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之《里仁第四》学习参考(三)

 秦岭之尖 2018-08-20

4.6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看见喜欢仁和厌恶不仁的人啊。喜欢仁的人,没得说了,厌恶不仁的人,他的仁就是使不仁不与自己沾边。有能够用一天工夫努力于仁吗?我没有见过力量不够的。也许真有,但我没看见。

 

【注】

 

《朱注》:此章言仁之成德,虽难其人,然学者苟能实用其力,则亦无不可至之理。

 

【记】

 

《论语》中有许多说法直接矛盾。例如,一方面强调“仁”的稀少、罕有、难得、不易做到,最受称赞的颜回也只“三月不违仁”;另方面又强调大家都要做到,一刻也不能脱离,而且只要立志去做,仁是容易做到的,等等。所以这不能看做哲学思辨或逻辑论证,只能看做半宗教式的实践劝导。一方面是难得,一方面是易做;而只要做,也就可得救。中国思维方式中这种含混、模糊、未定、宽泛的特征,却又并不与近代接受西方严格思维训练相冲突、矛盾;中国人仍能很快地接受西方的科学、逻辑、哲理,这一现象值得研究。


4·7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之仁矣。

 

【译】

孔子说:“人犯错误,各有种类。观察他的错误,就知道他是哪种人了。”

【注】

《正义》《皇疏》云:犹如耕夫不能耕,乃是其夫。若不能书,则非耕夫之失也。此说“党”字义最明。《集释》陆采冶城客论曰,……仁是人字。

【记】

有趣。不是通过观察优点而是通过观察过错,便知道一个人的特点、爱好、倾向以至个性而分出类别。大概优点常普遍相同,而缺点,错误却可放映出个体人格


4·8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

子曰:“早晨体认了真理,当晚死了也行。”


【注】

《朱注》:道者,事物当然之理。苟得闻之,则生顺死安,无复遗恨矣。

【记】

这是非常著名的篇章,言“道”之不易“闻”,宜穷一生以求之也。宗教性特征极强。因为它连接生、死问题。用“真理”译“道”,只因“真理”已是今天日常用语,并非必指西方哲学的truth也 ——李泽厚

“我以为‘朝闻道,夕死可矣’是《论语》里最深刻的一句话。早上明白了人生,懂得为何而生为何而死,那么晚上即使要为此牺牲生命,也是无所遗憾的。……人活在世界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生命的转向,生命转向‘道’,转向光明,发生了‘质变’,一切都值得;生命如果没有转向,做再多的好事,也只是‘量’,不是‘质’,很可能进一步退两步。……佛教所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与孔子的‘朝闻道,夕死可矣’不是类似的意思吗?” “朝闻道,夕死可矣”包含着一种深刻的宗教情怀,而孔子所坚持的‘道’,就是‘仁’。” ——傅佩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