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江苏卷高考满分作文

 老刘tdrhg 2018-08-19


神物待聆

 

人们常说音乐无国界,实际上是说讲不同语言的人们可以欣赏同一种音乐。如果将“语言”泛化地理解为“事物自身运行的规则或固有属性”,即如题面材料中所说的那样,雕塑、基因都算语言,那么音乐理所当然是一种通用的“语言”。

 

这门语言很容易让人心旌摇动。“情调”一词发明之初,似乎就是用来和音乐相配的。意大利作曲家蒙泰威尔第说过:“一切好的音乐都是为了拨动心弦。”是的,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动人的音乐响起又如何能够做到心如止水。

 

好的音乐来了自然不必拒绝,它们引领人们走向美好纯净的世界,荡涤人的灵魂。但当今之世人们对音乐的欣赏,似乎存有不小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过于热衷流行歌曲,似乎流行歌曲就是世上最好的音乐。流行歌星一出场,粉丝们就像被点燃了似的狂热兴奋。这种现象就该泼一盆冷水下去,粉丝们该问一问自己:是真的爱音乐,还是因为这位歌星而来者不拒?当然流行歌曲受人欢迎原本没有什么问题,下里巴人也有雅俗共赏之作,比如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还被大学教授推崇呢!但问题是一些流行歌曲的歌词不够“检点”,把廉价的爱情挂在嘴边,似乎只要把爱情挂在嘴上喊一喊,真爱就来了,何其天真?何其肤浅?更有蛊惑青少年之害。更有一类艳词,低俗之曲令人耳不能闻,这类音乐同脏话又有什么区别?所以,相关部门应该对低俗的音乐作品加以监管,避免其流毒人间。

 

有人就要说了,高雅音乐根本就欣赏不来,您没看到贝多芬音乐会结束时有一些观众是睁开惺忪的睡眼拍手的吗?诚然,这种现象确实存在,但只因为欣赏不来,而放弃同高尚的灵魂对话的机会实在是掉进了俗不可耐的境地。


高雅的音乐,确实如同一门艰涩难懂的语言,但倘若抱着“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的心志去进入它的世界。一个人获益肯定良多啊!《论语·述而》中有一段关于孔子欣赏音乐的记载,内容是:“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意思是说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竟然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儿,他感叹音乐的美竟然达到了如此迷人的地步。孔子通过《韶》乐打开的世界不令人神往吗?一个人只有不断挑战更高处才会变得强大。

 

音乐是人类馈赠给自己的“神物”,择善聆之,则人类大进;则不善聆之,则人类心智易乱,类于饮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