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8月19日┃研究指导┃从课题申报书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

 heitudi 2018-08-20


本文预计阅读时间:4分钟

从课题申报书看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素养


王玉  北京市东城区教师研修中心


在新课程改革中,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理念发生重大变化,教师需要在实践中开展教育科研,研究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教师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的教育科研素养有密切的关系。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是基于学校实际工作,解决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自身发展中的问题,侧重于实践中的问题解决与策略选择。郑金洲指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不仅包括课题研究,还包括学术报告、理论学习、教研活动、专题研讨、教育论坛、论文评比、成果展示、经验交流、编辑文集、出版刊物等。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范围比较大,但是其规范性和学术标准是不能降低的,否则就是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庸俗化,进而失去了中小学教师教科研的意义。因此,中小学教师应当在教育科研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


一、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内涵

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包括教育科研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技能、教育科研的观念三个方面。

教育科研的知识,包括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知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和方法学的知识。教育科研的成败与教师采用的方法是密切相关的。教师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方法,并能在自己的研究中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是中小学教师必备的教科研素养;教育科研技能,包括发现问题的能力、信息搜集和处理能力、将问题转化为科研课题的能力、科研规划与设计和组织能力、撰写科研论文的能力。教师的教科研是以实践问题为中心,要求教师从自己身边寻找问题,并通过研究能够有成效地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教育科研的观念,包括问题意识、科研意识、理论意识、钻研精神、严谨治学、合作态度、开阔的视野。


二、课题申报书中反映出的教科研素养问题

笔者在管理区域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的过程中,审阅过众多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申报书,近期又审阅了上一年度 144个课题申报书,其中所反映出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缺乏基本的理论知识与科研方法

第一,大多数教师在课题设计论证中,没有提及该课题的理论依据;即便提及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也仅是写了理论的名称而已。

第二,研究方法选择不当,操作错误。不管是否需要都会列出调查法或调查问卷法;是全样本调查还是抽样调查,调查范围、调查对象全无涉及。可见,教师对调查法的理解和使用是片面和错误的,不可能实现调查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第三,多种研究方法的名称罗列,层次混乱。如观察法、比较法、文献法、调查法罗列在一起。再比如,调查法、实验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并列在一起;还有文献研究法、实验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罗列。这种研究方法罗列的混乱,也反映在课题研究思路上的混乱。还有的课题根本没有列出研究方法,仅仅是叙述工作步骤。


2.选题难于切中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例如,有的教师申报的课题名称是《高中生学习动机的调查》,其实对于一线工作的教师,经常面临的问题是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同学校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是有差异的。如果能针对所在学校学生的特点,应用一定的教育理论,进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实践研究,是非常有应用价值和典型意义的。但是教师找不到这个问题研究的切入点,制定了这样一个专业人员研究的课题题目。这反映出教师欠缺发现问题、将问题转化为研究课题的能力。


3.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亟待提高

第一,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不当。参考文献反映课题申报者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基础,教师课题申报书中所列 “参阅的主要文献'数量过少,有的仅列了两项。

关于参阅主要文献的资料的形式,教师有很多错误的写法,如文字,网站、网络,学报。正确的是:书籍(名著要籍、专著、教科书、论文集、手册、辞书、工具书)、论文(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文章(新闻报道、通讯)、研究报告、调查报告、统计报告、教育档案(教育年鉴、调查报告、会议文件、资料汇编)、非文字资料(图像、声音)。“报刊名称'错误的有:百度、豆丁。严格来讲,它们是不可以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的。这些现象反映出教师找不到文献检索的途径和方法。

第二,文献检索的准确性差。课题申报书中“主题词' 填写混乱,也反映出教师不能准确地检索文献。一般在网络数据库中会通过输入主题词、标题、关键词等来搜索文献。主题词确定混乱必然造成文献搜索困难。不懂得“主题词和关键词的关系'使得教师在文献检索时,不能精准地找到文献。

第三,对已有文献缺乏分类、整理和判断。课题论证设计中的“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实际上等于一个简短的文献综述,其中应该包含该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144份课题申报书,很少有教师在此界定核心概念。国内外研究现状的述评空泛,所谓的述评,其内容与其课题的研究点,逻辑上还差很多层次。


4.设计研究方案的能力有待提高

课题申报书中的主题词是根据研究内容而设定的。不会确定主题词,或是确定错误,不仅影响到文献的检索,更说明自身没有搞清楚课题的研究内容。这直接导致研究方案设计的失败。很多教师在课题申报书的“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手段、途径'这部分,填写的就是实际工作的操作过程。教育科学研究的行动路线是问题与假设、资料与证据、结论与讨论,工作的行动路线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总结。很多课题申请书,甚至开题报告中,都是在叙述该项工作的进行过程,阐述工作的亮点,而非研究的切入占


三、教师教科研素养存在问题的归因

 1.教师教科研的泛化导致对教师教科研要求的降低

虽然教师的教科研与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大学教师所从事的教育科学研究是有差异的,在文献研究和研究方法上不能以专家研究的标准来衡量教师教科研,但是“过于强调教师教科研与专家研究的差异将导致教师研究在学术价值上的自我贬值、在研究地位上的自我边缘化、在研究过程上的作茧自缚'。(高远才,2010)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教科研素养,了解教育科学研究的简单规则和操作程序,才能保持敏感的问题意识和更加持久的研究热情。

目前中小学教师教科研活动不少,课题也挺多,但是对教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的标准降低,导致中小学教师并没有在持续的教科研中获得能力水平的提高。


2.缺乏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

职前培训和教师继续教育方面都缺乏有效的教育科研的培训。职前,本科生这方面的培训几乎没有,笔者接触到的一些中小学教师在本科阶段仅是学习过“教育学'和 “教育心理学'课程,关于教育科研方面的知识掌握很少。

有些研究生学历的中小学教师,虽然有过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和一定的研究经历,但是进入教师岗位后,教育科研的意识和能力逐渐淡漠减弱。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教育科研方面的培训所占比例较少。


四、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的措施

面对教师教科研素养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们应该加强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加强教师教科研方面的培训,无论是师范教育,还是中小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都应该重视教育科研意识、方法和观念的培训。

第二,规范教科研活动,尤其是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在规范的课题研究中培养、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


对中小学教师教科研进行管理和指导,最直接的机构就是区县一级的教科研机构。区县教科研机构应通过对各级课题的过程性管理与指导,规范中小学教师的课题研究。从课题申报开始,开题论证、中期检查、年度检查一直到结题验收,过程性管理要规范。避免有申报立项,没有开题论证,没有中间的过程研究,最后编纂一个结题报告就结题的现象;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发生研究方向偏差,使研究的内容与申报的课题不相符合,或者是所做的研究工作根本就没有实际意义的现象。

在区级课题的申报阶段,只要有研究价值和意义的课题,就可以批准立项,保护和鼓励教师进行课题研究的积极性,并通过立项课题把教师带到课题研究中来。在开题论证阶段,规范开题过程把好开题论证这一关,必须让课题负责人和整个研究团队理清课题研究的思路,论证清楚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预期成果。只有论证清楚才允许其开题。在后续的年度检查、中期检查阶段,严格按照开题论证的设计,进行检查和指导。

总之,对于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科研素养而言,做一个规范的课题研究,要比做众多不规范的课题研究,受益更大! 

参考文献:

1.郑金洲等著.学校教育研究方法.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郑金洲.教师研究的性质.上海教育科研,2010(10).

3.高远才.对中小学教研人员的教育科研素养的初步认识.教育科学论坛,2010(10).

本文来源:《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3年第9期P47-48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