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不去的故乡

 cenprounhuang 2018-08-20

  “孩子,到了光泽县城,从北往 东,顺着水流的方向一直走到尽头,有 一个叫七里的村子,那里就是咱们祖辈 生活的地方……”病床上的老人,用尽 最后的力气紧握儿子的双手,反复地叮 嘱他自己最后的心愿——找到家的方向, 让他魂归故里。

  老人的家乡在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 东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年少时他外出求 学,回家的机会很少。后来,父母亲相继 去世,自己又定居他乡,就再也没有回 去过。但几十年来,关于故乡的记忆依 然清晰。那里有他欢乐的童年时光,田边放牛割草、山上 打柴摘果、河边游 泳捉鱼;那里有家 人的温馨陪伴,母 亲亲切地唤他回家 吃饭,父亲挑着行 李翻越小山送他上 学,大黄狗半蹲在 门前等着他回来。

  可如今, 一 切都变了。家乡的 老屋塌了,河里的 鱼消失了……那片 魂牵梦萦的故土, 早已湮灭在城市化 的浪潮之中,老人 再也回不去了。可 怜老人在生命的最 后一刻,心中依然 牵挂着那条“回家 的路”。

  千百年来, 故乡一直是历代诗 人不倦咏叹的主题 词。一首《静夜 思》道尽了绵绵思乡之苦,虽然离家多年,但故乡依然是 游子们灵魂的归宿;一句“少小离家老 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纵然有生活的 无奈与感伤,但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归 乡时的淡淡喜悦。

  只是,在今天,仿佛是一夜之间, 千篇一律的高楼取代了原本的土楼、院 落,笔直的水泥马路打破了旧有的村庄 格局,仿佛是一夜之间,这面关于故乡 的“墙”轰然倒塌,现代社会的我们再 也无法体验这种延续千年的情感。

  有人说:在这个时代,每个人的故乡 都在“沦陷”。这绝非空穴来风,统计资料显示,近十年来,我国每天有近百个自 然村落消失,速度之快令人咂舌。

  就如老人所在的光泽县,最早时全 县有1100多个自然村,虽然现在保存名 字的村落有9 0 0多个,但4 0%以上的自 然村几乎没有人或者很少有人居住。其 中,还有许多村子因为建设开发需要, 土地被大量征用,长此以往,老的村子 很快就整体消亡了。

  在离光泽县城约一百公里的司前 乡,有一个叫新甸村的地方,这里曾 是明清时期水陆商客的集散地。在村中 有一条长约千米的新甸街,古街临河而 立,鹅卵石路面不断向前沿伸,两边矗 立着古色古香的清式建筑、远近闻名的 进士府第、店铺、书院等,文化底蕴十 足。可近些年来,由于相关部门缺乏对 古建筑的有效保护和监督管理,加之城 市化浪潮的席卷,古街上的鹅卵石路面 被宽阔的水泥路面替代,古色古香的小 巷也被拆除了……往昔浓郁的历史韵味 已然不再。

  与此同时,人们被时代的潮流裹 挟,追求更加便捷 的生活环境,开始 不断涌入城市。导 致原本的村落逐渐 荒凉,通往村庄的 小路慢慢被野草覆 盖。许多人在多年 后再次回到家乡 时,发现周围的一 切早已不是从前的 模样。

  前段时间, 笔者陪一位老友重 回故乡,回想当时 的场景我内心深受 触动。这位朋友是 一位商人,年少时 便离开家乡在外打 拼,如今重新回到 家乡,想再看一眼 故乡的模样。可 是,村口那棵象征 风水的老樟树没了 踪影,就连进村的 山间小路也荒草丛 生,留下的只有远 处几间残破的房 屋。他站在村口呆 呆地望了好久,最 后,蹲下身子紧紧 攥了一把乡土,带 着深深的无奈怅然 离去。

  是啊! 故 乡,是我们每个人 心中永远的精神家 园。无论历经多少 岁月,遭受多少变 故,关于故乡的记 忆都不会被抹去。 可如今故乡消失 了,我们的灵魂便 失去了依靠,关于 故乡的记忆也没有 了归宿。

  等到容颜老 去,我们回首自己的一生,突然发现自 己不属于任何地方。这该是多么可怜、 可悲的事情!

  城市化作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维 度,其发展浪潮不可阻挡。但是,在这个 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不仅渴望物质生活 的丰裕,更需要精神上的慰藉。在今天千 篇一律的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失去了精神 的寄托,没有了方向感和归属感,最终, 只能像一群没有母亲的孤儿,被孤零零地 悬挂在大都市的钢筋水泥里。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 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在一次采访中也曾 谈到,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村落的原 始性以及吸附其上的文化性正在迅速瓦 解,保护中国传统村落已经迫在眉睫。

  如何能在发展中看得见山,望得见 水,留得住乡愁?如何在城市化的浪潮 下,不迷失故乡的方向……我想,这是 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亟待解决的 时代难题。

  保护古村落,找回故乡,找回那份 丢失的安宁,让乡愁能得以延续。( 来源: 《中国高速公路》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