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古以来就是粮食生产大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已经到达了61623.9万吨,这足以证明我们作为粮食生产大国的实力。 本来以为凭我们国家的实力,在粮食方面可以自给自足。可是结果不是这样,中国对进口粮食的依赖正在与日俱增。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中国的粮食自给率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其中,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而大豆需求更是在过去的十数年间激增,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国和消费国。 这是什么原因?中国都无法自给自足了吗? 中国有高达6亿的农村人口,是一个庞大的农业国家。对于大多数农村人口来说,他们的事业就是种地。 不过对于农民而言,有一个最困扰的问题,就是: 在农业科技发展和机械化推广使粮食丰收成为常态的今天,农民想要依靠种地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往往是辛苦劳作一年后,好不容易把收获的粮食卖出去,结果发现,除去农药、种子、化肥,还有请人播种、收割等机械费之后,一亩地根本赚不到什么钱。这还是在不考虑人工成本的情况下。如果碰到年景不好,不仅不赚钱甚至还会亏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选择离开他们祖辈们耕作了几千年的土地,迫不得已走上了去城市打工的道路。 一方面中国的农产品几乎每年都是丰收,但作为农产品供给者的农民收入却不断下降,完全是一副谷贱伤农的架势。 另一方面,中国又出现了农产品的不足,需要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 事实上,这一怪象背后隐藏的是中国农业的深层问题----农业之殇。 中国农业当下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农业生产的结构缺陷 我们大批量种植的主要是杂交水稻一类的高产量农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特点是产量高,但是实际品质却并不理想,而且化肥和农药的大量使用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降低了粮食的品质。这就导致了中国农业生产的低档次产品处于长期过剩的状态,而高档质量农产品市场却出现了巨大的空白。 二是中国农业生产效率的低下 我们所认为的“中国式丰收”是建立在整个国家的庞大体量上的。但是如果和发达国家比较农业生产效率,我们的劣势就显得捉襟见肘了。纵观全球经济发展史,自18世纪工业革命开始,机械化生产在各个领域逐渐代替个人小规模生产模式,使人类物质文明出现了飞跃式发展。 三是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下降 随着房地产行业的生长,全国耕地面积一直在不断减少。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农村的耕地面积从2009年的20.31亿亩下降到目前的20.25亿亩,从数据上看下降并不明显,但是实际上土地污染、肥力下降、盐碱化问题等已经让中国农业用地质量堪忧。 四是农村人口不断减少 当前中国正处于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农民已经转换成为市民。另一方面,农业低收入导致越来越多的农民放弃种地选择进城务工,目前中国农民工的数量已经达到2.8亿。在农村留守的往往都是老弱妇孺,在中国当前的生产条件下,农业依然是一个重体力劳动产业,年轻劳动力的流失使生产效率进一步降低。 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中国要想在世界舞台上继续书写辉煌,就一定要在政策、技术、人口等多方面寻求解决之道,彻底解决农业的问题,给中国6亿多的农村人口带来福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