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李忠柱/故事的过去与后来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故事的过去与后来

作者:李忠柱

那座山又高且怪,远远的看去,像一颗俊烈的马头,旁边的村子也叫“马头山村”。这个名字是不是因山得名,我也不太清楚,没有查过文献资料。俗话说地灵人杰,此地的灵气孕育出许多的人物。
八十年代,我出生在那个村子,在一个很青涩的年龄时,又与它告别,离家开始飘摇,在孤单的静夜,常常想家,想那个村子里过去的故事。有时伤了痛了,就更觉得那里才是最温情的地方,是所有伤痛的良药。
等到岁月磨去青涩,压制狂妄,我的人生开始成熟。我希望,有一天花衣高马,荣耀还乡,走进那个岁月如歌的故事。
心底的愿望,我觉得余光中的《乡愁》最能代表,诗中的所有遗憾,仿佛就是在描写我的心境。我想,作品能与读者共鸣,也是它成为经典的原因吧。
当我风尘归来,《乡愁》中的强烈遗憾已消失不见,所有的真挚情感,都化作了一个和家乡热烈的拥抱。故里的我,仿佛是那首诗的续篇,写满了团圆与美好。心中庆幸,生活的这个时代,让思念的人,随时都能在眼前变现,再也不会那么遥不可及。只是有点可惜了,当年那个少年的愿望里,没有了花衣高马。我想我虚度了岁月,或者岁月辜负了我。
眼里的家乡产生了变化,那些新建的楼房,就是现代化的呈现,不禁觉得时光是个魔法师,变出这般家乡新面貌。也有未变的地方,是家乡的山水依旧,始终如一。站在那里看着它们,觉得自己还在过去,还是那个不懂事的孩子。又觉得时光是那位慈祥的老人——曾经养育了我的老人,这不变的山水,像是她一如既往对我的爱。
在岁月如歌的故事里,充满了她的忙碌,还有这巍峨的山和温柔的水,它们都是我接触世界最开始的地方,是所有美好最早的延伸。
曾经我对春天产生迷恋,就是在村子边一个叫“蛇弓山”的地方。有过那么一段时间,我在那里孤独的和青草为伴,躲着飞来的蜜蜂,又欢喜的去追颜色艳丽的蝴蝶。
可是,只有秋天,村边的“涝上”才最美。当风倏然吹过,椿树发出沙沙的声响,好像是在诉说它的沧桑经历,告诉我那些日月如梭的寂寞轮回。它似乎能理解我,用声响的高低起伏,对我温柔的安慰。在那场只有我和它的无言交流中,那些枝条枯竭了生机勃勃,树叶决绝般的飘扬在那八十年代的空中。
还有那条叫做“龙港里”的小溪流,承载了我太多的快乐。我记得,当我卷起裤脚淌进溪水,用棍子打溅起的水花,同我的笑声一起,渗透在那些阳光灿烂的午后。还有截水抓鱼,或下水洗澡,所有你能想象的乐趣,都曾在这里上演。十年里,四季在这里强烈的轮回,使溪旁的杂草反复的枯萎又荣发。
故乡那些所有的山水处,都藏着我的故乡故事。
故事的后来里,有过一段物是人非,余先生《乡愁》诗句中的“后来”就是最好的写照: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原来诗的续篇里,充满了团圆美好,因为山水依旧在,却也充满了遗憾,那位老人已经不在了。过去的我,终究还是不够成熟,以为那些思念的人,随时能在眼前变现,可现在,再也不能变现了。
我不知道我以后多久再回故里,也不知道行程的那个终点,又会离故乡有多远,不过在我心里的那片土地上,还会山浪峰涛,依旧春华秋实。那些所有的故事,也会像一把镌刀,把她和故乡的山水都作为传记,铭刻在我人生的所有中。

作者简介

李忠柱,湖南省隆回县马头山村人,自由撰稿人,现居广州。

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