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武之人做到了“三椎合一”,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

 贺文gh6bt4mios 2018-08-19

前尘影事皆如幻,浩气当初贯斗牛。斩不断心头草,放不下手中刀。青埂峰上饮酒,西湖桥畔舞剑。都道是去日苦多,又怎禁夕阳无限。功夫深,感触就多。可在宽广处见纤毫;能于是非中辨真伪。有感慨是好事,但更要有心得。谁人不曾引吭高歌,哪个不是卧薪尝胆。腰板直,人就正。是非出于口舌,自身彰显实力。人说沉默是金,我道如如不动。身正不怕影子斜,九丈屋檐,罩不住遍天繁星。华山论剑。不必百尺高台。与世俗为伍,不如执清剑一柄。东海边钓鱼,不如坐南山饮酒。孰是孰非,随清风而去,懂得人生,才得一手好拳。拳要合身,刀要压手。看一个人打拳,要看布局。不在乎快慢,在乎协调。分得清层次,必是有备而来。懂不懂拳,不在嘴上,在身上。想的和做的,是两码事儿。练功架要复杂的东西,简单化。站桩要简单的东西,复杂化。看着没有,可不一定没有。明明就在眼前,却又能不翼而飞。说不清的,千万别张嘴,自性就是无字天书。是拳练人,不是人练拳。练拳被动点儿好,主动容易空洞。不敢为天下先的,必是无冕之王。此正是,四维上下不可思量,不来不去方观自在。

练武之人做到了“三椎合一”,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

三椎合一,武术语。脊柱有三椎:腰椎,胸椎,颈椎。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古时,管脊柱叫大龙。龙善变化,唤雨呼风。能幽能明,可细可巨,缩短放长,春分登天,秋分潜渊。武术讲究,脊柱要直。要直,必要三椎合一。何为三椎合一?腰椎,胸椎,颈椎,对正接牢,成为一体。脊柱就是主通道,劲路贯通,就要三椎合一。脊柱才是最大的杠杆,光用胳膊能有多大劲,能借力发人,必要脊柱练成杠杆。浑身都是劲,也要脊柱贯通,才能释放。中国人讲路子,劲走的路,叫劲路。三椎合一,就是打通劲路。劲是流动的,力是停滞的。套路练什么?疏导劲路。三椎合一,是主干道。生理弯曲大,劲出来发散。不能集中,就不能高效打击。纵然有倾国之力,不善调配,也必会一败涂地。拳是什么?建立结构,将动能存储或释放。修桥补路,东西才能运出来。同理,三椎合一,才能一触即发。怎么通路子,各有各的法子。三椎合一,减小生理弯曲。首先要求颈椎,不能前探。脖子没劲,一身的精神,就领不起来。精力不集中,是练武大忌。精神永远上领,身体始终轻松,就合适了。颈椎放对了,三椎合一,才能中正。身体平衡,靠重心,协调周身靠脑子。头部总是前探,人就会有错觉,会对自身位置,产生错觉。本来不正,你会感觉已经正了。人有破绽,大多源于不正。人不正了,就会有歪路,再找回来,难比登天。头置于高位且端正,一身的劲才有统领。人正不正,首先看头。颈椎领的正,头就正,武术都求中,首领一定要在中间,不能偏。四肢可以曲,三椎不能折。

练武之人做到了“三椎合一”,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

三椎合一,胸椎处于中段,非常关键。低头猫腰,技艺不高。决不能练成凹胸,胸椎捋直了,才谈得上开肩胛。劲永远向上,胸椎不能弯。过度努胸也不对,努胸折腰椎。人在居中而立,既能匡扶拳架,又能变换身法。三椎合一,就是求中。肋弓很重要,这个地方定住了,胸椎才能有劲,上下就能贯通。窝胸,必然驼背。隆背,不是驼背,对不对,关键看胸椎跑位没有,练拳就是纤毫之差。腰椎不能折,过分前逼,三椎会断层,劲路不通,发不出劲。填海可以,前提是颈椎和胸椎,位置要正确,否则,一旦填海,领不住上面,必然变成猫腰儿,同样荒废了脊柱。高手打起来,远处看就像一条大棍子在挥舞,身形特别正,非常强悍。身法千变万化,都不离中正。腰椎底下就是骨盆,七扭八拐,骨盆就废了,胯在活,开得再好,东西也上不来。腰椎一折,接不上劲,人就是一滩软泥。练不练拳,人都要中正。站着要三椎合一,坐着也要三椎合一,这才叫接骨斗榫。正所谓,顿开金锁走蛟龙,上天入地我最能。豁然贯通根本现,不见我佛不下山。

练武之人做到了“三椎合一”,才会拥有牢固的根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