全新的,更为广阔的视角,来品读这部不朽著作。 而李继宏的翻译,还原了小说那种看似简单,却有着惊人表现力的风格,将海明威简洁的文体与生动的对白原汁原味地呈现。 梁文道在读书节目《一千零一夜》中讲述《老人与海》的时候提到:“我必须很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真的觉得李继宏的译本是目前为止,的确比较忠实的一个译本。” 李继宏在序言中写道:“我翻译《老人与海》,初衷在于帮助读者更加真切地领略海明威高超的叙事艺术;假如这个小小的愿望能够实现,则幸甚,幸甚。” 读过这个版本,你或许能够真正品味出瑞典学院的安德斯·奥斯特灵所总结的小说主旨: “这个故事是一曲颂歌,它提倡哪怕结果一无所得也永不屈服的战斗精神,赞扬失败之中的道德凯旋。” 推 荐 阅 读 — THE END —SEO文章 |
|
来自: 昵称5880280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