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各诸侯国君主的称呼及自称

 传统文化网站 2018-08-19

20.各诸侯国君主的称呼及自称

译解  武老夫子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解决人生问题

【原文】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1”。天子同姓,谓之“叔父”;异姓,谓之“叔舅”。于外,曰“侯”;于其国,曰“君”。其在东夷2、北狄3、西戎4、南蛮5,虽大曰“子”。于内,自称曰“不穀”;于外,自称曰“王老”。庶方小侯,入天子之国,曰“某人”;于外,曰“子”。自称曰“孤”。

【译文】九州诸侯之首,进入天子的国内称某州为“牧”。同姓的,天子称他为“叔父”;非同姓的,称“叔舅”。国外之人称他“侯”;国内之人称他“君”。那些在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等地的诸侯,即使土地辽阔,爵位是子爵,称他“子”。在国内自称“不榖”;对外自称“王老”。其余众多的小诸侯,进入天子之国称“某国之人”;国外之人称他为“子”,自称为“孤”。

【说明】本节描述的是各诸侯国君主的称呼及自称,由于西周的分封制主要照顾的是姬姓宗族,所以被分封出去的有许多是同姓,另有一部分是姻亲,还有一部分是原封建大族,为区别这里面的不同,所以其称呼及自称都各不相同。

——————————————————

【注释】1.牧:(mù幕)《书·立政》:“宅乃事,宅乃牧,宅乃准,兹惟后矣。”《诗·小雅·出车》:“我出我车,于彼牧矣。”《周礼·大宰》:“而建其牧。”《管子·牧民》:“凡地有牧民者,务在四时。”《荀子·成相》:“请牧基,贤者思。”《韩非子·外储说右上》:“故明主之牧臣也,说在畜乌。”《礼记·曲礼》:“九州之长入天子之国,曰牧。”这里用为统治、主管之意。

2.夷:(yí移)我囯古代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亦指殷代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后來蔑指中原以外的各少数民族之意。《书·舜典》:“蛮夷率服。”《诗·小雅·出车》:“赫赫南仲,玁狁于夷。”《诗·大雅·緜》:“混夷駾矣,维其喙矣。”《周礼·职方式》:“四夷八蠻。”《管子·小称》:“加夷貉之民,可化而使之爱。”《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荀子·劝学》:“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说文》:“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会意,弓所持也。字亦作巳。”

3. (dí笛)本义是指中国古代民族名。分赤狄、白狄、长狄诸部各有支系。因其主要居住在北方,通称为北狄。狄或北狄曾是古代中国中原人对北方各民族的泛称。《书·仲虺之诰》:“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左传·闵公元年》:“狄人伐邢。”《论语·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论语·子路》:“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国语·晋语》:“戎狄怀之。”《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史记·货殖列传》:“夷狄益甚。”

4.戎:(rong荣)中国西北的戎族、戎国。《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诗·大雅·烝民》:“缵戎祖考,王躬是保。”《诗·大雅·韩奕》:“王亲命之,缵戎祖考。”《孟子·滕文公上》:“鲁颂曰:‘戎狄是膺,荆舒是惩。’”《韩非子·十过》:“昔者桀为有戎之会而有缗叛之,纣为黎丘之蒐而戎、狄叛之。”

5.蛮:(mán瞒)中国古代对南方各族的泛称。旧时也用以泛指四方的少数民族之意。《书·舜典》:“蛮夷率服。”《诗·小雅·采芑》:“蛮荆来威。”《周礼·职方氏》:“蛮服。又,四夷、八蛮、七闽、九貉、五戎、六狄之人民。”《周礼·大司马》:“蛮畿。”《尔雅·释地》:“九夷、八狄、七戎、六蛮谓之四海。”《论语·卫灵公》:“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说文》:“蛮,南蛮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